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征服史
繁体版

第七章

    许进臣从望远镜看见山丘上的明军开始调动,也开始鼓动身边的预备兵,营官们也聚集在一起,接受各自的指令。

    “要想安全地撤回城市,我们只有一个选择,击溃或者重创眼前的敌人,让他们失去追击的信心和勇气。莫卧尔的士兵很多,但是,他们不过是昨晚的惊弓之鸟。楚旅两千人击溃了莫卧尔的二十万大军,我相信,我们也一定可以做到!楚旅只是一群商人和农民,我们才是真正的军人!”

    士兵们是不会考虑到天时地利,外因内因的,许进臣拿楚旅的“丰功伟绩”比较,一下子激起了士兵的斗志,他们想,一群刚拿起武器的人都能击溃数十万人,我们眼前的敌人不过是一群溃兵而已,怕什么?!

    一旁观战的三王子很快发现了明军的动向,“什尔,通知钦纳尔,让他的骑兵做好准备。”他对身边的贴身仆人说,“记得提醒他,没有我的命令,他不许出击。”

    什尔不知道三王子的意图,但不影响他迅速传达命令,只有接到命令的骑兵统领钦纳尔•马查,颇有些疑惑地看向三王子站立的地方。

    “让他来求我吧,否则,就让他的军队流血。”三王子看着四王子忙着调集军队,有些嫉妒地想。他的全部军队只有不到六万人,不到四王子的四分之一,这次战争,四王子能够从前线抽调五万人,并且得到父汗的宠信,让他心中愤愤不平。

    最先发起进攻的赵徐联军留下五百人组成横队在山丘拦截其它面莫卧尔的围攻,这些都是轻伤员,另有大约四百余重伤员也留在山坡上,其它士兵全部编入突击部队当中。为了安抚留守士兵,赵思远主动留下来继续指挥他们。徐四海领着大约一千五百名士兵,以二十个横队(方阵)朝着山下扩散。

    明军两个三个横队一道,相互交替火力掩护前进,猝不及防的莫卧尔人遭受突然反击,顿时陷入混乱。一部分士兵勇敢地冲击明军,被四面八方射过去的子弹成排打倒,没有统一的号令,莫卧尔人松散的队型处处漏洞,无一处不在承受着数倍于他们的攻击。

    随着明军横队的扩散,明军的突击能力下降,但明军的火力也全部释放。莫卧尔军队里,前方的士兵不断后退,争相朝人群中躲避,后方的士兵在长官的命令下,拼命朝前开进,准备阻挡明军,两相撞击下,挤成一团。上千支火枪以平均每分钟两千五百发以上的子弹,在密集的人群中制造了骇人的杀伤力。不断倒下的莫卧尔士兵加剧了后退的速度,明军当面的敌人退的越来越快,在他们的挤压下,总体形势上,莫卧尔人开始后退。明军的进攻不疾不徐,始终保持着稳定的挺进速度。

    “很好的开始!“徐四海咂咂嘴,如果这种进攻的势头再持续十分钟,莫卧尔人就会出现溃兵,然后,就会出现大面积的溃败。

    莫卧尔将领发现情形不利,命令督战队在后方砍杀后退的士兵,终于成功阻止军队的后退。逼急的莫卧尔士兵开始向明军发起自杀性冲锋。

    明军遭受莫卧尔的冲锋,不得不降低推进速度。莫卧尔士兵的冲锋散乱而没有节奏,这样的冲锋和浪费士兵的生命没有任何区别,但是,却给现在的明军制造了很大的麻烦,因为遭受的冲锋力度不均,明军的二十个队列(方阵)的推进速度不再均衡,导致明军的进攻节奏也被打乱。

    为了打退莫卧尔士兵的盲目冲锋,徐四海不得不下令全军停止前进,他心里在咒骂莫卧尔将领低能的同时,只能暗自祈祷莫卧尔士兵早点崩溃,然后冲散后方的督战队。

    如果仅仅是被明军击溃,莫卧尔士兵也许还会在后方重新列队,但如果被督战队和明军双向逼迫,被击溃的士兵必将士气丧尽,然后彻底溃散,也许,永远也不能将他们重新集结起来。

    “莫卧尔的将领发疯了。”感受着对面冲锋的莫卧尔士兵绝望的叫喊,徐四海心中颤抖,如果莫卧尔人真拼命了,前面的莫卧尔士兵全部冲上来,就算明军把所有弹药打光了也杀不完啊。

    “两万莫卧尔人,这样冲锋下去,起码可以牵制我们一个小时。”一个将官忧心地说,他的眼睛看向另一边的进臣旅。他们已经能够看到莫卧尔大军的调动,数万人的调动,制造出来的动静几乎地动山摇,听声音,明显是冲着进臣旅而去的。

    “如果莫卧尔士兵在这样的打击下损失了三成还能坚持冲锋,我把自己的脑袋吃下去。”另一个将官对这个忧心的同伴开玩笑。

    “他们的后方一定在重新整队,这些士兵只需要牵制我们十分钟,他们的后方就布置好新防线了。”徐四海知道这些将官只是在开玩笑,不过,他也希望没话找话地闲聊,明军现在虽然看上去形势乐观,但莫卧尔的绝对实力面前,他们的状况没有得到丝毫的缓解,巨大的压力让他一直胆战心惊。

    许进臣正要命令预备队出击的时候,那个叫许半生的侦骑急忙跑过来,通报自己发现的新情况。许进臣站在两个士兵的肩膀上,用望远镜观察莫卧尔的动静,暗自庆幸当时没有处罚这个观察入微的侦骑。

    阿尔贾调动莫卧尔军队的时候没有军旗招摇,他在接手四王子交给他的任务不久就着手部署,常年领军与强大的莫卧尔军队作战,他最大的倚仗就是他的调兵能力,他总是可以在战前和战斗期间,奇迹般地将手中的军队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一直在旁边观察,他很清楚,明军的两支部队就像两头蛇一样,进攻任何一方都会遭到另一方的突击。他的最初设想是让两支明军会合,这样就不必考虑两面作战,但四王子的目标是一个小时消灭明军较小的那支部队,他就不能不重新考虑作战事宜。

    明军的突击能力太强,莫卧尔人要阻止他们,只能依靠纵深和士兵的牺牲,两支明军相距大约两千米,依靠纵深是不可能的了,依靠士兵的血肉之躯,虽然阿尔贾愿意相信莫卧尔士兵的勇敢,但他不敢冒这个风险。所以,他只能选择暗中调兵,突起发难的方式。

    阿尔贾的军队是以村镇为单位组建的,士兵们彼此熟悉,他只需要对各支部队的长官发号施令就可以控制全军。莫卧尔士兵做不到那种默契,没有旗帜和牛角的号令,军队调动缓慢而混乱,让阿尔贾非常头疼,比如他命令一个千夫长领着他的仟队绕行,没有旗帜的帮助,这个仟队可能在半路上就与其它仟队混在一起,然后谁也不知道谁是谁的士兵。

    为了避免军队混乱,阿尔贾只能一个仟队一个仟队地调出军营,这个过程缓慢,但总算也做到了无声无息,只是两三万人的调动,他需要的时间太长了。

    许进臣决定进攻的时候,阿尔贾已经调出了大约五千名士兵,并将他们部署在外围,如果许进臣突击包围他的敌军,这五千士兵制造的“意外”足以造成进臣旅的巨大伤害。

    许半生发现异常的理由很有些可笑,他是用鼻子闻到的,这五千人不小心正处于上风口,远远地将他们的体味送了过来,如果是以前,他是不会在意空中稍微厚实一点的汗臭味的,但不久前死里逃生,让他很有点立功心切,所以他额外观察了一番上风位置,然后发现了异常。

    许进臣发现莫卧尔人的军队正不断地,偷偷地接近他的军队,立刻明白自己被盯上了。现在不是进攻的问题,而是努力防守,坚持到对面赵徐联军压迫莫卧尔军队,打乱莫卧尔进攻的节奏,再寻机反击。

    阿尔贾调往前方的军队达到将近一万人的时候,赵徐联军发起进攻了,这个意外的状况让阿尔贾恼火不已,他不得不请示四王子,希望放弃围攻计划,逐步消耗明军士气,依靠营垒消耗明军军力,“先不言胜,先言败”。

    “如果明军回合在一处,我们可以想法将他们重新包围;如果包围不及,也可以通过追击,重创明军。”阿尔贾特别提示四王子。

    “包围或者追击,即使可以重创明军,但这不是我所需要的战果。一个小时,完成我委托给你的任务,不惜代价!”四王子立刻回复阿尔贾,并将包围山丘的莫卧尔军队也交给阿尔贾指挥。

    接到四王子的命令,虽然不解四王子的偏执,但四王子将几乎全部军队交给他指挥的胸襟和信任却让他感动,阿尔贾决心倾尽全力完成王子的委托。

    攻击的突然性被破坏了,阿尔贾索性亮出全部军容,他向围攻山丘的莫卧尔军队下死命令,让他们牵制明军一个小时。然后调集全军,以严整的军阵逼近进臣旅,以击溃明军士气。

    阿尔贾没有选择莫卧尔的四面进攻,他将两万人布置在进臣旅的三面,留下正对着莫卧尔营地的一面,在这一面,他部署了三万人,他们是进攻的主力。

    阿尔贾的布置让许进臣确信,他碰到了一个强悍的对手。

    莫卧尔军各部队的战斗力参差不齐,仅仅从外在表现看,队列严整的莫卧尔军有可能是真正的精锐,也有可能是仪仗部队(或者说花架子部队),同样散乱邋遢的土著部队,有些狂热悍不畏死,有些怯懦胆小,一触即溃。

    许进臣从阿尔贾的布置上知道莫卧尔的攻击面,但是,熟读兵书的他自然知道奇正之道,正面进攻的“正”很明显,但是,另外三面的“奇”兵在哪里?人数大致相当,但是,其中有一面肯定隐藏着莫卧尔的精锐。保险起见,进臣旅应该继续维持目前的防御圆阵,但是,随着正面战斗的进行,正面必将被不断消耗,到时候,该怎么抽调军力补充?

    阿尔贾也在打赌,四面进攻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消耗明军的军力,但同时也意味着莫卧尔的巨大伤亡,并且随时可能面临明军的反扑,明军的快速整队能力让明军的攻守转换非常迅速,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明军抓住战机,发动他们擅长的突击。单面进攻的好处是,即使围攻中出现了漏洞,进攻面的强大军力也足以威慑明军的轻举妄动,迫使明军只能老老实实地拼消耗,反而莫卧尔可以从容调遣精锐隐藏在其它面,随时发起突然袭击。

    如果不是四王子下死命令要求一个小时解决战斗,阿尔贾相信自己的部署已经立于不败之地,眼前的明军迟早全军覆没。

    “希望明军统帅不会那么蠢,他不会被动地防守,他会主动发起进攻,希望打破僵局,这样,我也有了可乘之机。”阿尔贾的希望寄托在明军将领的智慧上了。

    P.S:

    关于西辽的问题,的确是搞混了,只是依稀记得西辽曾与人在撒马尔罕附近激战,就想当然地认为西辽打下了阿富汗,然后定都于此了。阿富•廓尔(也翻译为古尔王朝)才是同时代的阿富汗统治者吧,另外,撒马尔罕城好像在今塔吉克斯坦——现在上网没那么方便了。

    关于西辽的相对详细介绍:

    前面说及的奥斯曼土耳其可能也犯了错误,奥斯曼土耳其起源于小亚细亚,也就是现在土耳其的地盘,同时代的呼罗珊波斯才和土库曼(斯坦)关系亲密,皇帝(苏丹?算端?)依靠土库曼游牧部落的武力统治波斯(伊朗,伊拉克)。阿塞拜疆应该是马木留克的起源地,更早的阿拉伯帝国分裂以后,占据中亚的哈里发(继承人)利用战俘建立一支(皇帝)掌控的亲军(类似于《亚瑟王》中罗马人处理亚美尼沙战俘),这些来自高加索山区(阿塞拜疆)的战俘,就是传说中的马木留克。

    找资料、确认很痛苦,特别是网上资料大多野史杂记杜撰混在一起,要想不犯常规错误需要付出的时间太多,现在没那么悠闲了。很感谢读者朋友指出其中的谬误,会及时修改的。个人很反感历史常识性错误,比如一部回明架空小说,因为其中描述明军招募士兵的情景太像是现在招募义务兵,马上放弃了,尽管这本书写的不错;记得还有一本书,是个知名作家(不是网络作家)写的,其中居然有蒙古人在玉米地上作战,也没有看下去的心思,哪怕这本书和作者本人都有点名气。

    本书会写下去,现在还不打算交出大纲,看来读者们还是愿意每天更新几千字,而不是一次更新几万字——会考虑的。

    顺便说一句,《渡河》章节有点多,和后面的《突围》混在一起了,可能有十个章节,以后不再有章节名,因为第三卷的内容过于紧凑,情节上很难细致区分。另外,每章字数从两千到一万不等,请见谅。最近几天没怎么写,很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