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杯弓蛇影开始穿梭成语世界
繁体版

第五十四章 董正,刘枧

    三人这边刚出林子来到村口,就见远处过来了三个人影。

    张德妙上下打量,正是老中青三位。

    老者鹤鬓童颜,粉润润的脸面,两道蚕眉,寿毫遮目,一双虎目神光饱满,鼻如玉柱,口似丹霞。颔下一部银须,根根见肉,散满胸前,白鬓如银。正是王好古王老侠客。

    其中这位中年人士,中等的身材,细腰扎背,身穿银灰色上等绸缎的花样圆领大棉袍,蓝绸子的中衣,薄底窄腰官靴。面如满月,顶平项圆,目光炯炯,八字的胡子,真称的起,龙眉凤目,龙准朝天,堂堂仪表,一双大耳垂轮,头发金丝红绒簪成髻,腰系杏黄色二寸宽的丝线板带子。张德妙心想这种气质的倒是少见。

    再看这位青年,说是青年但张德妙也拿不太准,看着三十岁上下,中等的身材,细腰扎背,双肩抱拢,猿臂蜂腰,外头罩着土黄色的袍子,里头穿着淡黄色的斜领长衫腰间随意的扎着,乌黑茂密的头发用棕红色的头绳束起,打扮的很是潇洒。

    但往脸上看,可不算帅气,倒是很奇特,紫巍巍的脸面,剑眉虎目,鼻直口阔双耳垂腮,人字脖子,太阳鼓着,眼睛弩着,腮帮子鼓着,精神百倍。一看就是有武术在身上。

    这边张德妙三人停下脚步打量王好古一行人,那边王好古也看到了张德妙三人。

    王老侠客对着张德妙三人遥遥招手:“司马道长、德妙等一等。”

    说完王好古三人就加快了脚步。不多时便来到了张德妙三人眼前。

    “侠客爷,几日不见您风采依旧,这是要往哪里去啊?”张德妙拱了拱手说道。

    “哈哈哈!刚好刚好,看来来的早不如来的巧啊!我正要去找司马道长。”王好古捋了捋胡须接着对身后的二人介绍到。

    “二位,这位道长正是司马南司马老道长,人称海内寻针波听令,威镇东海昆仑侠。

    这为小朋友是本村人士,姓张双名德妙,为人急公好义惯爱打抱不平,而且身怀绝技。”

    说罢又转过身对张德妙三人介绍到:“这两位乃是京城来的朋友。”他指了指紫脸膛的青年人说到。

    “这是我八拜之交的弟弟,京东董家庄人士,姓董名正字东堂,一手八卦掌炉火纯青出神入化。”

    又拿手引向那位气质不怎么接地气的中年人:“这位朋友也是京城人士,叫做黄元,是被我这弟弟请出来帮忙的。”

    “不知道这位朋友是?”他说罢又看向郝俊问到。

    司马道长向王好古介绍到:“巧了!这位朋友也是京城人士,只不过是京西韩帐营的,姓郝单名一个俊字,乃是镇古侠董剑客的高徒,人称武陵桃仙。”

    几人互相见礼后,张德妙说到:“诸位,咱们也不要在这野外聊天了,我家就在村子里头,大家进去暖和暖和,有什么咱们再仔细聊。”

    王好古和司马南也应声附和。于是一行六个人,算得上是浩浩荡荡的直奔张德妙家里头去了。

    到家后,几人又与张德妙的父母相见并互相问候了几句。张德妙就将他们引入了自己的房间。

    灶上火早就被张母生起来了,几人舀上水擦了擦脸,张德妙都给沏好了茶,分别落座。

    司马道长率先问到:“王老侠客,刚才见面你说要来找我不知道是有什么事情吗?”

    闻听此言,王好古、董正、黄元三人对视一眼,王老侠客对司马道长说到:“正是有要事需要求助于司马道长。”

    “嗷,王老侠客但说无妨。”司马道长看了一眼董正、黄元二人,心想想必此事,是和这两人有关了。

    王好古见此就把董正的事情扒拉扒拉的说了出来。

    张德妙在旁边一听,原来是这么回事……

    董正是京城贤王府里头的教师爷,但也不是一开始就是教师爷的。他当年落魄流落街头,大冬天的夜色也渐渐深了。

    四处乱窜,不知怎么的走到了王府附近,抬头一看,坐北向南的大门,门前八字照擘,两旁摆着廊术,新修盖不久的样子。真可称得起,浑砖到顶,灰砌灰沟,灰浇浆,磨砖对缝。

    大门带两个门洞,门洞内上有门灯,下有板凳。门前是上马石,下马石,拴马桩子。门前八棵龙爪槐,带树圈。西边的马号。正赶上那天下大雪,大门关的早。

    也恰好是见到了王府这种富贵的地方,他的大门带门洞,一上台阶,门洞两旁,一边一条懒凳,何为叫懒凳?就是车轿班,送礼的,在那休息、候回事的所在。当中间是大门,里面还有半截门洞,是本宅的门房。

    董正一看门洞之内可以暂避风雪,遂紧走两步,进了门洞。在上首板凳上,刚要落坐,用手一摸板凳,被风吹的冰凉镇手。

    只得上了板凳,暂且蹲在上面。大门关着,西北风透不进来,尚可暂避风雪。

    但虽然是风透不进来,外面的雪可就越下越大啦,真是鹅毛大片,扑头盖脸,雪花儿乱飞。

    工夫不大,真是堆垒的琼浆碎玉,满地的瑞雪。真是天地皆白,一阵阵寒风浸面,冷气袭人,如何禁受。

    董正自己想起个主意,身上赶路带着的小褡裢是一边两个稿儿。他用手提着一边一个穗,慢慢的披在脊背之上,可以御风避寒。

    可有一件,小褡裢里面,明露着一边一个二三寸长,明亮亮鸳鸯钺的月牙尖子,董正也没在意。只想着好在有小褡裢可以挡风,未免心中一定。

    这人一遇到难处就容易想家,董正也不例外。这静下来可就想起自己平生之境遇。其实家中父母在堂,百般的钟爱,总是自己不肖,方逃亡在外,恰遇恩师,方得护身绝艺。实指望兴一家武术,成名天下。不料想归家,父母染病。为环境所迫,方入京师。

    只因天不假其便,被困京师,落难于风天雪地。身上无衣,腹内无食,又得守师父之五戒,真是束手待毙,百无计出,将不免冻饿而死。

    回忆前事,真如万刃钻心一般,心中辗转,又如辘轳一般,上下不定。思前想后,何能睡熟。再听街巷,更鼓齐敲,天已四鼓。

    也兼着董正一路的劳乏,两夜未能闭目,被凉风一吹,觉着心中迷离之间,其实天已明亮。

    董正觉着工夫不大,猛然间,就听大门“呼咙”一声,董正就被惊醒了,但他属于是山村里头的孩子,打小也没什么太大的见识,所以骤然遇到这种情况,一时间也未敢抬头,仍然装睡。

    斜目观看,从里面出来三人,两旁边却像长随的打扮。上首那一个,年约四十上下岁,下首那个,二十来岁。俱都是黄白镜子脸,包头带帽,五官端正。身穿灰色斜领棉袍,腰扎二寸宽蓝板儿的带子,青布半官半快薄底的靴子,在两旁边站立。细看当中这一位,相貌堂堂,不是别人正是本府的王爷。

    董正一看,心中有所猜测也不敢乱动。

    张德妙听到这里倒是理解,封建王朝就是这样,要没有挂那里能那么容易不折腰呢?

    董正亦小知这个宅院是谁的府第。正是当令皇帝膝下,第八皇子,名叫刘枧。

    这个八贤王,虽然他不太得宠爱,但他的秉性又与诸黄子不同,心志远大,欲穷尽天下所学,惟有文武两科技艺,他是格外留心。

    今日因为什么这么早出来呢?只因他府上有一个护院的,乃是广东滨海府花家寨的人氏,姓花名旺字逢春,人送外号叫作神枪花破冰。他本是南方人,就跟司马道长一个省的,在府里吃的是工饭钱。

    原在前门外西河沿,东光裕镖局保镖。后来八贤王找护院的,由光裕镖主金弓小二郎李国梁,荐举在府上护院。

    八贤王因他年长,武术精奇,便让他传习武术。因此今天早晨,在外书房,练完武术,浑身温和,又值下雪的天气,要到门前换换空气。

    八贤王由书房出来,只有两个管家在旁相随。大管家叫何吉,二管家叫何春。他们是亲弟兄,在府里当差,时刻不离八贤王左右。

    今来至大门,连看门的都误差,他尚沉睡未醒。八贤王来至门洞,遂叫何吉开门。何吉又去把看门的叫醒,不过也没叫他出来。

    何吉把钥匙拿了出来,把锁开开,把门闩轻轻放下,又把插管轻轻撤去,呼喊一声,将门开放。

    八贤王迈门坎出来,背着手一看,在上首板凳之上,蹲着一人。在脊背之上,小褡裢里面露出两个锋芒的尖子。

    八王爷往后倒退了半步。大管事的何吉,他倒是好意,恐怕王爷看这人差异,一时不查。要把他交在本地面押起来,那可就不容易出来了,看他这年纪又正是家里头顶梁的时候,别轻易害了一个家庭。

    进去了倘若没有王爷发话,把头发押得白了,也是出不来。想到这里,何吉怕王爷怪罪下来,遂用手一揪小褡琏底下的穗,往上一抖,遂说道:“你出去!”。

    打算把他赶走了,免得八王爷再问下来,反为不美。不料想,董正小褡裢里边的鸳鸯钺,被大管事的抖出来啦!正落在八贤王的面前。落地的声音,是铛啷啷的乱响,倒把八贤王刘枧吓了一跳,遂说道:“恐怕不是好人,将他交本地面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