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恒景帝:建立在废墟之上的辉煌
【外面盛世京师接汉疑星落,笙歌处处楼,而你则在兵部衙门里与劈天盖地的文书案件挑灯夜战。】
【当今陛下继位以后,兵部的重要性直线上升,在六部当中的地位仅次于吏部。吏部尚书别称“天官”或是“大冢宰”,而兵部尚书,别称“夏官”或是“大司马”。】
【如今六部当中,吏部、兵部、户部,被称之为上三部,而礼部、刑部、工部,则被称之为下三部。】
【司掌官员调动的吏部自然是不用说了,一直都是六部之首,除吏部外,其他五部大都因为朝代的不同,排序也就有所不同。户部虽说掌管天下钱财,但由于如今税务被剥离了出去,归督税院管理,故而实际权力大大下滑,之所以能位列上三部,是因为恒景朝的三任宰辅,都兼管户部。】
【恒景朝第一任宰辅夏原吉就是户部出身,内阁首辅兼任六部尚书,这也是开了大明朝的先河,也是真正意义上大明朝第一位宰辅。而后来的两位内阁宰辅,杨荣、苏武,都是接手了户部以后方才成为内阁首辅。】
【而兵部能位列上三部,甚至能压过户部一头,是因为当今恒景皇帝陛下登基以后,大明对外扩张的速度太快了,短短九年的时间,大明朝的版图已经几乎是洪武朝的两倍!】
【随着国土愈发辽阔,收益最大的无非就是吏部与兵部。国土越辽阔,天底下的官员和军队就越需要扩张,洪武二十六年的时候,全国的军队加起来有二百八十万,这是一个极其惊人的数字。】
【巅峰时期的汉朝最高有七十万的总兵力,然而纵观两汉,常备兵力只是维持在三十万左右。强盛的唐朝,全国常备兵力也不过三十万;将全国财政收入的七成投入到军队里的北宋,最巅峰时期方才堪堪不到一百三十万;至于丢失大量国土的南宋,全国兵力维持在四十万上下。】
【汉朝、唐朝、北宋、南宋加起来的总兵力是二百七十万,四个朝代的总兵力还没有洪武朝的二百八十万多。然而在如今的恒景朝,常备兵力是六百五十万。】
【六百五十万,这还是经过了一次大裁军之后的数字,在大裁军之前,大明朝的全国军队大概有将近八百万。】
“卧槽?”
饶是朱棣,此时也不由被吓了一大跳。
全国总兵力八百万!
这尼玛是个什么数字?!
恒景朝的全国兵力,是永乐朝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洪武朝建国的时候,大明的总人口是六千万左右,到了永乐二年,人口负增长到了五千万,这是靖难之役带来的恶劣结果,一场战场,让大明朝元气大伤。
在朱棣兢兢业业的治理下,到了永乐十年,大明的总人口恢复到了六千五百万,然而在永乐十一年统计后,忽然又跌落成了五千一百万。因为有人在虚瞒人口,这种事已经屡见不鲜了,地方通过隐瞒人口来减少赋税,大势所趋,尽管朱棣竭力想要挽回却依旧无济于事。
好在朱高燨设立督税院,改革税制以后,这个现象才稍有缓和。因为地方势力发现,即使他们隐瞒人口,也需要在督税院的逼迫下向朝廷交税,而且黑税的税率比白税高的多,这还隐瞒人口图个什么劲儿,还不如直接在明面上把税交了。
故而,在督税院设立以后短短半年的时间,永乐朝的总人口又激增到了七千多万!
纵然总人口上来了,恒景朝的八百万总兵力依旧很恐怖,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数字,八百万总兵力,朝廷是怎么养得起的?又是怎么管理过来的?
大明朝自建国以来便征伐不断,故而全国上下总兵力一直居高不下,朱棣本以为两三百万的总兵力就已经是极限了,因为一旦超过了这个数字,大明的国力根本就无法承担,甚至是走向失控!
全国总兵力一旦超过了极限的数字,就会走向无可挽回的毁灭,难道朱高燨不知道这个道理吗?
朱棣百思不得其解,只能耐着心看下去。
【战争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无数人在战争中流离失所,战火如同蝗潮从田野飞过,所过之处寸草不生,无数人在战争中殒命,不仅仅是军队的战损,更多死去的还是平民。】
【尽管陛下从来没有屠戮平民的举动,可战争终究是战争,在战火之中,平民永远是死的最多的。大明的军队在面对异族的时候,不可能因为要去为了避免敌国平民死去而耽误自己的战机。】
【恒景元年的时候,刚刚继位不久的恒景皇帝便发动了战争,对大罗国宣战,那时的你并不理解新帝的想法,还以为陛下是好大喜功的昏君,以御史的身份上疏,劝解陛下收敛好战之心,与民更始,施恩于天下!】
【当时的新帝认真翻阅了你的奏疏,并且召你进宫面圣,你还以为皇帝是蓦然醒悟浪子回头,你将自己看作是唐朝的魏征,将陛下看作是唐太宗李世民,欣然入宫奉旨觐见。然而等来你的不是皇帝的青睐,而是无情的罢免。】
【新帝剥夺了你身上所有的职务,在大罗国被明军覆灭以后,改设天竺省,让你在天竺承宣布政使司担任一员小吏。】
【那段时间是你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光,你觉得自己生不逢时尽管心怀大志却抑郁不起,恒景这个昏君有眼无珠不能识人。在那段时间里,你酗酒无度,终日沉迷在醉生梦死当中。】
【然而于谦终归是于谦,没过多久你便又支棱了起来,恒景帝贬你为小吏,那你便当好这个小吏,你要做天下第一吏!你不是要向世人或者是恒景帝证明什么,你只是想做好自己,做理想中的自己。】
朱棣看到这里,叹息了一声。
于谦是个人才,只可惜还是太稚嫩了啊。
以朱棣对朱高燨的了解,这小子绝不是什么好大喜功的人,这是一个将权谋与心计攀登至极致的人。新帝登基,出征讨伐,这是在向世界宣告,大明失去了永乐皇帝,但是大明并未因此而一蹶不振,新帝依然是最明睿最英武的皇帝,以安天下人之心,以振大明之国威。
当然,前提是这个皇帝是真有本事,要不然还是老老实实当家里蹲吧,当家里蹲不丢人,丢人的是刚登基就打败仗。
很明显,朱高燨属于真有本事的那一类皇帝。
于谦太年轻,他看不到这些,他是“民”的立场去仰望“帝”,最终只看到云雾笼络而看不到山巅。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应该一辈子也就止步于此了,为自己的年轻气盛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等等!
朱棣忽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恒景元年于谦被贬谪为小吏,但恒景九年的于谦,是兵部尚书朝廷重臣。
他是怎么做到的?
之前两次模拟到朱高燨的恒景皇帝身份时,第一次是朱高燨刚登基时的帝王霸道,第二次是晚年的朱高燨为帝国继承人铺路,两次模拟,朱棣的目光都只是局限在了朱高燨继位后大明有多么的强盛。
而这次模拟的于谦,发生在恒景朝的前中期,正值建设之时,以于谦的视角,领略更多的是帝国的发展之路。
这是完全不同的体验,他前两次模拟恒景朝,只觉得很自豪,很安心。可这次模拟,他觉得彻头彻尾的离谱。
离大谱!
朱高燨是怎么做到这些事的?
这已经不仅仅是拔苗助长那么简单了,他这是在抛出一颗种子,并且让种子第二天就生根发芽迅速成长为参天大树让他得以采摘果实。
换做别的朝代别的皇帝,如此折腾,别说是让国家迅速发展,分明是要让国家迅速衰亡!
然而在朱高燨的手上,大明并未因为步子迈的太快而衰亡,反而以一种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方式成功的一次又一次的攀登至巅峰!
【你在天竺省当了三年小吏,三年的磨砺,让你从一个心气清高的狂士,羽翼丰满至沉稳的官吏。这三年里,你在天竺省考察了每一片土地,诧异的发现,在被大明覆灭后的大罗国与你想象中的出入过大。】
【大明灭亡了大罗国,但也在大罗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了一个辉煌的天竺省,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大明在天竺设立了一项又一项的制度。朝廷的所作所为不仅仅是不断的建立汉文书院在实行同化,简单的洗脑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他们将天竺省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让天竺人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丰裕生活。】
【毁灭,是救赎的新生。】
【而想明白这些事的你,性格愈发沉稳,坚定了干好自己的差事,你觉得当小吏也没什么不好的。你舍弃了自幼接受的儒家思想,因为你觉得儒家的思想用在干实事上简直可以说是一无是处,当今陛下做的每一件事都和儒家思想背道相驰,但儒家的思想在陛下的思想面前显得多么苍白无力。】
【倘若世间有神,那这个神只会是恒景帝。】
【恒景四年,陛下忽然下旨,将你从天竺省召回北京,提拔你为正三品兵部左侍郎。】
【这可谓是一步登天,当你返回京师面圣的那一刻,发自内心的向陛下低下了头。】
【你这才明白,陛下不是因为当年你的上疏而恼怒要将你雪藏,他是看重了你的才能,让你在天竺省磨砺,这三年的时间你收获了太多了,甚至可以说是“天竺悟道,羽化成仙。”】
【你心中再无对陛下的抱怨,而是如仰视神明般的崇敬。】
【你升任兵部左侍郎的第二年,兵部尚书告老还乡,你接替了尚书大人的位置,成为了新一任的兵部领头羊。】
朱棣赞叹道:“好小子,原来你跟我玩这手呢。”
看完了于谦在恒景朝为官五年的来龙去脉,朱棣算是看明白朱高燨炉火纯青的御下之道了。
先是看似雪藏于谦,实则是对其加以磨炼,最终,将一个桀骜不驯而又轻浮的于谦,锻造成了沉稳的利刃,使得于谦归心。
真绝了!
【你在兵部审改文件,忽然听见了脚步声,回头看去,竟是陛下不宣而至。】
【陛下身着一袭赤色龙袍,双手搭在背后,正值壮年的他更显帝王威严,不过在你眼中,陛下却甚是和颜悦色,你连忙行礼道:“不知陛下驾到臣有失远迎,还望陛下恕罪。”】
【“无妨。”陛下浅笑道,“朕只是路过看到你这兵部衙门明着光,便进来瞧瞧,没想到于卿在这上元节还挑灯夜战,朕心甚慰,不过该休息还是要休息的,莫要将身子熬坏了。于卿是治国贤臣,王朝基石,况且你尚且还年纪轻轻,当以身体为重。”】
【你闻言是既有些受宠若惊又有些懵逼。】
【受宠若惊是因为陛下的厚爱与夸奖,懵逼……是因为你想到今日是上元节,每年都上元节皇帝陛下的行程都应该是安排的满满当当的,从二更开始就应该带领内宫中人乘小车到宣德门的门楼上观赏鳌山,之后还有等等一系列的安排,根本不可能有时间路过兵部衙门。更何况,就算是在兵部衙门的正门去看,也看不到自己办公的房间还亮着灯。】
【这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陛下是特意抽出时间来兵部的,而且就是来看你的。】
【想到这些,你就觉得浑身轻飘飘的双脚离地,心思都要飞上月亮和嫦娥娘娘肩并肩了,陛下竟然在这上元佳节里,还对你念念不忘特来看望,这是何等的隆恩!】
【但你于谦的思路与常人大不相同,如果换做别的人被陛下如此看重,只会是当场就要下跪谢恩以表忠心做出一副千里马遇伯乐臣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神态,然而你在反应过来以后当场就拿起文书向陛下请示工作。】
【开玩笑,谢恩在其次,工作才是首位。】
【说废话屁用没有,多干两件事实才是对陛下最大的回报。】
【你拿着文书认真的说道:“臣有几件事不解,还请陛下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