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那些事
繁体版

第四十三章 解决了点问题

    独孤兰上前一步,走到了郑胜英的右侧,伸手抓住她手中的刀,再一用力把刀子夺了过来。郑胜英就势坐地上哭起来。独孤兰与阿俊只好蹲下来,与她讲道理:

    “蛮横不是办法,哭也不能解决问题,只有一起协商好解决好,你家才有出路。天底下不是大堤上才有那一点地可以用,可以用的地多着。”

    这话打动了郑胜英,她一下子止住哭声,直起身子,拍拍身上的泥土:

    “独孤书记,你说,这事怎么办?可不能把我家的都饿死了。”

    “你先把大堤上的猪菜收下来,让出地给施工。我找村里协调点地皮让你种,这不是更好?”

    “问题是能不能弄到地皮。”

    “再苦再难也不能让你喝西北风。”

    “有你这话,我相信你一回。”

    在回大堤的路上,阿俊道,

    “郑胜英平日里看不出有一点脾气,今天怎秒变成泼妇,真的想不到。”

    “动到了她的根本利益,再就是她以为是工程队干的,工程队毕竟是外乡人,她一个本村人自然觉得有优势。”

    “这么分析还真有道理。现在是制止住她了,可土地去那里找呢?刚才想止住你别开那个口,可你没看到我的眼神,却轻松的说出来了。”

    “这再想想办法,万一找不到土地,就先让郑胜英与万秀金这两个女贫困户合伙养猪,等找到土地了再另行解决吧。”

    “就怕这两个婆娘合不来。”

    “办法总比困难多,走一步看一步了。”

    边走边聊着郑胜英家的事,眼看快要到大堤了。这时地里一位老农民向独孤兰他们打招呼。独孤兰热情的与老农民聊起来,

    “大叔,看你年纪很大了,怎么这么大热天还出来挖甘薯?”

    “这不听说村里准备发动种什么瓜了,我老人再也种不动地了,准备把甘薯挖了,空出这地,让堂侄儿们要种地的拿去种。”

    “你家孩子呢?”

    “他家的孩子有出息,都在特区当老板了。”阿俊插嘴道。老农民一脸的高兴,禁不住满满的幸福感。独孤赶紧转话题道,

    “大叔,这块地要租金多少?”

    “要种就拿去种了,都是亲戚朋友的,论什么租金的。”

    “如果我要来种呢?”

    “哈哈哈,独孤书记要种,我不要租金,还常来白帮忙。”

    “大叔,我说的是认真的,你出个租金价,我现在正急着找一点地,可以种甘薯、种菜的地。”

    “真的要?是你要给别人家种的吧?”

    “是的,贫困户郑胜英家没地,养猪成了问题。”

    “她大堤上不是有菜地吗?”

    “收回了,今后不准在那里种菜了。”

    “原来是她要啊。我家堂侄要了。”村民处事就是那么怪,总会带着点欺弱扶强的手法。这本来不想种的地,一提到给没地的贫困户,马上就改变了口风。

    “大叔,你说租金多少吧?反正这地就别再让给别人了。”

    “哎呀,这不是租金不租金的事,侄儿要种,不给伤感情啊。”

    “大叔,不租给郑胜英也行,就租给我,我是认真的。”这话让大叔再也找不到什么合适的话来搪塞了。旁边阿俊又帮着说话。最后大叔答应把这二亩二分地转租给郑胜英,

    “好吧,就看在独孤书记的面子上,租给她种。”

    “谢谢你对我工作的支持!”

    独孤兰他们再次爬上了大堤,打桩机正在轰鸣工作中。几个工人忙着操控机器。领队的队长这时返而轻松下来,自个儿坐在一边抽着烟。见独孤兰他们上堤来,队长主动走上前,请他们一起吸烟聊天:

    “书记是本村人?”

    “不是,我是北周市派出到此村扶贫的。”

    “扶贫也这么积极参与他们村的其它工作?其它村好像没有参加哦。”

    “情况各有不同,林樟村干部情况特殊,出现人手不足,力所能及帮助他们开展工作嘛。”

    “真的好积极,听说有的村第一书记不只没帮助村政工作,还时常偷偷跑回家去。你这么积极工作,是很少见的。”

    “队长别捧我了,忙得过来,帮助村政点工作,距离积极还远着。队长所说的第一书记跑回家去,应该是那些下乡离家很近的,每天下班就回家这是正常的。”

    “独孤书记,这小屋最迟可能到后天,打桩就到那里了。看这两天把它拆了吧。”

    “现在正急着找这屋子主人,不知道何时归来。”

    “看那小屋的样子,还是个有文化的疯人。”

    “你的猜测是对的。看来队长也是外地人?”

    “我是大芹市的,中标这个标段,就带队过来干了。”

    “哦,原来这样。这是市里的工程还县里的工程?”

    “县里的。”

    “能中标工程,今年的可观收入就有希望了。”

    “能养活工程队就够了,那敢奢求可观收入。”

    “工程历来都是比较有利润的。”

    “表面上利润是可观,可很多的开支从这里出,而且有的开支是不能见人的。”

    正与工程队长聊着天,见一个人走上大堤,径直到了小屋,在门口叫唤并敲门。独孤兰明白来人是来找“疯秀才”的。走上前与来人打招呼。原来来人是来请“疯秀才”去为他的工厂起名字的。本以为寻“仙”不得,来者会很失望,没想到来人却很熟识“疯秀才”的情况,看来他不只一次来找过“疯秀才”的。他径直向村里走去,去找“疯秀才”的母亲,问清楚“疯秀才”的去向。独孤兰听他这么说,也决定跟着他一起去找“疯秀才”。

    一路上,独孤兰与来人聊了起来:

    “老板是怎么认识‘疯秀才’的?”

    “几年前朋友来与他打擂台,好奇心驱使,跟着朋友一起来看热闹。”

    “打什么擂台?”

    “我那朋友,本来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文化人。知道这里出了这么个人,还摆下这么个擂台,就专门找上来,与他一见高低。”

    “结果怎么样?”

    “当然是这‘疯秀才’胜出,朋友被论道得没有还嘴能力。”

    “都讨论些什么?”

    “差不多一天时间,论道的内容多了,天文、地理、文学、古今中外。”

    “看来这疯秀才还真有本事。”

    “当然是有本事了,要不然我们称他为‘仙’,还时不时的找他指点迷津。”

    说着话中,正好路过村委会公布栏,独孤兰抬眼扫过去,公布栏上还是不见种植八月瓜的布告。独孤兰心里一凉,这林樟村政在搞的什么,不赴农时,会误了农业生产的。就这张小小的布告,那么难弄出来?

    正边走边想着,郑胜英挑着空担子,手里拿着菜刀迎面走来。独孤兰招呼她道,

    “郑胜英同志,正想去找你。”

    “独孤书记,又有什么事?不会这回要把我赶出村去吧?”

    “那里话,别误解我的工作。我的工作是真正为贫困户着想的。”

    “你不来扶还有点地种,让你这一扶,没了猪圈不说,还没了地。”

    “这些都有了,猪圈今天正在动工。可能明后天就完成。种猪菜的地已联系好,刚才想找你就是说这事。”

    “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地就在上大堤半路左侧,原村里某大叔的地。他正在收甘薯。收完就租给你。”

    “太感谢你了,独孤书记,今年卖了猪,一定请你吃饭。”郑胜英的脸由阴转晴。

    “客气了,这都是我的本职工作。”

    独孤兰跟着老板在村里七拐八弯,终于到了一老房子前。一位年近七十的老太婆,坐在门前的树阴下纳凉。老板一见,特别恭敬的快步上前道,

    “老阿妈你好,我是前几次来找‘阿仙’的。”

    “我记得,你就是古老板嘛。”

    “是是是,就是我。‘阿仙’今天那里去了?”

    “他早上说上县城给朋友处理点事。”

    “何时能回来?”

    “他说今天必回。”

    “能不能打他电话,看具体什么时候回来么?”

    老大娘起身回屋,摸索了大半天,手里拿着手机和一本破破烂烂的电话簿走了出来。众人以为老人家这就打电话了,谁知她的举动让众人笑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