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烟雨红尘
繁体版

第三十一章

    红叶的出租房在马路边,斜对面一百米左右有个农贸市场。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农贸市场卫生状况很差,地上污水横流,路上车辆乱停,鸡鸭的血腥味和粪便味顺着风儿能飘出老远。但周边的村民却非常喜欢它,有了这个市场,人们的房子就不再闲置,他们按月从小商小贩们手中收取租金,稳定、准时,旱涝保丰收。

    春节期间,农贸市场变得更加热闹。恰好房东有一间十平米左右的店铺空置,红叶便租了下来。给人卖了一年半衣裳,她想自己当老板试试。这也是为今后考虑,若要留住孩子,至少要等他(她)上幼儿园后才能出去工作。

    有了店铺,红叶一下子变得异常忙碌。搞卫生、装修、进货……。等一切尘埃落定,准备选个好日子开张营业时,忽然发现已过了正月。

    这天晚上,红叶忽然觉得有了胎动,这一动,彻底打消了打胎的念头。母爱在这一刻开始在她的身体里涌动。她摸着微微隆起的肚子,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他(她)已有了生命,今后,她将不再寂寞孤单,她将和他(她)相依为命,纵然不能为她分担分毫,但茫茫人海有其相伴,她虽苦犹甜!

    红叶当然不知道春雨去红阳找她,更不知他还去了省城著名的服装市场。

    那天下午,他千折百转,终于找到了许子楠。但老板说,搬来新店前红叶已离他而去,至于去了哪里,她并没有告诉他。为防止红叶的家人和春雨找他麻烦,许老板还保留了她的信,当然,这信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轻易视人,不然,将损害自己的形象。

    虽然春雨不信,但附近的人都说,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叫红叶的女子。

    “他说一起跟你来省城的,现在人不见了,你说她去了哪里?怎么会音信全无?你是不是对他做了什么手脚?”春雨对着许子楠大声问道。

    许子楠毫不示弱。“腿长在她身上,她去哪里我管不着,也不知道!你总不至于怀疑我把她害了吧?但要是你真的这么想,尽管去报警好了!”

    春雨这才觉得自己有点蛮不讲理,说了句对不起,便悻悻地离开了门店。

    而这一天正是红叶的俏人服装店开张的日子。

    元宵未过,雅芳已把土地转包了出去。雨水过后,艳阳高照,气温回升迅速,承包户们开始忙着翻耕土地,而有的已经在种瓜点豆。收工前,他们会插上弓竹,盖好薄膜,让作物在小小的温室里发芽生长。

    惊蛰前,春雨和雅芳已完成了鱼苗放养,葡萄大棚搭建、修剪和缚枝。

    根据春雨的建议,新搭的大棚采用了镀锌钢管。钢管大棚虽然成本高,但牢固、使用寿命长,而毛竹大棚的寿命不会超过三年。

    四个临时工结完工资走了,雅芳给自己放了两天假,第三天来到农场,在地头、塘边转了一圈,见无活可干,就没有换工作服。她脚穿雪白的运动鞋,上着深色呢子大衣,像一位旅客似的迈着悠闲的步子,走向站在鱼苗塘边出神的春雨。

    “春雨哥,一动不动地站了那么久,想啥呢!”

    “我想用这口塘搞鱼蟹混养。如果你同意,明天就去购买蟹苗。”

    “养蟹?不是说还没到时候吗,怎么就突然想起进蟹苗了?”雅芳觉得她的思路永远跟不上春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传统的四大家鱼的需求量正在减少,取而代之的将是虾、蟹、甲鱼等高档水产品。现在进行小范围试养,待技术成熟后,就可以大面积推广了。”

    “可是,买蟹苗得不少钱吧?去年赚了一点都还债了,向你借的钱都搭了钢管大棚,如今,我已是囊中空空。去年剩下的饲料、化肥也用得差不多了,正愁着没钱进货呢。”

    “三亩地蟹苗几千块钱就够了。反正得借,也不在乎这几个钱了。”

    “好吧,那就再向大伯借两万。”

    春雨说要不了两万。雅芳说多借点好,免得整天捉襟见肘。春雨说也好,手中有钱,心中不慌嘛。再说了,要不了半年钱就能还上,因为那时葡萄、热水鱼都可以投放市场了。

    “看来,苦日子熬到头了!”雅芳开心地说道:“等还完了债,手头宽裕了,我得买辆摩托车。离家十多里路,骑自行车太累了。我们还得把石棉瓦房拆了,换成三开间的两层小楼,二楼用来住人,一楼一间做仓库,另两间做客厅和厨房。我还要在房间里装上空调和电话。”

    “不出意外的话,这些目标两年内都能实现。”春雨胸有成竹地说。

    “虽然只有两年,我还是觉得太长了。那时,我已二十六岁了,如果还没找到婆家的话,已经是老姑娘了。”

    “我们国家男多女少,你又这么优秀,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春雨哥,你这次去省城又没有找到红叶姐,既然音信全无,就得把感情收回来,看看附近有没有合适的。听爹说,转包我们土地的老龚的女儿既勤快又明事理,模样也长得周正,你要是有意,就让我爹去说媒。”

    “再说吧。没有她的音信,我哪心思考虑这方面的事。”

    “可年纪不等人,好姑娘更不会等你。说句不中听的话,你已是老小伙子一个。”

    “还说我呢,你还不是老姑娘一个!”

    雅芳笑着摇摇头。两人都老大不小了,父母也有意让他们结合。她也清楚,如果错过了他,以后怕是很难找到比他更好的人了。可纵然他有千般好,她就是没有心动感觉。每天在一起工作,像夫妻一样地面对面吃饭,也有意识地朝着那方面去想,但心里一如既往地平静如水,掀不起一点激情的浪花。思忖间,她忽然想到了一个新的话题。“春雨哥,相识一年多,还没见过你过生日呢。明年你三十岁了,可得好好庆贺一下。”

    “过生日是富人的事,穷人哪有这么多讲究?再说了,对三十岁的单身汉来说,过生日不是打自己的脸吗!”嘴上这么说,春雨心里却是暖暖的。小时候过生日母亲会煮一个鸡蛋给他吃,母亲去世后,就无人过问过他的生日了。

    “穷人也可以穷讲究,况且,从明年开始,你我将不再贫穷。”

    “春雨哥,从你的名字来看,你应该出生在春季,但不知是哪天?”

    “农历二月二十一,那天刚好春分,很好记的。”

    这一年开始,农场迎来了黄金时期。大棚葡萄不但品质好,产量也明显高于露地,一投放市场就为商贩所亲睐。采完一算,竟达四万三千余元。

    葡萄采收后,笑容一直在雅芳的脸上荡漾着,兴奋之余,又遗憾地对春雨说:“要是去年听你的,全部搭了大棚,今年的收入应该在八万以上。”

    “不是没有钱嘛。当时,我只觉得理论上可行,心里却一点也没有底。所以,得感谢你对我的信任。”

    雅芳笑道:“春雨哥,你那份暂时不给你了,我得把大伯的钱还了。”

    “分红不是年底的事吗!再说了,我也没处花。你不是想买摩托车吗?驾驶证都考出来了,要买趁早。”

    “春雨哥,你真好!你要是我的亲哥就好了。”

    看着雅芳兴奋的脸庞,春雨由衷地替她高兴。

    和雅芳相比,她的父亲于水亮显得更加喜悦。

    葡萄采收的近一个月时间里,夫妻俩全程参与了采摘、装箱。看着一箱箱葡萄被前来收购的贩子装上车,又把大把的人民币送到雅芳手中,水亮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晓得,葡萄的所有毛病都是雨水引起的,可就只想到打农药,却不知道去阻隔雨水!

    应该说,水亮叔是个有胆魄、有远见的农民,十亩巨峰葡萄,光水泥杆就投入了很大资金,但南方充沛的雨水让葡萄一直处在病态之中。对一个农民来说,最悲哀的莫过于投入的资金、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得不到回报。塑料大棚阻隔了没完没了的雨水,使葡萄的优质高产成为可能。如果没有春雨,他的投入就变得一文不值。

    和葡萄园相比,鱼塘也毫不逊色。因为去年留存了几千斤老口草鱼,鱼苗规格又比上一年大,而且饲料充足,鱼塘收入远远超过了去年。

    值得一提的是,鱼蟹混养试验取得了比其他鱼塘更高的收益。事实证明,选择大闸蟹和夏花鱼苗混养是正确的。和鱼类相比,蟹儿在觅食上处于明显劣势,所以,得搭配弱小的夏花。

    春节一过,又开始了葡萄修剪、缚枝、鱼塘消毒、鱼苗放养等工作。和去年不同的是,今年不再需要搭建大棚,但增加了蟹塘面积。

    养鱼人说,他们有时是神仙,有时是老虎,突然有一天,又变成了一条灰溜溜的狗,其反差之大让人难以适应。死鱼时,总是一声不响,像一条被打的狗一样,默默地埋掉死鱼;放养鱼苗、捕鱼时总是瞪着双眼,行动像下山猛虎般迅速有力;若鱼儿无恙,投放完饲料后便无事可干,他们会闲庭信步似的去鱼塘边逛逛,看着草鱼衔着青草满塘跑。回到家里,虽然还不到中饭时间,但酒瘾却上了头,便让婆娘做几个小菜,迫不及待地自酌自饮起来。待酒足饭饱,再美美地睡个午觉。这就是神仙!

    这些天,老陈就过着神仙般的日子,喜欢小酌两杯的他,在一个多月时间里居然重了六斤!他说,要是不当狗,给他做神仙也不去!

    这天,正过着神仙般悠闲的日子的雅芳忽然对春雨说。晚上一起去大伯的饭店吃饭。

    春雨不解地问:“去饭店吃饭,为什么?”

    雅芳笑道:“二月二十一是你三十大寿,难道不该庆祝一下?”

    “应该,应该。把你爹妈和水庆伯一家都叫上。我得好好和他们喝一杯。”春雨激动地说。当初离家时他连路费都要向四叔公借,才两年多时间,已有了五万存款。这点钱和别人相比虽然不值一提,但他相信日子正在一天天变好,只要不懈努力,幸福并不遥远。雅芳的细心让他感动,自己都把生日给忘了,想不到她还记在心里。

    “原以你心疼钱才不过生日的,因此做好了请你的准备,现在看来不用我买单了。”

    “我过生日哪有你请客的道理!我只是没有过生日的习惯,不记在心上罢了。再说了,来安桥后,多亏了水庆伯和伯父伯母的照顾,今天正好有机会谢谢他们。”

    “爹妈和大伯我已请了,只是没有请大伯一家。也好,剩下的人你去请,这样才显得客气嘛。”

    春雨说得早点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