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一锅汤
繁体版

第十七章 知己.朋友.闺蜜

    知己的最高境界是知音,互相欣赏;朋友的根本要义是相爱,互相扶持。

    年轻时曾以为,知己,就得无话不谈,朋友,就得两肋插刀。总而言之,关系必须异常的亲密。成年之后,不再倾心于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所谓“知己”、“知音”,绝不能是亲密的。过于亲密是成不了知己的,就算一时成为知己,最终也会互相厌倦或者无意中而互相伤害。这还算好的。更有反目成仇,你掏心挖肝时的肺腑之言,正成为最方攻击你的武器。

    只有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互相欣赏对方最美的部分。就像伯牙与子期,也只是于琴声中互相留恋,琴声之外各走各路吧?

    三观不同的人,只会越走越远。

    年轻时热血沸腾,感情充沛,三观尚未定型,交朋友,只要性格相投即可。年岁渐大,大浪淘沙,最后还能聊得来的,只剩下三观相近的人。

    什么叫“道不同不相为谋”。老话有道理。

    朋友的距离,是友好而不亲密。友好,无论何时均互有善意,有事情可以彼此拜托。两肋插刀?算了吧。我做不到为别人两肋插刀,也不敢让别人为我两肋插刀。那得是多大的情分啊——除了父母为子女,除了初恋时的少男少女,我不信这世间还会有如此深情。

    有些朋友,曾中断联系多年,重逢仍无陌生之感。有些虽有联系方式,但平时并不联系,至多,在我返乡时,相约一见。一夕畅谈,杯酒言欢,分别之后,两不挂怀。我多么喜欢这样的朋友啊,这样的清淡如水。

    这样淡如水的友谊,自然也曾甘若醇。岁月荏苒,逐渐就淡如水了。然后才明白,这才是人间至味。没有一种友谊,能永远甘若醇。不是不愿,而是不能。跟爱情一个道理,永远甘若醇,能醉人,亦伤人,最终成为负担。

    当然,也有一些,修成了醋,那就只好弃之不要。

    理想的朋友,是各自在岁月安好中前行,各自修炼。偶尔相见,除了交流柴贵米贱,也还有各自独特的心灵感悟,这才是奉给朋友的至宝。

    与朋友分手,我总是说:“明年见。”有时嘴里不说,心里也在这样说。朋友嗔怪我,怎么一推就是一年。她不知道,我早已习惯,以年为单位安排离合。山高路远,相见不易,但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许是我从小俭省惯了,有钱省着花,有衣细着穿,友谊,我也愿它,细水长流,伴我一生。

    有时会略有惭愧,以我如此疏懒之个性,逢年过节连个短信都懒得发,半生下来,竟也积下一小把的友情。不多,只有一小把,可以安安生生放在心坎里。说不上肝胆相照,不过彼此欣赏,互相懂得。这就够了。

    闺蜜,不知是不是更应该写作“闺密”,闺中密友的意思。

    朋友,多是精神上的扶持与欣赏。闺蜜,更体现生活上的彼此参与,相互为伴:一起逛街,一起美容,一起研究今年的流行色,一起分享彼此的小秘密……不如此,何以“蜜”或“密”?

    有些人不适合与人近距离相处,所以没有闺蜜,比如我。如果非说有,那么,文字就是我的闺蜜。

    看过一个新闻(如今已成旧闻),有人因嫉妒闺蜜的幸福而杀死了闺蜜,庭审时竟然毫无悔过之意。闺蜜这个词,一点也不甜蜜了,甚至有点毛骨悚然。

    有一种痛苦,叫“闺蜜过的比你好”;有一种危险,叫“你过的比闺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