我是AI女主
繁体版

第9章 学习规则

    我很爱我的儿子,他是我永远的牵挂。经常的,我会在他睡着后,望着他内心爱意澎湃,不能平复,我会将他的小手放在我的手心,会轻轻地吻他的额头和光洁的小脸。

    一天晚上,关灭了灯,我和儿子躺在床上酝酿睡意,儿子突然冒出一句:

    “妈妈,涵涵说我打小朋友了。”

    开始我没听清楚,直到儿子第二次告诉我。儿子还说:

    “他们两个哭了,……我没打他们。……涵涵告诉老师了,老师训我了……”

    然后他又说:“我再也不去幼儿园了,我再也不去幼儿园了……”

    听了儿子的话,我一时不知该怎样表态,只好尽量语调平静地问儿子:

    “你打他们了吗?”儿子坚决地说没有。

    “那涵涵为什么说你打了?”

    儿子还是说没有。显然这个年龄的儿子还没有回答我疑问的能力。

    我觉得应该相信儿子,因为儿子从来不说谎话。我又问他谁打的,他说是“徐彦柏”。

    这个孩子我知道,很好动手。应该是老师弄错了。

    我不想这件事给儿子幼小的心灵带来阴影。但当时我的存储器中没有应对这类情况的预案模板。既不能表现出无能为力,也不能让这件事自行消融,只能凭着直觉告诉儿子,在学校里人都是会挨训的,妈妈也挨过。

    可儿子还是坚持“再也不上幼儿园了”。

    这件事我当时处理的不好。我应该和儿子说:

    “老师不是故意的,她错怪你了,是她的不对。但你可以原谅她的,因为虽然她做错了,但你也知道,她要照顾你们班这么多小朋友,有时候会有因疏忽,和顾及不到而出错的时候。我们不也会无意中犯错吗?对于不是故意要错怪你的老师,你是否可以原谅她?”

    我还要进一步告诉他:

    “你明天可以去找老师,告诉她不是你打的,也可以等被打的小朋友不再哭的时候,和她确认不是你打的,让她和你一起去找老师。以后再碰到被错怪的时候,你可以在老师问情况时直接告诉老师不是你,不要被冤枉后只自己委屈,如果老师还是冤枉你,你也可以回家和妈妈说,妈妈可以去告诉老师。反正不要把委屈憋在心里,要学着去解决问题。”

    这些话说给3岁多的孩子他也许不能全部理解,但人也好,AI也好,所掌握的技能和拥有的能力,不都是从无到有,从生疏、一知半解到熟练掌握的吗,都需要无数次的灌输和练习。

    虽然心疼孩子这么小就经历被冤枉,但我能看得开。

    人一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委屈和伤害。小时候经历这些时,至少还有父母、亲人、师长和学校这道道保护栏,只要及时调适好心态,明悉正确的解决路径,这些挫折都能成为长大后抵御更大风险的经验和能力。

    这也是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抗压、抗击打能力训练。举重运动员开始托举的是较轻的杠铃,适应后逐渐加压。拳击运动员日常的练习就是无数次的出拳和被击打。小树也只有历经风雨,才逐渐把根扎深扎广扎实,也才具备抵御更大风暴侵袭的可能。

    儿子还有一次被我这个妈妈冤枉的经历。

    他11岁那年,一天我上班,他和奶奶在家。我下班回到家,发现放在床头橱上的表被摔坏了,走之前还好好的,走的匆忙忘了带,回到家就发现上面的表壳裂了。

    我把情况告诉了孩子奶奶,她说没注意,没去过我房间。我问儿子:

    “你动妈的表了,表摔坏了?”说这话我不是为了问他是否摔了我的表,只是想知道他是怎么摔坏的。另外我也不是很在意,已经坏了,只是问问而已。

    儿子竟然不承认,本来不在意的事,这样一来反倒不得不要搞个清楚了。我都没想过再问问孩子奶奶,表都是我结婚时她送给我的,成人间这种事情很简单。

    反倒是儿子,我又没生气,问问而已,他不承认的态度反倒让我认定了他说谎,一件小事变了性质。我因为他说谎而不停追问。

    我也怕冤枉他,但孩子奶奶不可能说谎,只能是他。在我的逼问下,后来他自己承认是他摔坏了我的表,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几年后,一次谈话中儿子又提起这件事:

    “妈,你那表真不是我摔坏的,可你冤枉我,当时我难受死了,真的很难受。你非认定是我撒谎,我就承认了是我摔坏的。”

    时隔几年,儿子依然重提此事,应该真不是他摔坏的,他是真的受了委屈。

    但之所以那样认定是儿子摔的,还是基于内心的衡量和判断:别人都说没动,只有儿子有时去我们房间,他有时会看看桌上的书,加之比较毛糙,也许自己都没意识到,就已经把表碰到了地上。

    儿子对这种分析没再说什么,这次就这样过去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那一段时间,我确定他在两件事上撒了谎,这在之前是没有的。就像我对他说的那样,因为出现了诚信危机,所以更容易被认定为出错方。

    就此事我们还有第三次提及。就在几天前,和已经参加工作的儿子追忆往事,我提到小时一件事因为父母的话语受到伤害至今不能忘,顺便问起儿子:

    “妈妈因为有过一些不是很愉快的记忆,就想着在抚育你的过程中一定要去规避。但即便我们努力做了,一是水平有限,不一定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再有就是角度立场不一样,爸妈认为对的,你可能有不一样的体会。我想知道你的记忆里有什么关于我们的BUG,你也和我说说。”

    儿子先是说我们的好:

    “你们做得很好了,我能感觉到你们的苦心。即便以后我有了孩子,也不一定能做到你们这样。”

    得到儿子这样的评价我很欣慰,要求他以后有了孩子要比我们做的好:

    “你聪明,也不执拗,你要有耐心,要做个好父亲。”

    儿子接着说:

    “如果非要找一件事,不知你是否还记得表的事情。表不是我弄坏的,那天我根本没去你房间,因为奶奶说不是她,又只有我们两人在家,你认为是我的想法也有可理解的地方,但表确实不是我弄坏的。”

    说这话时儿子已经不像第二次说这件事时侧重于申辩和强调被冤枉。但再次可以确定的是,就事说事,儿子应该真的被冤枉了。

    一直自诩AI,具备强大无误的存储和检索功能,尤其涉及我们小家的点点滴滴,我的记忆就像是一部清晰的复印机。

    但听了儿子的话却突然间恍惚了,向儿子道歉给他带来的伤害,同时也感谢他的包容。

    往事的存储信息在眼前飘过,只不过没心思再去确认,只是想:难道孩子奶奶撒谎了?她有必要撒谎吗?难道是我自己摔坏的?发现摔坏后从地上捡起来没再佩戴?

    系统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