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骨医心
繁体版

第四十四章:奇书

    三日不是漫长的,只是等待的人总觉它遥无可期。

    这对于十岁的孩童来说更是,十倍的难熬。

    终于眼看这个三日之约到了,两人一大早的就高兴了。

    待到退了早朝,两人已经在外蹲候了一炷香的时间了。

    方孝孺出了朝堂大门边放慢了步子,四处看看瞧瞧。却没有看见郡主身影。

    他正自疑惑,不想正前方过路的大臣都是在一处围个圈,不知道聊些什么事情,看着甚是热闹,他好奇之于也抬步赶了过去。

    走近看了原来是小郡主在此。

    便笑道:“谋以为谁人如此,竟让众位大臣顿足不前,原来是允贞郡主,该如此该如此啊···哈哈哈···”

    郡主正自聊得热闹,听到这话便收了话语,领着小林利走出人群向着方孝孺点一头道:“我倒是谁人,原来是先生到了,怪不得此间留了浓郁的墨香味,先生,我们的约,可有变???”

    “无变,谋人出来这朝堂便寻着往郡主的住处去了”方孝孺施一礼回道。

    “那感情好···先生这就请吧!!!”说着转身便走。

    后面跟了小林利和方孝孺。

    “先生···先生,我这边有几本好书,你给瞧瞧看···”待到了郡主的地方,她倒是放下了虚摆的一副架子,回了小姑娘的性子,说话间自己抱着书本来到方孝孺的身前。

    “郡主这般···”方孝孺疑问道。

    “···之前人外处给先生卖弄几下,今日里岂敢照往常一样,先生之才我其实早有听闻,皇爷爷在世时便时长聊先生之学···所以先生可别记着那日里我一番卖弄,羞愧也···”

    “谋人岂敢···此话肺腑也!

    郡主虽年少,但其实理解非凡,读有见解,在下着实佩服,绝无虚言。

    甚至于您这边的侍从小子受之郡主熏陶,都是一语中的,在下无不佩服。”说话间便看了看一边一直安静站立的小林利。

    “还不谢谢先生夸奖···”郡主心里高兴,对着小林利眨个眼道。

    “小的,谢先生垂怜,这全是郡主往日之功劳。”小林利一揖回道。

    方孝孺对着小林利点个头,便问郡主道:“郡主这抱书是何意啊!!!”

    “这正是近日寻先生的事情···先生过目。”说罢把书给到了方孝孺手里。

    方孝孺接过一看。

    “大唐卫公李靖兵法。”方孝孺着实惊讶一番。

    “笔锋有力不似宋笔清秀,唐笔。”待他翻开看了一页。

    “苍劲古朴,凛冽有度,此书出自将军只手,或为卫公之手。”说罢便翻了好多页。

    “应该不假···卫公亲笔所撰,此乃宝物也。”

    郡主看了方孝孺一番动作,道:“我那日在文渊阁寻到了此书,也是觉得像卫公所撰,所以便拿了出来,这多亏我皇爷爷建都时四处收集各处藏书,这才留了这绝迹,万幸···万幸···”

    方孝孺翻了一会,突然停了手道:“不知郡主找我来要什么帮衬,这确实是一部兵书,一部卫公留下的笔迹。”

    “先生莫笑,只因我才疏,看不懂书中的内容,这便想起了先生,所以劳烦先生给一般注解,我好了解各通透些。”说罢自己羞涩的转了身。

    “原来如此···这郡主却莫要感到不快,此书确实用字颇为古朴,唐距我大明也近八百年之久,加之卫公此人文谋武功所以留笔自然深奥些,待我一一给郡主解来,只是这,怕不是一日的功夫能解开的···”

    郡主笑道:“时日倒不是个问题,就怕叨扰了先生大事。”

    “郡主顾虑了···此间我抽些时间也定要为郡主解了这几本卫公的遗迹,一为敬郡主少年英才,二为谋自己之私也,谋也想解那卫公的奇书。”方孝孺回道。

    “这下刚好了···我和先生各取所需,切皆为卫公之才所仰,实乃天意,这里就劳烦先生了。”说罢笑着跳了一下,身旁的小林利也是跟着喜笑。

    “郡主容我先翻看一遍这几本书,好有个名堂。”

    “先生请便···去给先生安排茶水,笔墨伺候着···”郡主给小林利下令道。

    这边小林利准备了笔墨纸卷,茶水等一切事物,方孝孺一页一页浏读,倒也快。

    “这本也是卫公遗书吗?”方孝孺突然拿着那本无名无录的书本问道。

    “自然是,这是和《大唐卫公李靖兵法》一个桃木盒子里订装的···先生有疑虑!”郡主解释道。

    “不像···着实不像卫公的书,更不像卫公的笔迹,倒是像出自一位女子的手迹···郡主且看,这两本书比对,前书雄浑有力苍茫劲道,而这本书笔迹清丽秀中凌厉慧外,这绝对是女子所为,错不了。”

    郡主凑近看那两本书确实不同,此前之顾瞧里面乾坤,却无视了两者字迹的浑秀不同。

    “小林利你来看看之前发现这不同没有。”

    小林利凑近看了看,摇了摇头道:“我也是忽略了,之前全在内容里面全部没顾这些个字迹,只是那日确实是和《大唐卫公李靖兵法》一起的装在这盒子里的,就是这书压在底部,不容易瞧见。”

    “还是先生先瞧瞧它,论他任何书有先生在,定然解了疑惑。”郡主听了小林利的话对着方孝孺说道。

    “郡主夸奖谋了···容我先仔细瞧瞧这本无名无录的书。”

    三人都沉默着,方孝孺一人翻阅书本,郡主和小林利都是安静的一个坐在一旁一个站在一边,静等先生佳音。

    只见方孝孺将这一本书,前前后后看了数遍,又在前几页里来回翻阅不下数十次之多,等待的郡主和小林利都甚是好奇,又不便打扰先生,便在各自心里生了些许焦急。

    “这并不是一本兵法谋略的佳书,倒像是一本武书!”终于方孝孺开了尊口,郡主和小林利都是暗自里长吁了一口气。

    郡主听罢好奇的问道:“不是兵书,是武书,这可奇怪了。”

    “其实不然也,李卫公此人兵法滔天以外,其武学研究也甚是不凡,只是后人仰其征伐之术,却无人念其执剑江湖之义。”方孝孺给好奇的郡主解释道。

    “那也不对呀,这笔迹却是出自女子之手,并非卫公遗迹,这有作何解释!”郡主再奇问。

    “这也不难解释,世人只知道卫公,却不知道李夫人之名也。”

    “夫人?···李夫人吗”

    “是也,确切的说该是‘一品夫人’出尘子,又号‘红拂女’的一代唐初奇女子也。”

    “···出尘子···红佛女,一品夫人,这人怎么我却未曾听说过半句她的好名了!”郡主惊讶之余不免好奇。

    “其实知道的人确实不多,凡宫廷史记的录档里都是一笔而过,李夫人代指,所以也就无人问津了,我知道这也是拜少年时,读了民间的杂本,才知其一二也。”

    “原来如此···照先生意思这本武学秘书该是这位‘出尘子’所留了?”

    “想来是的,且看这书的字迹,女子所做无疑,但其凌厉秀中似利剑雕刻,却又透着女子的秀气,撰书者乃一位高手,武学高手,奇女子所为。

    据传李夫人此人武学奇高,风尘出彩,世间男子皆不能胜其一招两式,后念李卫公之才便一生相许,至此江湖便无奇女子也。

    想她暮年之后该是撰写了这本集毕生的武学修为的奇书,留传后世,让后世侠之仁义者习的,好留下侠义的种子。”

    方孝孺述说之余不免对这位奇女子生了敬佩之意。

    郡主和小林利听罢也都是念其一生侠义,却也落的最后无人问津,不免生了几丝同情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