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穿越赵高,遇到重生秦始皇
繁体版

第57章 秦始皇的赞赏

    章台宫。

    赵高领着狄安等人带着御膳缓缓来到。

    只见秦始皇高坐上位,而李斯和冯去疾两人则端坐于下首。

    也真是巧了。

    赵高发现,每次秦始皇用膳期间,这李斯二人都恰巧在旁边。

    蹭饭蹭到秦始皇这里来了?

    若是后世想要拍一些宫廷戏,这三人倒是正好可以凑成一个铁三角。

    就叫做什么“铁齿铜牙李通古”或者“丞相冯去疾”之类的。

    千万别小看这些影视演绎,它们能将坏的说成好的,假的说成真的,黑的说成白的。

    亦能将腐朽统治说成明君盛世。

    更可以极大的改善后人对一些朝代的看法。

    秦始皇见赵高到来,先是开口道:

    “我大秦之杜康来了。”

    自品尝过宫廷玉液酒后,如今秦始皇每次用膳必小酌几爵。

    都快要到了无酒不欢的程度。

    甚至连赵高所做之美食都排在其所酿之美酒后面。

    赵高拱手说了句:

    “陛下谬赞,微臣惶恐。”

    秦始皇却是摇头,赞道:

    “莫要自谦,就这宫廷玉液酒天下有几人能酿出?舍你其谁?”

    秦始皇说着,又转而道:

    “而且,赵卿你之才能,的确远超朕之所料。”

    “朕甚至觉得‘新法家’一事,就应该由你来主持,而不是转交与李斯。”

    秦始皇的最后一句话,自然是因为看了赵高所写的《三字经》与《三十六计》的缘故。

    而那本《三十六计》,此刻就摆在这龙案之上,他是时不时就会阅读一番。

    每次阅读,都有新感悟。

    赵高自是不知秦始皇所想,再次说道:

    “臣惶恐。”

    只不过,这次他可不是什么自谦,“新法家”的编订,你让他提个想法,定个基调这还成。

    但若是涉及到具体的编纂、修改、规划以及统合什么的,他又哪会有李斯精通?

    “法家巨擘”、“荀圣亲传”、“大秦左丞相”这几个名头,无论哪一个拿出来足以震古烁今。

    因此,赵高说道:

    “李丞相之智胜臣十倍,臣愧不敢当。”

    秦始皇看了一眼李斯,其实他本来也是这般认为的。

    在他原本的印象中,赵高何能及斯也。

    赵高虽精通狱法,做事认真,而且足够听话。

    但若说对大秦的功绩,以及他最信任谁,赵高与李斯之间,那自然是李斯无疑。

    可渐渐地,从赵高做美食开始,到“罢黜百家”、“新法家”、美酒、造纸术以及印刷术,再到最近的《三字经》和《三十六计》。

    他发现,这赵高的所作所为,和他在梦中看到的,几乎完全不一样。

    为什么用“几乎”二字呢?

    因为有一个指桑为槐,或者更准确点来说是指鼠……指鹿为马。

    这与他在“梦中梦”看到的场景倒是极为类似。

    而李斯呢?

    李斯的行为就跟他梦中所看到的大差不差。

    梦中李斯提出“焚书”举措,现在李斯又特么提了出来。

    赵高与梦中不同,李斯与梦中相似。

    他有时候甚至都怀疑,“梦中梦”的场景怕不是搞错了。

    别到时候赵高没篡诏,这李斯反而先篡了诏了。

    因此种种,秦始皇现在看赵高隐隐有一丝重于李斯。

    秦始皇淡淡开口道:

    “赵卿之智,怕是不下于李丞相,李丞相你说呢?”

    李斯自然不觉得赵高之才能比得上他。

    可他心中以为秦始皇指的是赵高所作《三字经》与《三十六计》一事。

    这两本经典,他确实也叹服不已。

    换做是他,等闲也无法作出。

    似赵高这种人,竟然能写出这两本旷世之作,他简直感到匪夷所思。

    他甚至都怀疑这是不是赵高抄来的。

    但他又根本想象不出,现在这大秦有何人能写出这等经典来。

    也就是说,他觉得赵高抄都没处抄。

    因此,也就只能认定是赵高自己所著。

    哎,差点就被李斯给猜到了。

    而李斯之所以没能坚持所想,这也并不能完全怪李斯,这是时间的局限性。

    要是李斯能够活个千年,超脱时间,肯定就能坚持所想了。

    因此,李斯这辈子都不可能猜中了。

    李斯刚准备附和秦始皇所说,赵高却先是开口道:

    “李丞相之智胜臣十倍,十倍乃至数十倍。”

    赵高可不想秦始皇再将这“新法家”一事交还与他。

    还是那句话:

    “新法家”这件事上秦始皇的好感度,他已经获得了。

    之后的程序,实行好了,这是应该的。

    而一旦没搞好,秦始皇肯定会责难于他。

    这又何必呢?

    他又何必去做这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到时候,好感度减少,反而得不偿失。

    李斯见赵高如此说,嘴角含笑,微不可查地点点头。

    这话悦耳。

    他心中这般想,嘴上却是回道:

    “赵少府之才,确非常人可比,只《三十六计》一书,便足以惊艳世人。”

    “更别说还有一本《三字经》了。”

    李斯此话,并没有正面回答赵高之智与他比如何。

    赵高闻言诧异,心里想着李斯是怎么知道《三字经》和《三十六计》一事的。

    冯去疾亦是点头道:

    “惊才艳艳,前无古人,儒家典籍,兵家经典,赵少府曾言师法百家,绝非妄语。”

    赵高有些恍然。

    秦始皇刚才赞他,恐怕就是因为得知了《三字经》与《三十六计》这两本经典。

    说不定之前好感度的莫名增加,也都是因为这个。

    赵高拱手道:

    “偶有所感,偶有所得,都是陛下领导有方,比不得两位丞相大才。”

    秦始皇挑了挑眉,只觉这词有趣,道:

    “《三十六计》,朕每每翻阅,获益良多,当赏。”

    “赵卿,你想朕赏赐些什么,但说无妨。”

    赵高听到这句话,心道:

    能赏一些你的好感度吗?

    也别一直+1+1的了,咱们直接从百分制开始行吗?

    再说了,哪有人好感度一开始是-∞的?

    然而赵高不知道的是,秦始皇“梦醒”时,没当场诛杀他,就已经算是秦始皇仁慈了。

    他应该感谢秦始皇将“重生”当成了一场“春秋大梦”。

    赵高拱手回道:

    “能得陛下赏识,臣荣幸万分,这已是陛下对臣最大的赏赐,臣岂敢因一件事讨二次赏。”

    李斯撇嘴。

    冯去疾撇撇嘴。

    这赵高虽有才,却过分谄媚。

    冯去疾看向赵高,暗自摇头,心道:

    为博取秦始皇好感,阿谀谄媚以及,全无贤臣模样。

    为人臣子,当尽人臣之责。

    忠君爱国,强言直谏,岂可趋炎附势,阿谀奉承。

    怎么,难道博取秦始皇好感,还能让你长生不老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