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毁灭与拯救
繁体版

心学大师王阳明

    在公元1500年的时候,中国有一位圣人长大成人了。这个时候的他觉得自己,学贯东西史通古今,这世间已经没有值得他学习的东西了,但是他的心非常的空虚,他觉得没有一种理论可以解释他现在的心境,虽然这样想有点对不起孔老夫子,但孔老夫子不一定正确。

    他提到了第一个他的心学理念叫格物致知,心行合一。其实我们应该念心行合一,格物致知。他首先提出的就是心要跟行动一致。做什么事情以心为依据!但心以什么为依据呢?就要格物致知。他伙同他的三位好友去格竹子,因为他觉得这世间万物的生存道理应该是一致的。隔了七天,他算是有毅力的,格的眼睛都歪了,脖子也歪了,他的那些朋友老早就跑了。他饿的头眼花昏,但什么道理都没有格出来,他觉得这世间的真理也许并没有那么简单。

    他一直没有放弃,他想像任何东西都有心灵灵魂,本质上圣人走了一条弯路,在他以后的生活当中他慢慢的忘记了这一点,毕竟人还是要生活,慢慢的他发现原来这世间的一切,已经被他在生活中运用如一了。

    这时候圣人提出他的第二个理念,致良知!就是人的善恶喜好欲望,一切都是正常的,唯一不正常的是,一件事会伤害你,而你希望别人不做而你却去做。人不做欲望的奴隶,但大部分人做不到,这就是法律存在的意义。

    说简单一点其实就是同理心,你不希望别人对你做,你也不要对别人做。同理心的基础就是要对的起自己的良心,这个良心指的是孔子这些先行者们所确立的伦理。有些你能做到,有些你做不到。做不到无所谓,做得到的一直做下去就行了。

    当他提出这个心学的要点之后,马上就迎来了它的检验时刻,或者说高光时刻。有王叛乱,他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当时朝廷的大员很多都写了投降书,但就被他轻轻松松化解。在他的人生最后时段,他一直在平定土匪。他将他的心学发挥到了极致,运用到军事领域可以说是所向披靡。他甚至使用心学在顷刻间就算出敌人的想法,并找出弱点。这就是一代心学大师王阳明的一生。

    王阳明是以古代伦理作为基础,现代人都以商业作为基础。商业说白了就是钱,万物皆可成为钱,万事都有价值。这本身是对的,但与中国崇尚高义的伦理产生了激烈的冲突。论语和王明阳的心学都不再特别实用。这支撑了我写一篇文章来佐证大家的作法!

    有些人说我不需要学习,我也活的很好,这些人是对的。伦理心学不在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很好的生存。万有引力被发现之前,人类也不会蹦到月球上去。所以,有总比没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