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宋
繁体版

第四十三章 论政上

    王旦与杨亿一人一块红烧肉吃完,又尝了尝其他几样菜品,直呼美食,寇平仲所言不虚。此时王旦开口道:“好了,闲话聊完了,开始说正事吧,我很想知道你对我大宋当下朝政的看法,正好让这小看你的二位看看你的真才实学。”

    宋兴点点头,想了想近日来的读书总结,开口道:“当下之朝政,用四个字来总结,危若累卵。”

    王旦已经对宋兴来自后世的说法深信不疑,可当他听到宋兴的四字总结,却是无论如何都不敢相信。可宋兴是来自后世的,这事情已经确认过了,可宋兴的四字总结,依旧让他觉得难以置信。在寇准杨亿已经破口大骂,说什么黄口小儿,不知所谓,危言耸听之类的话,而王旦则看着宋兴,从抖动的嘴角中挤出了三个字,说下去。而后又皱着眉头看向一边的二人说道:“都闭嘴,先仔细听他说完!”

    宋兴点点头,接着说道:“当下朝局分内外两边,朝内有三大问题,冗兵,冗官,冗费;朝外则可和多为一,边患!”

    “朝内三大问题当下最为直观的问题,是冗费。本来当今官家鼓励农桑,鼓励开荒,减免赋税,引进良种占城稻,改进生产工具,皆可称良政善政,算得上励精图治了。可”

    “慢着!”宋兴刚进入状态,就被寇准打断了,大步向外迈去,打开门刚想喊那厮,却改口道:“三个哥儿还有那叫什么来着,哦,对,任兄,你二人都去房顶守着,若有人进入这小院,立刻示警!”

    宋兴自然听到了寇准改口道称呼,见其转身回来,立刻行礼拜谢道:“多谢寇相!”

    寇准拉着长脸,明显有些拉不下面子,还要故意装清高,实在是让人有些忍俊不禁,冷哼道:“若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明日就让官家斩了你这妖孽!快接着说!”

    宋兴笑了笑,接着说道:“可官家自元年(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封禅以来,崇道拜佛,大肆封赏,广建宫宇,耗费弥多,三位长辈都是当朝高官,想必当下朝堂的财政状况如何,心里面都是有数的。”

    “但是若说这便是冗费,或者说冗费的原因在于官家乱花钱,我个人是不这么认为的,封禅泰山,祭祀汾阴,造玉清宫画了多少,八年时间花费全部算下来也绝对不超过三千万贯,更何况这其中上下其手,有多少钱是进了朝堂各位的口袋中,相信在座各位比我心里更清楚。可官家自上位以来朝堂的收入又是多少,以年八千万贯计,都有近十亿贯之巨了,当下国库空空,除了与辽国的大战耗费巨大那剩余钱财又所去何处?这便要说冗官和冗兵了。”

    “先说冗官,为何会出现冗官?官家大肆封赏有之,广开科举有之,恩荫制度有之,总而言之,原因很多且官员待遇都极高,所以导致朝廷养官费用颇巨。可是广纳贤才有错吗?给劳苦功高的官官员子弟一些应得的提拔有错吗?亦或说给官员高福利高待遇有错?我个人倒认为大错没有。其次再来说说冗兵,所谓冗兵,乃太祖所立兵制,募兵制所导致。但凡天降灾害,朝廷便收民为兵,发饷银以安其心。太祖错了吗,自然是没有的,太祖是经历过五代十国那个时代的,募兵制的应用可以说正当其时,顺大势而生,既让百姓有所收入以安心,又让政局减少了动乱的可能,可谓一举两得。”

    “可是,既然这两个问题都没什么大错,却给朝政造成了如此大的负担呢?我个人认为原因很多,先挑重点说一些。先说冗官的问题,第一,官员多却多是闲职,导致很多官员领着朝廷的钱财却没有为朝堂办事;第二官员选拔只看资历,不看政绩,只要入了朝堂,便可以安心熬资历,享受着朝廷的俸禄却不用担心不作为而被罢官;第三,待遇过高,且没有节制。单说税赋,官员有很高的收入,却不用交税,不但官员不用交税,就连他们整个家族都不用交税,如此往复,朝堂哪里还能有税赋,只能将压力转嫁给百姓,百姓赋税过重,则民怨生,民怨生则乱心起。”

    “再来说说冗兵,其中的问题我亦是挑重点来说。第一,兵收来不挑只用来做苦力,既是糟蹋百姓,浪费了兵源,也是在糟蹋朝廷的钱,钱财;不练导致厢军战力低下,说是兵,其实是民,且还是一旦有变,便可为乱的暴民。第二,一入兵籍,终生为兵,不事生产。晚辈着实想知,朝廷要六十老丈当兵有何用?还是说,满朝上下,尽皆认为军人即奴隶,可以任由朝堂呼来喝去,沦为朝堂,文官还有勋贵的工具人?再者,只进不出,日日收,年年收,却一个不放,敢问各位长辈,量中华之物力,又能撑得了几载,若到了发不出兵饷的地步,敢问各位大人,朝堂之中几人知兵,几人又制的了兵,到那时,想必大家会喜欢重温五代之时的感觉。第三,禁军数量庞大,却只守京畿之地,不经实战。天长日久,禁军战力怎么能保证?第四,军制涣散,比如换防制度,想换就换,不想换便不换,如此制度要来还有何用?没有制度,如何保证制度?你们文官把制度看的如此之重,不知为何偏偏在军事制度方面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呢?难道就不怕哪日异族的铁蹄从你们家人身上踏过?”

    “或许这些问题在当下朝堂症状并不明显,想来可能会觉得有些杯弓蛇影,危言耸听,可大宋开国不过六十载(北宋960年建立),可三位长辈皆是熟读青史之人,敢问王朝前期都没有什么积攒,这王朝能延续几载?”

    宋兴一口气将三冗说完,就坐下来喝起了茶,区区千字,短短十来分钟,想要整个大宋的问题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然是不太现实的,但宋兴觉得自己重要的问题大概是都讲了的,三冗不除,其它问题根本无从谈起。自己先润润嗓子,今夜可有的聊呢。这才是开胃菜,这些问题,宋兴是不相信以王旦,寇准之才,能看不到。他们缺少的,只是眼界与新的手段而已。

    果然,不多久,寇准便率先鼓起掌来,大笑一阵后说道:“好,好,好,说的好,鞭辟入里,简明扼要,整个大宋朝堂倒是让你看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单说这一点,你就比得上半数以上的朝堂官员。”

    王旦和杨亿也微笑的点着头,表示赞赏。可宋兴却有些诧异,问道:“我把大宋的症结说的如此清楚,居然只能超过一半的官员?”

    这下轮到另外三人惊讶了,寇准说道:“超过半数官员看起来你还不满足?难道你以为这天下只有你是聪明人,这朝堂衮衮诸公都是睁眼瞎,看不清这世道?说你在半数官员之上,还是觉得你这孩子有一颗赤子之心,比那些知道有不少问题还整日里歌功颂德之人要强许多,不然的话,你也就勉强算得上脑子清醒之人罢了。”

    杨亿笑着说道:“老夫和你说过了,不要狂妄,当下倒是不算狂妄,但这眼高于顶的毛病还是有一些的。”

    王旦整了整衣衫,为宋兴的发言做了个简单的总结:“莫要在乎他人是怎么评价的,老夫倒觉得你讲的很好,不是说你能将这些问题总结出来值得夸耀,而是你对这些问题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我等,单这一点,就足以让我等羞愧。”

    说完又斜眼看了看寇准与杨亿,想了想措辞,担忧的问道:“若是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以你的推断,我大宋能延续几载?”

    宋兴明白了,王旦是想问自己大宋在历史上存在了多久,想了想,说道:“若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我个人觉得,大宋主宰中原的时间不过百年,百年之后,以长江(长江名字在隋统一后出现)之险,偏安一隅,又能延续百五十年左右,大概加起来,差不多三百多年。”

    王旦拧着眉毛,双手颤抖,紧紧的盯着宋兴又追问道:“也就是说,我大宋江山,华夏正统,居中原时间也不过百五十年?之后便如同东晋一般,只能盘桓江左?”

    宋兴点点头,看着王旦强调道:“我个人认为!比东晋要稍强一点,但也强不出多少。无非是多出了巴蜀之地。”

    王旦听出了宋兴的意思,侧脸看了看一边的寇准与杨亿,问道:“若真如这孩子所言,你二人可愿见到那般场景?”二人没有回答王旦的问话,谁愿意看到自己奋斗一生的事业毁于一旦,只是默默的摇头。

    接着王旦又看向宋兴道:“宋小子,接下来看你真本事的时候到了,老夫要听你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