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那些真正含义
繁体版

终章

    话说唐僧等离开陈家庄后,就随金刚驾风而起。

    其实这里就有一个疑问?就是说到驾云驾风,猴子的筋斗云不比任何人差,八戒沙僧也会驾云,他们4人明明可以自己飞回东土,那么如来为什么要安排八大金刚来送?

    当他们飞到东土时,渐渐的看到了长安。原来在唐僧等出发了三年后,唐太宗建一个望经台,年年都会来看,正好这天唐太宗在望经台,看到满天祥瑞。

    此时金刚却停在了半空,对唐僧等说:

    原文:金刚停在空中叫道:“圣僧,此间乃长安城了。我们不好下去,这里人伶俐,恐泄漏吾像。孙大圣三位也不消去,汝自去传了经与汝主,即便回来。我在霄汉中等你,与你一同缴旨。”

    解:金刚说:唐僧,这里就是长安了,我们不方便下地,这里的人都会机灵,容易泄漏了我们法象。猴子等也不要去,你一个人去把经书传给唐太宗,然后就回来,我们在这里等你,于你一起缴旨。

    这里就有点疑问了,金刚等为什么此时不愿下地?而且要猴子等也不去,让唐僧一个人去。而且最后还说一起回去缴旨。

    这里得知如来为何要八大金刚驾云来送了,是为了等他们的交了经后让八大金刚带他们回来,说好听点八大金刚是护送他们,说不好听点,就是监督他们。

    为什么要监督他们?继续往下看。

    金刚说要唐僧一个人去后。猴子回:师傅哪里挑的起担,牵的了马,还得我们三徒弟随他一起去。麻烦你在这里等等,我们不敢延误。

    金刚又说:当日观音说了8日后是一藏之数,今天已过4天,恐怕八戒他贪图富贵,会延误日期。

    这里就明白了为什么要派金刚来监督他们,怕他们延误了日期。对八戒是特别的不信任。说明八戒先前有意延误取经进度已被佛门有所察觉。

    八戒此时回“师傅成佛,我也想成佛,你这说的什么话,你们都在这等我,交了经,就与你们一起回去。”

    说完,唐僧等师徒4人就下了地,见唐太宗。之后随唐太宗回宫。

    在唐僧等随唐太宗回宫时途经唐僧昔日住处洪福寺。寺里大小和尚见到几颗松树头向东,唐僧当年前往取经时,有和尚问他何时回来,唐僧说过当松树头向东时就是我回来之时。

    今日出此景象,大小和尚得知唐僧归来,出门一看,果然回来了,但有皇帝在那,不敢近前打扰,只能尾随在皇帝车后到朝门外。

    太宗带着唐僧等回宫后就询问他们如何取的经,走了多少路,经过了哪些地方。

    唐僧就一一如实回答,同时交上通关文牒。通关文牒上有他们经过所有地方的记录。

    原文:牒文上有宝象国印,乌鸡国印,车迟国印,西梁女国印,祭赛国印,朱紫国印,狮驼国印,比丘国印,灭法国印;又有凤仙郡印,玉华州印,金平府印。太宗览毕,收了。

    到了第二天早朝。

    唐太宗就为唐僧表功。

    太宗说:盖闻二仪有象,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然天地包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象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故知象显可征,虽愚不惑;形潜莫睹,在智犹迷。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亘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投其旨趣,能无疑惑者哉!然则大教之兴,基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域而流慈。古者分形分迹之时,言未驰而成化;当常见常隐之世,民仰德而知遵。及乎晦影归真,迁移越世,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丽象开图,空端四八之相。于是微言广被,拯禽类于三途;遗训遐宣,导群生于十地。佛有经,能分大小之乘;更有法,传讹邪正之术。我僧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慎敏,早悟三空之功;长契神清,先包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超六尘而迥出,使千古而传芳。凝心内境,悲正法之陵迟;栖虑玄门,慨深文之讹谬。思欲分条振理,广彼前闻;截伪续真,开兹后学。是以翘心净土,法游西域。乘危远迈,策杖孤征。积雪晨飞,途间失地;惊沙夕起,空外迷天。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步;百重寒暑,蹑霜雨而前踪。诚重劳轻,求深欲达。周游西宇,十有四年。穷历异邦,询求正教。双林八水,味道餐风;鹿苑鹫峰,瞻奇仰异。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探赜妙门,精穷奥业。三乘六律之道,驰骤于心田;一藏百箧之文,波涛于海口。爰自所历之国无涯,求取之经有数。总得大乘要文,凡三十五部,计五千四十八卷,译布中华,宣扬胜业。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陲。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湿火宅之干焰,共拔迷途;朗金水之昏波,同臻彼岸。是知恶因业坠,善以缘升。升坠之端,惟人自作。譬之桂生高岭,云露方得泫其花;莲出绿波,飞尘不能染其叶。非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良由所附者高,则微物不能累;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夫以卉木无知,犹资善而成善,矧乎人伦有识,宁不缘庆而成庆?方冀真经传布,并日月而无穷;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也欤!

    这段文字把佛教吹的无教能及,又说唐僧等一路艰辛,取得真经,那真经比宝物还珍贵。

    所以这段文字就是在称赞佛教,唐僧,经书。

    然而终合全文,我没看到如来的伟大,也不曾见佛教的光明,我看到的是佛教安排取经的所有阴谋在最终时全部得逞了,就连长安也沦陷了!

    太宗说时便要文官同时写下来,又将这段文字送给了洪福寺,并将此文命名为“圣教序”。

    之后唐僧等交经之事已完,就被金刚带回灵山。有了唐僧取回的经书,太宗也完成了水陆大会,超度了亡灵。

    再说唐僧等回到灵山受封。

    原文:此时灵山诸神,都在佛前听讲。八金刚引他师徒进去,对如来道:“弟子前奉金旨,驾送圣僧等,已到唐国,将经交纳,今特缴旨。”遂叫唐僧等近前受职。如来道:“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经,甚有功果,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汝因大闹天宫,吾以甚深法力,压在五行山下,幸天灾满足,归于释教,且喜汝隐恶扬善,在途中炼魔降怪有功,全终全始,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斗战胜佛。猪悟能,汝本天河水神,天蓬元帅,为汝蟠桃会上酗酒戏了仙娥,贬汝下界投胎,身如畜类,幸汝记爱人身,在福陵山云栈洞造孽,喜归大教,入吾沙门,保圣僧在路,却又有顽心,色情未泯,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

    灵山诸神正好在佛前听讲,实指如来早就安排好了封赏他们。

    最终,唐僧成为旃檀功德佛,猴子成为斗战胜佛。

    唐僧这佛名一看就是专门让人敬仰,膜拜之用。说直白一点,就是个门面佛,称面门用的。猴子那佛名就不一样了,一看就是打架,打仗专用,说白了就是个不得了的将领。

    而之后又说八戒有顽心,色心,将八戒封了个“净坛使者”,净坛使者是个什么职位?估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不太清楚。

    接着看,八戒回话

    原文:八戒口中嚷道:“他们都成佛,如何把我做个净坛使者?”如来道:“因汝口壮身慵,食肠宽大。盖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诸佛事,教汝净坛,乃是个有受用的品级,如何不好!沙悟净,汝本是卷帘大将,先因蟠桃会上打碎玻璃盏,贬汝下界,汝落于流沙河,伤生吃人造孽,幸皈吾教,诚敬迦持、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又叫那白马:“汝本是西洋大海广晋龙王之子,因汝违逆父命,犯了不孝之罪,幸得皈身皈法,皈我沙门,每日家亏你驮负圣僧来西,又亏你驮负圣经去东,亦有功者,加升汝职正果,为八部天龙马。”长老四众,俱各叩头谢恩。马亦谢恩讫,仍命揭谛引了马下灵山后崖化龙池边,将马推入池中。

    解:八戒对自己的受封表示不服,就说为什么他们都是佛,我却是个净坛使者?如来却滑稽的说:“你那么好吃。天下贡拜佛教的人又很多,所有贡品,都让你去净坛,是个享福的品级,怎么不好?

    这里就明白净坛使者是什么职位了。就是古人拜佛都是把贡品装到坛子里,常年负责把那些坛子清理干净的人就叫“净坛使者!”说白了,就是个好吃好喝的佛门清洁工,连罗汉都不如。

    这里表明佛门没有打算重用八戒,原因早就推出,由于八戒的有意延误取经,导致佛门对他极度不信任。

    如来又将沙僧封为罗汉,小白龙封为八部天龙马,并将马推了化龙池。

    原文:须臾间,那马打个展身,即退了毛皮,换了头角,浑身上长起金鳞,腮颔下生出银须,一身瑞气,四爪祥云,飞出化龙池,盘绕在山门里擎天华表柱上,诸佛赞扬如来的大法。孙行者却又对唐僧道:“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什么《紧箍咒》扌肯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什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唐僧道:“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行者举手去摸一摸,果然无之。此时旃檀佛、斗战佛、净坛使者、金身罗汉,俱正果了本位,天龙马亦自归真。

    解:马入龙池,变成了龙马,飞出化龙池,盘绕在山门里的一根擎天柱子上。此刻要留意的是有关龙马的一切名词,八部天龙马,化龙池。龙马啊龙马,先前是马还是龙?如今是龙还是马?答曰昔日是龙,如今是马。名曰龙马。

    佛门化龙为马。

    然而上文中表明,此时猴子问了唐僧一句:

    上文中片段原文:孙行者却又对唐僧道:“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什么《紧箍咒》扌肯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什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

    解:猴子问唐僧:“师傅,我已经成佛了,和你一样,平起平坐,怎么我还带着禁箍儿(这里原文说金箍因该是因为禁箍本就是金子做的),还让你念紧箍咒?趁早念个松箍咒,拿下来打的粉碎,勉的留着害人。

    猴子这一问彻底表明了猴子的立场,猴子之所以愿意取经,禁箍起了一个决定性的作用,而且这东西一直让猴子受制于唐僧和观音,猴子对禁箍是恨之入骨。所以才会说拿下来打的粉碎,勉的留着害人。

    猴子也不希望还有人跟他一样被禁箍逼着去干这干那,而且猴子说的是别在让什么菩萨再拿禁箍去捉弄人。什么菩萨不就是指的观音菩萨,猴子用什么菩萨来指观音,还说是观音捉弄人,可见此时,猴子已不把观音放在眼里。

    这可是猴子成佛后说的第一句话,到此而知,最终猴子之所以变的愿意取经,一乃为心中所志,三教同一。二乃是为拿下禁箍,不在受制于人。

    之后唐僧回你已成佛,你自己都可以将它拿下来,说明唐僧早就知道禁箍这东西对佛无效。

    接下来作者描述了一下他们受封后的场景。

    原文:五圣果位之时,诸众佛祖、菩萨、圣僧、罗汉、揭谛、比丘、优婆夷塞,各山各洞的神仙、大神、丁甲、功曹、伽蓝、土地,一切得道的师仙,始初俱来听讲,至此各归方位。你看那

    灵鹫峰头聚霞彩,极乐世界集祥云。金龙稳卧,玉虎安然。乌兔任随来往,龟蛇凭汝盘旋。丹凤青鸾情爽爽,玄猿白鹿意怡怡。八节奇花,四时仙果。乔松古桧,翠柏修篁。五色梅时开时结,万年桃时熟时新。千果千花争秀,一天瑞霭纷纭。

    大众合掌皈依,都念:

    南无燃灯上古佛。南无药师琉璃光王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过去未来现在佛。南无清净喜佛。南无毗卢尸佛。南无宝幢王佛。南无弥勒尊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无量寿佛。南无接引归真佛。南无金刚不坏佛。南无宝光佛。南无龙尊王佛。南无精进善佛。南无宝月光佛。南无现无愚佛。南无婆留那佛。南无那罗延佛。南无功德华佛。南无才功德佛。南无善游步佛。南无旃檀光佛。南无摩尼幢佛。南无慧炬照佛。南无海德光明佛。南无大慈光佛。南无慈力王佛。南无贤善首佛。南无广主严佛。南无金华光佛。南无才光明佛。南无智慧胜佛。南无世静光佛。南无日月光佛。南无日月珠光佛。南无慧幢胜王佛。南无妙音声佛。南无常光幢佛。南无观世灯佛。南无法胜王佛。南无须弥光佛。南无大慧力王佛。南无金海光佛。南无大通光佛。南无才光佛。南无旃檀功德佛。南无斗战胜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文殊菩萨。南无普贤菩萨。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南无西天极乐诸菩萨。南无三千揭谛大菩萨。南无五百阿罗大菩萨。南无比丘夷塞尼菩萨。南无无边无量法菩萨。南无金刚大士圣菩萨。南无净坛使者菩萨。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南无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在大众念到菩萨名时有个南无净坛使者菩萨。这是不是就是指八戒的那个净坛使者呢?是不是说八戒其实成了菩萨呢?明显不是,如来批评八戒连顽心色心都没灭,怎么会安排他做菩萨,再说受封时,成佛成罗汉都已说的很明确,有佛,罗汉,等字,而封八戒时没有菩萨二字!所以净坛使者是净坛使者,“净坛使者菩萨”是“净坛使者菩萨。”就同后面的那个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一样,有菩萨二字是菩萨,没有菩萨二字就是罗汉。

    全文最后一句

    原文:如是等一切世界诸佛。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同生极乐国,尽报此一身。十方三世一切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密。”

    《西游记》至此终。

    作者最后还在称赞佛教,将笔墨隐晦之意藏的确实是深。但凡是心细的读书者,思考事情起因经过,无论最终得出什么结论,都会看出佛门于众表里不一,于天庭阳奉阴违。

    说什么出家人不打诳语,整部西游里,佛教从头到尾打诳语。

    全文完,接下来的就是全文解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