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穿越赵高,遇到重生秦始皇
繁体版

第61章 蒙恬北征,赵佗南归

    三盘红烧肉。

    秦始皇、冯去疾和李斯三人吃得大快朵颐。

    尤其是冯去疾。

    他一开始细嚼慢咽,片刻后直接大口吞咽。

    毕竟这红烧肉就是要一口一个才过瘾。

    冯过瘾心中直呼:过瘾!过瘾呐!

    秦始皇吃完一块红烧肉,又饮了一口宫廷玉液酒,道:

    “赵卿,你当多烹饪一些诸如红烧肉般的佳肴。”

    “若真能烹饪出,朕必有重赏。”

    不过,秦始皇说完便又自己摇了摇头。

    似红烧肉这般美味又岂是想创造就能创造出来的?

    他自己都觉得这个想法荒谬。

    说不定,赵高这辈子也就只能创造出这一道红烧肉级别的美味。

    当然,一辈子能发明一道红烧肉,也足以自傲了。

    秦始皇虽然对赵高不抱希望,但赵高闻言心里却起了涟漪。

    烹饪出诸如红烧肉这样的菜肴?

    他当然可以啊!

    就比如说,烤鸭、炸鸡之类。

    在赵高的眼里,这些美味可完全不逊于红烧肉,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虽说没有辣椒、大蒜等,无法配成一些蘸料亦或者是辣椒酱、辣椒粉,使烤鸭与炸鸡变得更加美味。

    毕竟,烤鸭蘸上调料,炸鸡上撒点辣椒粉,想想都让人流口水。

    但就算没有这些,只凭借烤鸭和炸鸡原本的美味。

    赵高也自信能让秦始皇和冯李这些没见过什么美食的可怜虫,大呼“我的天呐”!

    哦,对了,差点忘了,他算是个什么东西,也配说秦始皇和李斯等人是可怜虫?

    他是真不敢这般想了,他怕秦始皇一言不合就唤出一队婀娜舞女来刺激他。

    赵高一念至此,拱手道:

    “臣必竭尽全力烹饪美食,不辜负陛下厚望。”

    秦始皇没抱多大希望地点点头。

    他完全没有预料到赵高之后会带给他怎样的一个惊喜。

    ……

    ……

    咸阳城外。

    蒙恬誓师,大军开拔。

    唠叨了这么久的蒙恬北征,终于出征了。

    蒙恬不愧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

    自其抵达上郡以后,捷报频传。

    匈奴被打得节节败退,直退七百余里。

    只不过,因为匈奴久居北地,对草原环境极为熟悉。

    且匈奴骑艺精湛,若一心想逃,蒙恬根本拦之不住,追之不及。

    所以,始终未能全歼匈奴。

    当然,这一切也早在秦始皇与蒙恬等人的预料当中。

    在蒙恬退却匈奴后,便开始修筑长城。

    欲从上郡始,勾连燕赵之旧长城,御胡人于大秦以北。

    蒙恬的战绩,令整个朝堂都为之振奋。

    “亡秦者,胡也”这句谶语,终究只不是一句妄言。

    秦始皇也默默无语,似犹在梦中耳。

    时间缓缓来到九月中旬。

    快要过年了。

    你没听错,秦朝时期的过年是在十月一日,而非正月初一。

    为何会是如此?

    这是因为,秦朝建立之后,依照五行阴阳学说,确立自身的正统地位。

    周有火德,秦有水德,水克火,故代周而取天下。

    而十月为亥月,属水,故而确定十月初一为一年之首。

    代表新一年的开始。

    以往的秋季祭祀活动也开始与庆祝新年相结合。

    汉承秦制,大汉王朝初期依旧以十月初一为新年。

    直到汉武帝时期改为寅月为岁首,也即是正月。

    虽说汉朝之后,十月初一不再是新年。

    不过,其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每年十月初一,依旧会举办祭祀活动,群臣宴饮庆祝。

    随着时代变迁,官方不再在十月举办活动。

    但是,民间依旧有十月初一聚会宴饮的习俗。

    到了后来,“十月初一”与“授衣节”逐渐合并。

    也被称作寒衣节、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等。

    与清明节、上巳节,中元节并称为我国传统“四大鬼节”。

    其实,宋以前“授衣节”时间并未固定。

    一般是集中在九月,宋朝才改为十月初一。

    即便是到了现代,十月初一仍然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日子。

    以前是新一年,现在是新中国。

    能放七天假呢。

    嗯,也有放五天的。

    好吧,还有放三天的。

    其实,这都无所谓。

    调一调,还是能放七天的。

    大不了后面再连续上七天就是。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这都是动了脑筋的。

    过年临近,除了祭祀宴饮外,在过年前还有一件重要的事——上计。

    上计制度,是古代考绩制度之一。

    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套审计监督制度。

    是一种抑制贪污舞弊的有效形式。

    其始于战国,秦、汉日臻完备。

    上计的内容,主要包括:

    户籍财政、治狱惩盗、宗室名籍、边戍状况、地理行政、劝课农桑等方面。

    每年各级官吏将所管辖人口、财物和土地的变动数量以及税赋收入和各项财政开支,用书面的形式呈报给皇帝。

    皇帝则每年进行一次听计。

    由负责审计的官员将各地报来的收支账目念给皇帝听,以此审查官员的经管责任。

    实质就是对定期报表的审核制度。

    朝堂在岁首进行评定后,对各地官吏予以升降赏罚。

    一般以迁、降、转、徙、出入、迁补六种方式作为赏罚方式。

    以诏嘉、迁官、赐爵、赠秩、赏金为赏。

    以训斥、降谪、贬秩、治罪为罚。

    上计,各地是有专门的上计吏来咸阳进行汇报。

    不过这次上计,赵佗也回到了咸阳进行汇报。

    说到赵佗,就不得不提大秦“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在大秦,南征百越的有两位。

    一位是武成候王翦。

    王翦在灭亡楚国后,又征伐百越。

    另一位则是国尉屠睢。

    屠睢与蒙恬互为秦朝南征北战的大将。

    蒙恬率兵三十万北征匈奴,而屠睢则率兵五十万,兵分五路,南征百越。

    在屠睢中毒箭身亡后,秦始皇便又派任嚣接替其位置与副将赵佗一起,继续征伐百越。

    此次,任嚣仍留在南方督战事,而赵佗则亲回咸阳述战况。

    并且还带了不少南方特产。

    岭南风貌自是与中原不同,物产自然也有差异。

    赵佗就在百越之地,发现了许多中原没有的物品。

    此番回到咸阳,特意献给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