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之原始异界
繁体版

第七十一章 建造

    原料储备足够,新一年的基建计划正式开始了。

    几个事先选址的城楼开始建造,搬运工将木头砖块等东西一堆堆地搬上山,再由专业的建筑工进行建造。

    这个城楼的尺寸跟山顶堡垒差不多,但在结构上有较大改动。

    城楼整体由青砖制成外墙,由木板作为天花板和地板,由原木作为支撑柱。

    城楼连城垛高6格,边长5格。内部为补给存放处,用于存放弹药和食物等,两边连通城墙。

    鉴于它整体由砖制成,高度又较高,张成特意强调将地基深挖,巩固根基。

    城防工事可马虎不得。

    除去这些城楼之外,张成还调拨了一支建筑队到河边。

    他们的任务,是试着在河上建起一座木桥。

    桥梁建筑这个事,他们城邦里面没有一个在行的。

    张成和齐磊本来就是普普通通的平民,能自己弄出这么多东西已经很不容易了。

    桥梁建筑这种专业性较强的活,他们是真干不来。

    不过城邦向河对岸发展是必然的,那时总不能几十米的路天天划小船过河吧,搬运物资效率太低了。

    于是他们就考虑在河上建造桥梁,联通两岸。

    施工位置已经定了。他们打算以河中心那个小岛为跳板,建起两座桥梁。

    河心岛是个很好的中继点,它相对两岸的距离都不远,建起桥来相对简单。

    真正困扰他们的是技术问题。

    首先,他们没有专业人才设计桥梁构型。

    一个好的构型决定了桥梁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而这俩正是张成对桥梁的硬需求。

    稳定性是桥梁的基础,一个桥连稳定性都没有那就没必要存在了。张成可不希望哪天走在桥上突然桥就被大水冲跑了。

    承重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在张成预想里,以后北岸要通过这座桥向南岸运输物资。

    也就是说,这座桥要有能承受一群人在上面搬运物资。如果一次性运个一吨东西就塌了,那张成还不如用船运。

    虽然对桥梁构型几乎一窍不通,但他们还是知道要打下支撑柱的。

    支撑柱的质量很大一部分上决定了桥的稳定性,只要支撑柱质量过关,这座桥差不多就成功了一大半。

    关于材质的问题,他们最终选择用单根橡木树干制成单个支撑柱,并立下四根这样的柱子。

    在几位族人下水探测之后,他们摸清楚了水深。

    几个可以下支撑柱的位置大约有十米深,一阵更细致的探索后他们选定了四处水深6米的地方下柱。

    6米,这个水深给没有工程机械的张成他们造成了很大困扰。

    要把树干立进6米深的水里,对于无机械的他们来说极具挑战。

    由于张成这些“开拓者”的水下视野比原住民的视野好,下水固定柱子的工作将由张成和齐磊亲自进行。

    他们先将树干搬到两艘船上,然后将船停在河上,开始下木头。

    树干的一端被麻绳固定在船上,另一端被投入水中。

    两人脱下衣服,跳进水里。

    他们在水下憋气大约能憋到一分钟,多来几次差不多就能将柱子定位完成。

    两人沉到水底,将树干在水下的一端拖向选定的固定点。

    两人虽然在半年的原始生活后变得更加强壮,但在水底用不上力的他们拉了一分钟也只拉动了半米。

    氧气将要耗尽,两人浮上水面换气。

    “踩着水底拉,多来几次!”

    张成大口喘气,说道。

    齐磊点点头,两人再次扎进水里。

    他们踩进水底的淤泥,尽力拖动着木头。

    经过数次拖动,木头终于被拉进了预设的位置。

    两人又在水底堆了些泥土在柱子边,堆起个小土包,把它固定住。

    在水面上,几个壮汉驾着船反复调整,最后他们配合着把柱子直直地立在了水里。

    爬回船上,张成有些后悔在这个时候就开始架桥。

    虽然现在差不多已经五月份中旬,但河水依然冰冷刺骨,冻的他和齐磊直打哆嗦。

    还好没在更早的时候动工,不然还要碰上凌汛冲下来的碎冰块。

    两人一鼓作气又把另一根柱子立好,然后赶紧回到岸边去擦干身子烤火。

    接下来就是铺桥体了。桥体需要的木料已经准备好了,接下来施工也不着急,慢慢铺就可以,主要先把城墙大工程做起来。

    另外,除了基建方面,城邦治理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张成准备在近期制订一部法典,规范市民们的行为。

    在城里猫了大半年,虽然没出什么大乱子,但是冲突纠纷甚至斗殴事件还是不少的。

    现在新的一年的劳作开始了,张成要趁自己上一年征战带来的威望过气前用法律使他们紧密贴合在城邦这个大集体上。

    除此之外,对技术人才和指挥人才的培养也要加紧。张成在这方面有些头疼,他和齐磊都不是啥专业技术人才,搭个班子做个草框子还能做,可一涉及到专业知识就抓瞎。

    在这方面,他只能让斥候扩大搜索范围,以求遇到其他部落或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