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宋崛起
繁体版

第455章 大买卖

    “因为历代的游牧蛮夷如同野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赵桓看着地图,眼中尽是锋芒,“华夏一直没有彻底征服草原,致使胡人周而复始,一旦中原内乱,他们便趁机夺取边塞要地。”

    “那陛下……”

    “朕再问你一个问题。”

    “请陛下明示。”

    “为何匈奴在汉朝突然强大起来?”赵桓问道,“春秋战国之时,匈奴人在边塞与赵国作战,并不占上风,难道是因为赵国比刚刚从战火中洗礼出来的汉朝还要强吗?”

    这个问题钱喻清没办法回答,他说道:“臣愚钝。”

    “你去翻翻史书,便会发现,匈奴强大的原因是因为各部团结在了一起,在战国时期,匈奴是四分五裂的,根本没有实力与中原强国抗衡,那为何到了汉朝匈奴开始团结了?”

    “臣……愚钝。”

    “准确的来说是秦朝开始团结的,因为秦始皇开始修长城,让匈奴人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长城大大阻碍了匈奴人南下,匈奴各部发现,如果不团结,大家都得饿死,所以他们团结起来,绽放出强大的实力。”

    “陛下的心胸与眼光如同星辰与大海,是臣万万不及的。”

    “同样的,大宋展露出来的实力,正在被金国、西夏,甚至草原看到,当他们发现中原王朝变成如汉唐一样强大,他们会怎样做呢?”

    钱喻清愣了一下,脱口而出:“团结起来?”

    “没错。”赵桓看着地图,背对着钱喻清。

    此时钱喻清只觉得眼前这个男人实在太可怕了。

    大家都还在想着怎么抗金,怎么掣肘西夏,但是赵官家已经在想之后的事了。

    而且想得如此深远。

    “辩证法你读过吗?”

    “读了。”

    “那就应该明白朕的意思,现在朝廷采取的手段是拉拢草原,阻断金国和西夏的要道,为灭夏做准备,但是在未来,一旦草原和金国都感受到大宋前所未有的强大,必然联合起来,这将是一股十分可怕的势力,这场战争的规模将更大!”

    “而朕需要更多人参与进来,无论是士兵还是平民,无论是将军还是官员,朕要将阴山变成像长江那里一样,在一千年以后,彻底成为华夏永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还有那广袤的草原!”

    “朕就是要彻底消灭草原蛮夷,让他们被华夏融入进来,永除后患!”

    “这……”

    “所以朕要在阴山置二十万军民,要夺回云中,要西进河西,要让大宋的兵锋重新回到那里,去主导那里的秩序。”

    “但是,要在这些地方迁移大量人口,要与那里建立宽广的官道,要施以王化,商业与中原紧连,所到之处皆使用交钞,所到之人,皆书写汉字,说汉音。”

    “而这些的前提是在不远的将来,对草原大规模用兵,直到打服草原胡人,将他们迁移进来,全部融入。”

    最后,他看着钱喻清,说道:“这些都需要钱!”

    饼画完了。

    赵官家的饼又宏伟又令人激动。

    哪一个青年才俊心中没有一展宏图的梦呢?

    钱喻清已经热血沸腾起来了。

    “臣愿意为陛下肝脑涂地!”

    赵桓转过身看着钱喻清,继续说道:“南海每年收入一千万贯,朕知道这个目标高了一些,对于执行下去有些难度,所以朕允你进政事堂。”

    终于说回了正题,说了一大堆,你这赵官家就是想让我去赚更多的钱嘛!

    “当下宰执皆为陛下社稷之臣,不可随意牵动。”

    钱喻清脑瓜子快速转动着。

    现在的宰相的赵鼎,从赵官家推行新政的时候就主政政事堂,乃是新政的首功之臣,他肯定不可能下野。

    吕颐浩才上左相没两年,正在主导官道的修建,最近刑部也是他说一不二,他没理由下野。

    秦桧正在江南西路推行新政,劳苦功高,也不可能立刻被换掉。

    难道是一直在摸鱼的蔡懋?

    “朕没说要牵动。”

    “那……”

    “谁说宰执只能有四位?”

    “陛下的意思是?”

    “国朝事务日渐繁多,四位宰执力不从心,朕有意增加一位宰执。”

    钱喻清心中大为震惊。

    “以后凡是牵涉到海事的,皆由你安排。”

    “臣何德何能,承蒙陛下垂怜,必鞠躬尽瘁。”

    钱喻清现在是负责市舶司的,海军的军政也归他。

    如果他变成宰执有什么不一样呢?

    区别非常大,以前任命各种海事相关的人员,都必须呈报到政事堂,由宰执们商议。

    但是宰执们对海事了解并不多,这个决策流程就会非常长,许多重要的事情可能会被往后延。

    如果钱喻清进入政事堂,整个海事的效率会突飞猛进,一日千里。

    例如在菲律宾那个地方种甘蔗,例如开发台湾,例如与日本的商贸,与阿拉伯人的商贸,都会大幅度增加。

    “你多次立功,现在改稻为桑又进展得如此顺利,进入政事堂,没有人会有异议的。”

    “谢陛下。”钱喻清说道,“自青铜火炮装载到海船上,今年六月,在琉求岛附近击败了一支海盗后,李宝他们对打通南海的商道也颇有信心了,臣这次回来,也是有一件要事。”

    “哦,什么事?”

    “今年八月,有一批大食人到杭州,找到了臣,这批大食人来头不小,自称在本地是有名有姓的贵族,想要与我大宋做长期的大买卖。”

    赵桓立刻就来了兴趣,他问道:“多大的买卖?”

    “他们每年要丝绸二十万匹!”钱喻清说道,“臣与他们谈的价格是丝绸十贯一匹!”

    丝绸在大宋内部的价格,大概在两贯一匹,卖出去直接翻五倍,对方还认为捡了大便宜。

    “另外,茶叶对方每年要一百万斤,每斤一贯!”

    茶叶在大宋内部每斤20文到500文不等,看品种。

    但是宋人喝得出品种优劣,大食人怎么可能喝得出那种茶的好坏呢?

    以赵官家和钱喻清这两个奸商行事风格,估计给大食人的茶叶绝不是什么上品。

    如此这般,茶叶的价格相当于是翻了几十倍的!

    赵桓脸上不自觉就露出了笑容来。

    这不就每年增加了300万贯吗?

    他说道:“是当地的贵族吗?”

    “是的。”

    “让他进京来见朕,朕不仅要款待他,还要给他一个官职,当然,荣誉官职,象征两国关系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