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体验馆
繁体版

第65章 在小说网站发表科学猜想论文

    萧十真的觉得自己捡到了宝,以后公司架构组织方面的事情不用操心了,萧翰完全能胜任。萧十自己只管大方向和技术就行了。

    虽然有未来体验馆,把公司管理这些知识学会可能就是一个导入的事儿。但即便真的把这些知识都学会了,就能做出这些复杂的规划了吗?还真不一定!

    很多时候,这根本就不是懂不懂的问题,这是一个思维方式的问题,同时,这也是一个处事之道的问题。

    同样知识水平的两个人有着同样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学习同样的内容,俩人都完全学会了。在遇到一件事儿的时候,俩人就能做出同样的选择吗?

    不!不一样!这里边涉及到的东西如此之多,性格、行为、习惯等等等等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判断和选择。

    一念至此,对于机器学习,萧十好像突然有了更深的更强的领悟——他好像突然明白之前“魔镜”当中用到的技术“强制记忆”的“强制”究竟是什么意思了。

    人都说“强扭的瓜不甜”,“强制的记忆”自然也有许多弊端。

    “强制记忆”方式的机器学习虽然已经比现在机器学习的方式强了很多,但它距离真正的人工智能依然很远。

    看到“强制记忆”这四个字儿的时候,萧十就思考过,“强制记忆”和“记忆”究竟有什么不同。

    “强制记忆”虽然已经超脱了复制粘贴存储的简单概念,但仅“强制”二字就一目了然的讲出了这种方式刻板的呆滞的形象。

    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真正的记忆是不可复制的。

    我们每个人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接受到的教育都是千篇一律的。纵然有些许不同,但大体都是一样的。有人说,这种教育方式就是填鸭式的教育,但就算是这种填鸭式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是完全一样的吗?

    不是!甚至说,每一个人最后都和其他人不一样。就算是学的同一样东西,考试的时候都考了满分,那他们对这个东西的理解也都不可能完全一样。

    之所以会这样,那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他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机器是不可能有什么主观能动性了,至少现在不可能有。但,萧十总觉得这个“记忆不可复制”的理论跟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不可复制意味着两个人的理解和记忆不可能百分百完全一样,即便结果一样,分析和判断的过程也不可能一样。”

    “但之前的‘强制记忆’明显是完全一样的。主观能动是不可能的,这是人的专属,如果想办法给予‘强制记忆’以‘变化’基因,是不是可以有一点儿真正学习的效果?”

    萧十不断的琢磨着,他总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更高级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知识未来体验馆还未开放,萧十没有地方去查相关的资料,也没有办法去验证。

    但,总不能总指望着未来体验馆,萧十决定把自己的想法整理一下形成一篇论文,最好能发表出去。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报》,国内最权威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期刊,中英文双版发行,简称JCST。JCST为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刊,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承办。

    萧十查着JCST的资料,一边嘀咕着:“这应该国内最权威的期刊了。”

    “瞎想什么呢你,这就是你瞎想的一个玩意儿,JCST怎么可能会收录!”萧十尴尬的笑了笑。他现在的想法都是猜想,一点儿证据都没有,也无法进行相关实验的验证,别说JCST了,就算是普通的期刊也不不可能会收录。

    “不行,必须公开发表。实在不行,就不找期刊了,随便找一个地方公开发表就行了。”萧十突然有了一个绝妙的想法:“要不就在起点发表?那不是有短篇吗?不管是在哪儿也算是公开发表了吧?总不能我在网络小说平台发表就不算我的成果了吧?”

    说干就干,萧十打开起点网站,注册一个新的作家号,笔名就是真名,就叫萧十——废话,这可不是真小说,这可是科学论文,虽然是没有论据的沦为,那也一定要用真名。

    不过在创建作品选择分类的时候萧十犯了难,这分类该如何选择?短篇?现实?好像都对不上号啊。

    思索很久,最终萧十选择了短篇→评论文集,作品名称《记忆的不可复制性对机器学习的思考》。

    用了两万多字,萧十详细表述了自己的猜想。核心思想就是:想办法给海量数据以变化空间,形成会动的数据,兴许是机器学习的另一个出路。具体怎么变化萧十没有说,甚至“强制记忆”的理论都没说。

    废话,强制记忆可不是猜想,而是已经实际应用的科学技术,这个时候公布出去那才是脑残——虽然写出去可能也没人信,毕竟这是起点,不是自然和科学,但万一呢?万一有哪个傻叉看小说看多了,把这儿当成现实真去做实验那萧十还不哭死?保险起见还是别写了。

    《记忆的不可复制性对机器学习的思考》这篇论文大概是第一篇在小说网站公开发表的科学论文吧,虽然只是一个猜想。

    “哈哈,如果一项重大的科学成果最初竟然是出现在一个小说平台上,那一定很有意思吧?以后被人扒出来,那一定是会引起巨大轰动的吧?”萧十贱兮兮的想道。

    关掉作家后台,萧十仔细的思索起来。

    “强制记忆”进化为“‘动态’记忆”,这究竟怎么去做?

    “动”这个字儿又相当于人的真正学习的哪一个动作?是思考?

    人类的思维和记忆对于生物学来说现在也是一个大难题,大脑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现在的科学还无法真正解释人的思考和记忆究竟是如何产生的,甚至连大脑的物理结构都还无法真正探测。

    所以,“动”相当于人类学习中的哪个阶段就根本没有人能够给萧十方案了。

    不过如果“动”相当于人类学习的思考的话,那就麻烦了,思考是最复杂的学习行为,这绝不是短时间内机器所能模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