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那些真正含义
繁体版

第四十二章 无字天书

    如来说:

    原文:“你那东土乃南赡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广人稠,多贪多杀,多淫多诳,多欺多诈;不遵佛教,不向善缘,不敬三光,不重五谷;不忠不孝,不义不仁,瞒心昧己,大斗小秤,害命杀牲。造下无边之孽,罪盈恶满,致有地狱之灾,所以永堕幽冥,受那许多碓捣磨舂之苦,变化畜类。有那许多披毛顶角之形,将身还债,将肉饲人。其永堕阿鼻,不得超升者,皆此之故也。虽有孔氏在彼立下仁义礼智之教,帝王相继,治有徒流绞斩之刑,其如愚昧不明,放纵无忌之辈何耶!我今有经三藏,可以超脱苦恼,解释灾愆。三藏:有《法》一藏,谈天;有《论》一藏,说地;有《经》一藏,度鬼。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鸟兽、花木、器用、人事,无般不载。汝等远来,待要全付与汝取去,但那方之人,愚蠢村强,毁谤真言,不识我沙门之奥旨。”叫:“阿傩、伽叶,你两个引他四众,到珍楼之下,先将斋食待他。斋罢,开了宝阁,将我那三藏经中三十五部之内,各检几卷与他,教他传流东土,永注洪恩。”

    这段话大致意思是:“你那东土大唐属于南瞻部洲,因为物资丰厚,所以有很多贪念,杀心,淫色,欺诈。不信佛教,没有善心,不看重粮食,没有忠孝仁义,乱杀牲。罪孽深重,所以有地狱之灾,在幽冥鬼界受苦,下辈子还有变为畜类,让人吃。接着永堕地狱,不的超升。虽有孔子传学,帝王治理。但很愚昧,放纵肆无忌怠之徒。我这里有经三藏,可以解决这些灾愆。

    三藏经分别是《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一共三十五部书,该有15144卷。书里将天下四大部洲天文、地理、人物、鸟兽、花木、器用、人事,无般不载。你们远道而来,按理说因把这些经书全部给你们带回去。

    但那些东土的人,很愚蠢,爱诋毁佛教,不知我沙门奥旨。”叫:“阿傩,迦叶,你两个引他们去珍楼之下,先安排一顿斋饭。吃完,再将我那三藏经中三十五部之内,各抽几卷给他,让他带入东土,永传我的恩德。

    表面看作者在渲染佛教功德。仔细想,仔细看,简直不堪入目。

    这里就提几点,不一一表明了,如来说东土欺诈多,难道佛门的欺诈还比谁少了不成?自己设计的取经,到头来又舍不得全给,还指责是东土人不信佛教,排斥佛教。

    无缘无故人家凭什么信你?唐僧取经所要的救的冤魂明明是因唐太宗即位时杀戮太重。却被如来说的东土好像是人间地狱一般。自吹自己的经书多牛,又舍不得全给。还各抽几卷让别人永记他的大恩。

    唐僧等吃了斋饭后,看到经书,得知三十五经分别是:《涅槃经》一部七百四十八卷,《菩萨经》一部一千二十一卷,《虚空藏经》一部四百卷,《首楞严经》一部一百一十卷,《恩意经大集》一部五十卷,《决定经》一部一百四十卷,《宝藏经》一部四十五卷,《华严经》一部五百卷,《礼真如经》一部九十卷,《大般若经》一部九百一十六卷,《大光明经》一部三百卷,《未曾有经》一部一千一百一十卷,《维摩经》一部一百七十卷,《三论别经》一部二百七十卷,《金刚经》一部一百卷,《正法论经》一部一百二十卷,《佛本行经》一部八百卷,《五龙经》一部三十二卷,《菩萨戒经》一部一百一十六卷,《大集经》一部一百三十卷,《摩竭经》一部三百五十卷,《法华经》一部一百卷,《瑜伽经》一部一百卷,《宝常经》一部二百二十卷,《西天论经》一部一百三十卷,《僧祗经》一部一百五十七卷,《佛国杂经》一部一千九百五十卷,《起信论经》一部一千卷,《大智度经》一部一千八十卷,《宝威经》一部一干二百八十卷,《本阁经》一部八百五十卷,《正律文经》一部二百卷,《大孔雀经》一部二百二十卷,《维识论经》一部一百卷,《具舍论经》一部二百卷。

    阿傩,迦叶二人引唐僧看遍经名后对唐僧说:“打算给我们什么好处,赶快拿来,好让我们把经书给你了事。

    如来刚把东土贬了个体无完肤,转个头发现佛门肮脏的故事。

    我们先了解一下,阿傩,迦叶是什么人,查了一下,都是如来的十大弟子之一,那么他们两的意思是不是如来默许的呢?

    唐僧回:我们远道而来,没有准备什么东西送给两位。

    阿傩迦叶两尊者说

    原文: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

    明显两尊者不高兴了,说空手来取经传世,后来人会饿死。

    这个后人因该指是往后来取经的人,也就是说,取经人都像你们一样坏了规矩,空手来取经,以后还指望谁会传经。

    猴子一看这情形,就对唐僧说:“师傅我们走,我们去要如来亲自来取。”

    猴子这很明显,表面是和唐僧说话,实际是告知阿傩迦叶,你们不给,我告如来。

    两尊者又说:

    原文:“莫嚷!此是什么去处,你还撒野放刁!到这边来接着经。”

    这话表明两人根本不怕他们闹,只是很不情愿的把经书给了。

    猴子等拿到经书就走了。

    而此时在那宝阁上有一尊燃灯古佛,一直听着传经之事。深知阿傩迦叶给唐僧的是无字经。燃灯就笑着自言:唐僧等真愚蠢,花了14年取了个无字经回去,岂不是白跑了一趟?古佛就问:“我旁边有谁在此。”白雄尊者就出现了,燃灯就吩咐说:你去赶上唐僧等人,去把经书抢了。让他们早点回头来取有字真经。

    这段得知,燃灯是佛教里为数不多的真正好人,真正像个佛,文中开头也提过,燃灯于老君是好友,经常一起论道。然这个场景令人可疑,燃灯问了一声,我旁边有谁在此。说明燃灯身边明处没有人。之后白雄尊者才出现,在燃灯古佛面前,白雄尊者既在古佛身边,为何在暗处?像不像一个人再监视一个人的场景?那么白雄尊者是在替谁监视燃灯?如来是现在佛,燃灯是过去佛,把如来看成现在的佛门皇帝,那燃灯就是过去的佛门皇帝。这也得知燃灯为何会问我身边有谁在此。因为燃灯知道有人安排了人在暗地里监视他。

    从白雄尊者服从燃灯命令来看。燃灯还有余威,也看出白雄尊者仍然很尊重燃灯。

    那白雄尊者追上唐僧等后兴风作浪,半空中抢走经书,孙悟空等不知好歹,上去就追,尊者看猴子等追上来了,怕他们搞不清白状况乱打。就把经书全部拿出一扔。这时唐僧说了一句超搞笑:“徒弟啊,这佛门境地都还有妖怪害我们。”

    猴子等看到满天落下的经书,才发现全是白纸,猴子得知是阿傩迦叶要好处没成,就给些白纸,于是就火冒三丈的回到灵山,灵山上众人都说“你们是回来换经书的?”说明他们都知道,唐僧等拿的会是白纸,说明没好处就传白纸是佛门暗地里的规矩。猴子气呼呼的跑到如来面前告状。

    如来却说。

    原文: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

    如来说:你们别叫,他们找你们要好处的事我已经知道了。只是这经从来就不轻传,不能空手取,这是规矩。(我想说西行14年还叫轻传?)以前一些比丘下山,此昂舍卫国赵长者(此人因该就是前文说的花了大量黄金买的场地让佛祖传教的人)家里念了一遍,用来保他家人生者平安,死者超脱,只收了他三斗三升金粒回来,我还说他们卖便宜了,让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都已经给你白本了。白本是无字真经,也是好东西。只是你们不会用。

    看到这段话,啥也不想说,一个字,坑。

    说完了如来叫阿傩迦叶带唐僧等重新去取有字经,唐僧一见阿傩迦叶,二话没说把唐太宗赐的钵盂给了二人,好似这钵盂是他们吃饭喝水用的东西,也是四人身上唯一能给的东西。

    其实还有个东西可以给,就是猴子前面所得的犀牛角,猴子不是说要送灵山佛祖吗?此时拿出不是正好。开什么玩笑?猴子怎么会给。

    到这里,为了不坏佛门规矩,唐僧等还是给了一个御赐钵盂。

    换来有字经。

    在第二次取经时唐僧说了一句:

    原文:三藏却叫:“徒弟们,你们都好生看看,莫似前番。”

    这里得知唐僧被骗后也开始不信佛门中人。

    因此发现唐僧并没有原先那么可恶,因为发现他可恶里藏有更多的是无奈,他明明就是凡胎,就是个胆小怕事的普通人,既没有皇帝志,又没有元帅胆,却偏偏被人架到了高处,进也不是,退也不行。只能顺着别人写好的剧本往里走。

    在他们走时,观音前来对如来说:他们取经耗时还有8日正好是一藏之数。所以最好让他们8日回到东土。于是如来准了,派八大金刚驾云去送。

    这里有个疑问,前文中一直是说4大金刚,为何现在又说派的是八大金刚?到底是几大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