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杯弓蛇影开始穿梭成语世界
繁体版

第七十六章 出京城到金中

    董正往外来到客厅:“爷,盗宝的贼人找到啦。”

    “在哪儿?”

    “您随我来。”来到教师院内,进了里间屋,用手一撩:“爷请看。”

    王爷心里纳闷,怎么贼跑到教师爷的屋里来啦?到现在一看,恍然大悟,原来是单刀拐。

    “董正,这单刀拐是侯二侠的呀?”

    “对呀,爷想过,应该把单刀拐给我二哥侯杰,由于我年轻,办事心粗,他们爷儿几个走啦。

    我仔细想,二哥侯杰老成持重,年高有德,确实拿我当做兄弟。

    可您想他的弟男子孙,可就难说啦。来京城背着我二哥盗去国宝,让我董正用单刀拐去陕西换国宝。”

    王爷点头:“董正哪,你的心很细呀。来吧,去客厅谈去。”

    爷俩来到客厅落坐,“董正,你的意思恐怕是少侠客们所为,对吗?”

    董正点头:“我是这么想的。”

    “要真像你所说的,那就太好啦,不过不见得那么容易呀。你想过没有,能入大内盗国宝,绝不是等闲之徒,

    即便你真的遇见,纵有本领擒他,恐怕也要费一番周折。我倒愿意和你去陕西,借送单刀拐为名,

    去找侯家昆仲,求他老弟兄帮忙捕盗拿贼,那可就容易得多啦。”

    “哦,王爷也跟着董兄弟来了吗?”司马老道长听王好古这么说问到。

    董正和刘枧对视一眼说到:“既然话讲到这里了,我也不敢隐瞒各位侠客少侠客了,我身边这位正是当今皇上的第八子,八贤王了!各位上前见过吧!”

    众人一听,心里“轰”的一下,赶紧探衣跪倒,司马老道长忙道:“王爷贵足踏贱地,笨民在王爷面前如此放肆,死罪死罪,在王爷面前请罪。”

    张德妙和郝俊也跟着单膝跪地应和到:“恕罪恕罪。”

    其实张德妙心里头正抱怨着呢,早知道不邀请他们进来了,还得给跪下,就我这本事还是小了,不然如果能不怕麻烦,又何必委屈自己呢?

    看来之后还是想法子脱身吧,别跟着这什么狗屁王爷吓掺乎了!别把家里头卷进去了。

    这边八贤王可不知道张德妙的想法,他起身将众人抱住:“各位侠客,请起。此番随董正到陕西,微服而来,不可声张,倘被他人知道,多有不便,请众侠客不可传扬出去。今天得遇众侠客,结识你们这风尘人物,实乃三生有幸。”

    众人连连答应,王好古也跟着附和,让众人不要紧张担心。

    落座后王爷对王老侠客吩咐到:“老侠请接着讲吧!”

    王老侠客也不推辞,清了清嗓子接着说到:

    董正一听连连摆手:“这可不成。王爷是金枝玉叶,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您在京城,府墙高大,下人众多,一出城圈,谁还知道您是王爷呀。”

    王爷解释道:“董正,第一,我想通过你多认识几位江湖朋友;第二,我和你去陕西,碍着我的面子,侯老侠决不能袖手旁观;第三,我也愿意考察民间的疾苦。我可以报有病,每二十天给圣上递个请安的折子。

    出城以后,有你在我的身边,也没什么可怕的。即使我不去,你走了之后也难免再有闹府的事情发生。你看怎么样?”

    不管董正如何推辞,王爷还是说服了他,立刻着手准备。

    叫何吉去刑司,给董正领来龙批火票,这是拿贼的凭证。

    王爷派人准备一个大褥套,所有王爷专用的物品,完全放在里面。多带黄金,少带白银。单刀拐也放在里边,何吉何春与师爷看守王府。

    董正也嘱咐兄弟弟妇好好侍奉二老。爷俩择了个吉日,董正把大褥套往肩膀上一搭,军刃包袱围在身上。王爷换好便服,佩上一口宝剑。出离京城城,日夜兼程下陕西。

    离开了繁华的京都,出了京城城,过关厢直奔芦沟桥。董正一看可麻烦了,在芦沟桥净数狮子就数了半天。

    远望西北大山,黄衣白头,近看冰河水,千里峥嵘。王爷看什么都新鲜,一村一镇,一水一桥,都要流连。这赶到什么年头才能到陕西啊。

    “王爷,咱们快些走吧。”

    “董正,你忙什么?你放心,百日期限,这是万岁爷的一句话。这捕盗捉贼的事,可不能按旨意办哪。

    过了期限我叫何春他们给你去衙门续日子,不要紧。我虽有时随驾去波蓝,可是不能随便,这回我可要好好地玩玩,无拘无束的多好。

    还有,离开京城就要加小心。你总叫我王爷,不行啊。”

    “您说叫什么呢?”

    “这么办,你叫我‘掌柜的’,我叫你‘伙计。’”

    董正一听,好极啦。他俩熟悉熟悉,还真叫顺嘴啦:“掌柜的,您经常在城里,不知道出门的不容易,即便您出门,也是坐车骑马,仆众驱从,前呼后应。

    现在可不一样啦。只您两只脚,您把这锦绣江山看成一张画吧。说说笑笑,指指点点,就显得不累啦,您说对吗?”

    “对对。”王爷也有心事,当年圣祖六次南巡,访问民间疾苦,自己素有大志,这次出来是好机会。爷俩说着话儿也不寂寞。

    按官站走天津到薄绒,出南关往西南,穿山林过郡县。一路来到了山西金中府。

    来到本县境内,天色渐晚,眼前黑压压雾沉沉一座大村子。来到北门一看,有个大石碣,上边有仨字“北溪村。”

    这可是算的上大村了,来往行人不少。二位来到十字街,王爷一瞧,东南角围得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依着董正,往东街走就要打店啦。

    可王爷图热闹儿:“伙计,咱到这边来看看。”

    说着可就过来啦。挤进来一瞧,是个打把式卖艺的。地下放着捎马子,里边鼓鼓囊囊的,外边放着有十几贴膏药,还有一沓子纸,上边印着字。

    捎马子旁边放着一口单刀。这位卖艺的有四十多岁。穿蓝布短打,系着蓝布搭包。黑黪黪四方脸儿,粗眉大眼很精神,高鼻梁四字口,青胡子荐儿,乌黑头发扎起来,显得很忠厚。

    江湖上有金批彩挂,金是算卦的,批是卖膏药的,彩是戏法,挂是卖艺的。这位就是挂子汉儿。

    就看这位一抱拳:“众位弟子师傅们,长辈和兄弟们,在下祖居陕西济南府,大明湖畔人氏,姓赵名胜,有个小小的绰号叫爬山虎。在家里学了几手粗糙的庄家武艺,不值识者一笑。

    只因在下去云南访友,路过贵宝地,盘缠短少,住店要店钱,吃饭要饭钱,有道是‘在家千日好,出外时时难’,因此人奔福地,虎奔高山,来到这里把能为扔在地下,学徒打趟拳踢趟腿,不过是垫垫场子。

    老师傅们别走别散,您给我站脚助威;打过一拳的踢过一腿的同行同道,六扇门里,六扇门外的,僧道两门,回汉两教的老师傅们捧捧我。我给不走不散的众位作个揖。”

    说着给四面儿的人都作揖。然后又说:“再给四面为上的乡亲们作个揖。”

    作完了之后,他刚一拉架式,又停住啦:“那位要问,练完了要钱不要哇。您放心,不要钱。那位问不要钱是为了过瘾吗?

    学徒没瘾。那一定是热病没出汗叫汗憋的不是,到底为什么?

    学徒是保镖为业的达官,我们镖行有一种膏药,专治跌打损伤,闪腰岔气,筋骨麻木,受寒受风,老年人胳膊疼腿疼,您买了我的膏药,贴到患处,保您病根尽除。

    老年人可以返老还董,青春永驻,体健身轻。好处太多啦!您听了以后想多买,那可不成,学徒我带的不多。怎么办呢?您看我这儿有票,上边印的专治各种病症。”

    说着他把票拿起来:“我撒给您票,接着的您也别喜欢,接不着的也别烦恼,先接的只限两贴,后接的可不定能否买到,您多包涵。

    说良心话,这种药您也不必多买,有两贴就可以。第一次用完之后,您把它留着再给别的患者用,连治十八人,叫‘十八尊罗汉膏’。

    您要着急,叫我快点卖,您还是别忙。有这么句话,‘净练不说傻把式,净说不练嘴把式’,我还得练完了再卖。

    还是那句话,不要钱。练完了您往里扔钱,可等于骂我,别说我把钱给您扔出去。

    我凭膏药卖钱。四面为上,我再作揖。咱们这就练,爷台们上眼吧。”说着下腰练上啦。这趟拳还是真不错,拳似流星眼似电,腰如蛇形腿如钻,“啪啪啪”,练完之后收住架式,气不涌出,面不更色。

    按理说这练武一行,分为四种。头一种是保镖的,吃的是四方,哪儿都能保;第二种是教场子,吃的是一方;第三种是护院的,吃的是立锥之地;第四种是卖艺的,吃遍天下。

    赵胜练完了,在场子里转了一个圈儿:“我看看有走的没有?”说着他拍大腿一伸大拇指,“嘿,罢了,看来我的人缘不错,一位走的没有。”

    说着他把药方子拿起来:“现在我可要撒票啦,咱是从财位上起,福位上落,哪位接票,哪位接票。”说真的,连一位伸手的都没有。他转了一个圈儿,没人接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