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侠群像传
繁体版

第六十三章.诗音渺渺悟武库

    李寒开只觉得全身很温暖,说不出地舒服,在如此舒适的环境中,他甚至都不愿意醒来。

    然而,不知何时起,他的耳边隐隐约约有声音响起,他下意识地想听清楚,这一凝神,反而清醒了过来,他缓缓眨了眨眼,才发现自己漂浮在温热的泉水上,那泉水不断上涌,一直轻轻托着自己的身子,不致下沉,而四周的环境,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黑暗,只见一点点奇妙的萤光,漂浮在空气中,点亮这自成一方的微妙天地。

    李寒开从温泉中站起身来,向四周望了望,想要找出刚才睡梦之中隐隐约约听到声音的来源,可是当他站起来后,那声音反倒消失了,他一时有些不解,向着四周转了一圈也并没有发现什么玄机。

    突然,他脑中仿佛闪过了些什么,他急忙又坐到了水中,果然,那声音又隐隐约约地回荡在耳边,他又将脑袋沉入到泉水中,那声音也随之大了几分,他这时才明白,那声音的来源根本不在泉水之上,而在于泉水之下!

    想明白这一层,李寒开便含了一口气,潜入到泉水中,然而随着离声源越来越近,李寒开的气却越来越少,最后所含的气用尽后,离声源已经很近了,却偏偏找不到源头,有些慌了的李寒开双手不由得四处乱碰,可一摸之下才发现,他的上面不再是石壁,而是空着的,他急忙将头扬起,贪婪地呼吸着空气,而刚才一直隐隐约约的声音,此刻也清晰地在他耳畔响起:

    “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得出。”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

    听着这一句句诗词一声声地在耳畔响起,李寒开只觉全身都酥麻起来,他从未想过,他的阿爹留下的,是如此庄严的武学圣地。

    李寒开走进“诗音洞”中,看着四周的墙壁,却发现这墙壁之上都刻有各式各样的印记,而这些印记,有的似剑痕,有的似拳印,一眼望去,似乎涵盖了武学的诸般手段,而在一处印记旁边,赫然刻着李寒开熟悉得不能再熟的招式名:太白剑歌十二篇。

    然而,让李寒开有些不解的是,这十二篇剑招旁边所刻诗词,都只有单单一句:

    剑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剑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剑三: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剑四: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剑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剑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剑七: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剑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剑九: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得出。

    剑十: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剑十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剑十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李寒开又对着剑招印记读了遍旁边的诗,这才发现,李潭空竟将这十二篇的意境都通过简单的十二道痕迹表现了出来,而这十二招也恰恰是这十二篇剑歌炼制化境后化繁为简的最终招式,若能将这十二招完全掌握,恐怕单论用剑造诣,这世上,便再也没人能及得上自己了。

    想到此,李寒开便一边听着洞中的诗音回声,一边观痕品剑,一时间,完全沉入到“新派武学”的海洋中了......

    过了不知多久,直到自己的腿脚完全失去了知觉,李寒开这才从参悟中清醒了过来,如今,“太白剑歌十二篇”中除了最后一式“侠客行”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自己没能掌握外,其他的意境,李寒开都已参悟透彻。

    看着这四周墙壁上满满的诗词和招式,李寒开虽然兴奋不已,但是冷静下来之后,也忍不住苦笑了两声,自己不像阿爹,是来展示招式,参悟招式需要的时间毕竟有些多,而自己唯一的食物来源,只有那汪温泉,这就注定自己无法长久停留在此地。

    再加上自己处于崖底,武功又未恢复,下来的时候已经几乎用尽了半条命,如今自己再想上去,恐怕便成了完全不可能的事。

    可叹自己坐拥江湖上最珍贵的武学宝库,却偏偏困于此处,命不久矣。

    李寒开笑着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从前听阿爹讲‘朝闻道,夕死可矣。’现在用起来,倒是恰当得很。”

    说完,想再多“闻”一些“道”的李寒开,便又重新站起身来,快速浏览着周围的“新派武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待看到此处时,李寒开却发现这几首词旁边既没有招式留痕也没有招式名,只有一遍遍回荡在耳边的难言情绪,莫名地使李寒开心生忧伤,他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与他仅有两面之缘的那个遮面女子,而一旦勾起思绪,那个影子似乎便再也挥之不去。

    然而,纵使生出了万般情绪,他依旧无法体会这些词句中的意境,他的情感,始终是朦胧而青涩的。

    “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见到她...”虽是如此想,李寒开心里却暗中生出了一丝期待,这份期待很快抚平了李寒开的消极情绪,让他继续观览着四周的墙壁,以图从中寻到脱困之法。

    很快,一处石壁上的诗让他眼前一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李寒开在读到此句时,只觉自己枯竭多时的身体,竟然罕见地感受到了一丝内力,而那内力似乎便不来自于“内”,却恰恰来自于外界。

    这一点变化,不由得让李寒开欣喜不已,如果说自己能够经由外界产生内力,那么自己以后岂不是内力无穷无尽,再无顾忌可言了?

    然而,很快,李寒开脸上的笑容又凝固了,因为那缕内力,很快便消散了。

    李寒开并没有死心,这次,他刻意地进入了诗词中的意境,尝试性地吸纳了周边的气体,果然,一股较上次大得多的内力,拥入了他的体内,可是,这次也没能保存很久,他这时才明白,这石壁上刻的“万木春诀”,是把自己当成“病树”了,固然自己能从周围事物中汲取力量,然而,也终究不能长久,毕竟自己的本质还是“病树”。

    然而,正当李寒开丧气时,他头脑中,却猛地闪过一丝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