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谋士的我汉末求生
繁体版

第396章 天塌下来高个子顶住

    夜晚,徐庶斟满美酒,与张杨、张燕、艾先生一起坐在壶关外不远处,借着微弱的火光看着城头。

    徐庶捧起酒碗,轻轻抿了一口,颇为感慨地道:

    “我师父曾经告诉我,天塌下来的时候,不是所有人都会挺身而出挽救天倾。

    大多数人会选择尽量躲开,看看能不能找个高个子的人顶住。

    人家里越有瓶瓶罐罐舍不得抛弃的时候,就越希望有个人帮他顶住,要是他看中的那个人不愿意顶,他就会产生怨恨,甚至千方百计要他来帮忙顶住。”

    张杨听不懂,但他还是很配合地点点头,叹道:

    “果然大有门道,尊师是谁?竟然教出元直这样的学生。”

    艾先生打了个嗝,插口道:

    “我熟,叫吴用,字什么来着,反正得防着点,我觉得他也是个串子,不然闲的没事天天说这种无聊的话。”

    艾先生一边说一边移动屁股赶紧远离,生怕下一秒徐庶的大耳刮子就打下来,没想到徐庶只是怔怔地看着城头,并没有说话。

    倒是张燕颇为感慨,一直拿着树枝在地上记录这些真言。

    他盼着以后学好了,要是不成以后再聚啸黑山的时候也能把一些有本事的人逼上黑山,大家一起做大事,岂不美哉?

    不过想起牵招的悲惨,张燕还是感觉后背阵阵发毛,在野王喝酒的时候他怎么就没看出来徐庶这好好先生的面容下居然隐藏着这么黑的心,他到底是怎么变成这般模样的?

    牵招的事情其实张燕也能理解。

    别看陶升名声不高地位不显,但他是袁绍军中最有分量的黑山叛逆,是沮授埋伏在张杨身边非常重要的密探,应该是只蛰伏不启用,在关键时刻才能发动致命一击。

    张燕等人当然知道,是徐庶到来之后故意让陶升感觉自己暴露,因此自作主张发动并联系牵招,但陶升被杀,这条线被掐断是个不争的事实。

    牵招出兵迎接陶升,又轻易被擒,导致上党南部数个县迅速落入徐庶手中,这是谁的责任?

    是牵招的指挥不当?

    还是指挥牵招作战的并州刺史***不察?

    遭受了这么大的损失袁绍是不是应该立刻改变现在的守势,立刻向天子上奏说大司马张杨谋反然后率军大举南征?

    袁绍是一个非常讲政治影响的人,之前袁绍军面对徐庶已经占据了“压倒性优势”,现在如果他听说是牵招造成这一切,那势必会想办法让牵招背黑锅,极有可能将牵招全家下狱——

    反正袁绍是绝不会将此事牵扯到***的身上,更不可能在冬天改变之前定好的战略贸然反击。

    那不管怎么看,把责任全都推在牵招的头上,然后把他一刀砍了是最好的选择。

    就算牵招跑了,还有牵招的家人呢,一起下狱也能给大家一个交代。

    所以,徐庶说他都是为了牵招好,那还真的是为了牵招考虑。

    他给牵招出了一个在没法飞到邺城把他家人救出来的情况下最好的解决方案,这个战术的名字就叫“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

    牵招被徐庶丢回去,眼看就要被抓住接锅,他只有最后的自救方法——

    想遮挡一件坏事,需要出一件更大的坏事来掩盖,如果高览的愚蠢导致壶关丢失,任用高览的***肯定有无法推卸的责任,袁绍说什么也得处置他。

    在这么大的罪过中,袁绍和河北众人肯定不会太在意牵招这种小人物到底犯了什么错。

    当然了,这个解释起来还是有点勉强,于是徐庶还贴心地给牵招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方法,也就是牵招现在在做的事情。

    壶关城中,高览属实不愿意太过监视牵招,但他万万没想到,牵招居然直接率领众人反了。

    如果这些人都是汉人,那牵招也确实不好振臂一呼让他们都跟着自己冒险。

    可牵招是什么人,他是乌丸突骑的都督,这些乌丸人的汉话杂七杂八本来就说不明白,牵招振臂一呼,说高览已经反了还要杀他们献给徐庶,他们当即就被煽动,赶紧先打出去自保。

    之前他们进入壶关的时候并没有携带兵器,因此牵招一发动,优先朝着壶关的武库奔去,那些奉命紧盯牵招的人也不敢阻拦,赶紧先回去将此事告知高览。

    “高览谋反,已经打开城门迎接徐庶!

    赶紧打开武库,让我们收取兵器,若有迟疑,以通敌论处!”

    之前就有消息说高览造反,高览笑嘻嘻地并不禁止众人传播,大家都当个笑话听听一乐,算是枯燥军旅生活中的调味剂。

    此刻牵招积威尤在,他高呼一声高览造反,守卫武库的士兵大半被震住不敢动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