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穿越赵高,遇到重生秦始皇
繁体版

第132章 咸阳之变二

    去死一拍黑豕肩膀,将黑豕从幻想中给拽出来,道:

    “我俩不是在讨论曲辕犁,讨论那个九卿吗?你咋扯得这么远?”

    黑豕被拍得回过神来,白日梦醒,竟是有些空虚。

    他看向去死,叹了口气道:

    “唉,那什么咸阳城的屋子我不收回来了。”

    看到黑豕落寞的神情,去死笑了,道:

    “别说什么咸阳城的屋子了,你要真想给我点什么,就将你肩上的锄头给我好了。”

    “那可不行。”黑豕立即摇着脑袋道。

    咸阳城里的屋子他没有,可锄头他是真有。

    去死见状乐。

    黑豕见去死笑他,也没觉啥不好意思的,又说回赵高,道:

    “武安君所造曲辕犁,能让我们耕田效率翻倍。”

    “换句话说,就是让我们的粮食翻倍诶,我们以后都要念着他的好才是。”

    黑豕说到这,忽然道:

    “你说,我们要不要给武安君立个牌?”

    黑豕日日种地,自是知道种地艰辛,得粮不易。

    起早贪黑,碌碌终日。

    即便这样,也不见得能落得好。

    虽说重农抑商,但权贵者大都看不起农。

    甚至在他们眼中,所谓贱商都比农民贵。

    官商勾结,不外如是。

    “是安武君。”

    去死先是说了一句,然后又道:

    “至于你说给赵高立个牌牌,我倒是觉得大可不必。”

    “你粮食种的越多,官府税收的就越多,还不是一样。”

    去死所说可谓是接近现实了。

    没错,赵高搞这个曲辕犁初衷,可不就是朝廷没有粮食可收吗?

    毕竟,朝廷通过邮局从商人手里获取到的钱,要是买不来粮食,那就是屁用没有。

    钱在古代,对应的可不是金银,而是粮食。

    到了后世,对应的则是资源。

    所以,还是得从农民手里压榨。

    先将农民产量给提上来,然后再加大税收,大秦之税重,无需多言。

    这样不仅能收到粮食,还能省下一笔钱。

    两全其美。

    不美的只有农民而已。

    而农民美不美……很重要吗?

    古代农民之作用,仅是用来稳固统治阶层的粮食来源。

    去死看得明显比较深。

    黑豕有些不相信道:

    “还要加税?不会吧?”

    如今大秦的赋税已经是十税一,还要再加税?

    去死只是道: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十税一?

    五税一都有可能!

    黑豕想了想,却是又道:

    “那这也是朝廷的问题,跟武安君无关啊,武安君的曲辕犁不是实打实的利农吗?”

    他竟然还妄图将官员与朝廷分开,也真是傻得阔爱。

    “是安武君。”

    去死纠正道,然后竟然又点头道:

    “那你要这么说,那还真得给赵高立个牌牌。”

    “要知道,赵高做得大事,可不止曲辕犁这么一件。”

    黑豕闻言,兴趣瞬间起来,道:

    “哦,还有什么,你快说说,也跟粮食有关吗?”

    “那倒不是。”

    去死先是摇摇头,然后道:

    “你也知道邮局吧。”

    赵高的杂交水稻,许茂尚在研制阶段,自是无人知晓。

    黑豕皱了皱眉,疑惑着道:

    “邮局?”

    “就是那送信的吗?”

    “我记得你家就曾收到过信,我听你说过。”

    去死得意地点头道:

    “没错,邮局主要就是用来传递信件的。”

    “我们家老三不是跟随蒙恬大将军去北方打匈奴吗。”

    黑豕听着,立即撇嘴道:

    “你家的那个三兄弟,不就是个小兵卒子,被征召入伍吗?”

    “什么叫跟随蒙恬大将军去打匈奴,说得好像是个将领似的。”

    见黑豕拆穿,去死也不以为意,只是道:

    “你就说是不是把!”

    黑豕无奈道:

    “是是是,你继续。”

    去死接着道:

    “我家老三跟随蒙恬大将军北击匈奴,一直毫无音讯。”

    “当然,这也很正常。”

    “我父以前服徭役时,一个月没消息,我们都已经习惯了。”

    秦朝徭役分为“更卒”和“正卒”。

    更卒为每年一月,到期则换。

    更卒一般在本郡、县内服役。

    主要任务为修筑城垣、道路、宫苑以及为军队运输军需物资等。

    对于服役时间和质量,要求极严。

    不合要求时,不仅更卒本身要受惩罚,主管更卒的官吏也要受一定处分。

    以修筑城垣为例,《徭律》规定失期五日即罚。

    所筑城垣必须保用一年。

    不到期就损坏的,主持工程的官吏要论罪。

    修筑的更卒必须重新修补,修补所用的时间,不计入服役时间之内。

    所以说,当年陈胜吴广起义,说什么“失期当斩”。

    然后“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故而“举大义”。

    这只是陈胜的借口罢了。

    失期有处罚,但罪不至死。

    根本原因应该是秦二世暴政伤民,天下苦秦久矣,只是借着这个由头起事而已。

    当然,若是换做秦始皇再世,即便陈胜吴广造反,亦是弹指可灭。

    便是刘项举旗,也逃不过失败二字。

    不要小瞧了一位开国君主的文治武功。

    历代王朝的开国君主皆有一定韬略。

    最重要的事,更不要小瞧秦始皇。

    除了更卒,还有正卒。

    一般至二十岁时,转服兵役,称正卒。

    正卒服役期为两年。

    第一年在本郡地方部队中服役,接受军事训练和执行警卫任务。

    第二年或者以后,再接受国家的征调命令,当一年卫士或戍卒。

    在首都警卫部队中服役的称卫士。

    去边防戍守部队中服役的称戍卒。

    在首都或边防服役一年期满后,转为近似现代的预备役,直到止役年龄为止。

    在此期间,除仍服每年一月的劳役外,随时准备应征入伍,与现役的常备军共同出征。

    参加作战没有法定期限,决定于战争时间的长短,一般不在中途更换。

    去死的三弟就是戍卒。

    而去死所言其父之谣言是更卒。

    去死笑意不减道:

    “本以为老三会经年无期,不料,前几日家中竟收到了一封信。”

    去死神情很是激动,即便那信封信纸,他到现在仍感觉惊奇。

    去死已经忘了述说邮局一事,开始吹嘘起他家三弟。

    “我家老三在信上说,他跟随蒙恬大将军作战,奋勇杀敌,杀死了一个胡人。”

    “你听到了吗,我家老三杀死了一个胡人诶?”

    “我家老三擅杀胡!”

    去死此时说话的神态,颇有一种:我三弟天下无敌。

    他语气不无自豪地继续道:

    “也不知道,我家老三从战场上回来后,军功能不能达到三级簪袅,甚至是四级不更呢。”

    自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制后,很多秦人皆希望以军功获得爵位、土地和财产。

    这可是改变阶级的唯一途径。

    除了这条途径以外,大概就只有靠出生了。

    有些东西,出生的时候没有,这辈子都很难有了。

    王侯将相,皆有种乎!

    这便是封建社会的劣根性。

    在封建社会,除了基因可以遗传外,通过压迫剥削得来的财富,也可以遗传。

    不过放心,这种不可理喻的事,只会发生在古代。

    真的。

    你一点都不需要担心。

    真的。

    正是由于军功制可以改变阶级,所以几乎每个大秦人都对军功的爵位如数家珍。

    如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

    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

    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

    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也就是大良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没错,当年商鞅的大良造,便是十六级。

    同时,这也是为何去死与黑豕二人知道赵高的安武君是个彻侯的原因所在。

    毕竟,在没有科举制,甚至是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的大秦,军功制可以说是底层人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了。

    不得不令人重视。

    要知道,在大秦统一六国后,战事几无,以军功而封爵者,已经寥寥。

    除了南征百越有用兵外,天下已无战事。

    如今倒是多了“北击匈奴”这一兵事。

    其实,大秦覆灭,除了二世昏聩,秦政暴虐外,还有一点便是底层人民无有了晋升之望。

    一旦底层民众看不见出路,自然思变。

    所以,哪怕是给一个似是而非的幻想,也比让人看不见出路要强。

    比如说科举制,世人皆知科举制存在徇私舞弊,暗箱操作。

    诸如武则天时期,科举选拔,还要看家世,甚至容貌。

    容貌丰伟者,录,容貌丑陋者……滚。

    又如清慈禧时,只因慈禧大寿,考官便选择了一个名字好听者高中。

    然而,虽说其中不知道有多少黑幕重重,官官相护,但因有此希望,便足以抚民。

    否则,权贵者永远是权贵,贱者永远贱。

    也不怪乎陈胜会说出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了。

    对了,纠正一下,九品中正制并不算是底层人出人头地的出路。

    甚至可以说是底层人出人头地的阻碍。

    九品中正制只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与世家大族的关系,以稳固阶级统治。

    然后顺带选拔一下人才,当然也可以不选,直接任人唯亲。

    门阀、学阀、官二代盘根错节,相互联姻,互相苟合,自晋至唐。

    若非黄巢一怒,尚不知“五姓七望”还要高居云端多久。

    因此,军功制可以说是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了。

    全是靠个人实力,战场杀伐。

    与科举制的本意相似。

    黑豕只知道去死家中前几日收到过信,却并不知道信中内容。

    没想到去死三弟竟干了件这么的大事。

    更没想到去死的口风竟然这么紧,这两天竟一直不曾透露。

    嗯,去死大概就是相当于那种买彩票中了五百万,然后装作赌博输得倾家荡产,避免亲朋借钱的那种人。

    “我三弟在信中还说了,他以后大概每个月都会往家中寄一封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