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活成父母的样子
繁体版

结婚可以走回头路,但生孩子不行

    我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北大毕业的,著名的肿瘤科的医生发的一条微博,原文挺长的,他说:女儿要是长大出国定居不回来,就断绝关系,出去了就不能照顾他。

    我一直觉得养儿防老这种老旧的观点大多存在于教育程度不高的基层环境里,没想到这种就是受过高等教育、有一份体面工作的知识分子,也会有这样的育儿理念。

    他女儿才刚脱牙,一辈子就被安排了,只能说要祝福这个孩子吧。现在社会上很多讨论说不生孩子未来有多惨,养老院被虐待什么的,反正都是围绕在不生孩子的下场是什么、后果是什么。还有一个话题,很多人都想生女儿是因为女儿贴心,想要背后的逻辑呢?就是女儿更容易听话,女儿在你需要的时候,会回报给你更多的情绪价值,经济价值是大于儿子的,是更好的工具。

    那些生活中就是无处不在催你生孩子的理由都是你不生孩子,你老了怎么办?你老了靠谁?

    有个问题,大部分人在讨论生孩子话题的时候,孩子在他们嘴里就是一个东西一样的存在,就是在讨论一个工具。劝你生孩子的人,就是在给你推销一个好用的工具是什么样子的,用处在哪里,这个工具能给你带来什么利益,你如果没有这个工具的话,你将来的生活会有怎样的风险等等啊。

    为什么我们的父母会焦虑成这个样子呢?因为当下社会上大部分爱无能,人格不健全。这是成年人人生悲剧的起源,就是当下中国人普遍的生育动机呢。依然跟之前老一辈的父母没有任何区别,无论是基层还是中高层,无论是我们成为贫民老百姓还是北大的一个医生,生孩子的目的、动机绝大部分还是把孩子当做符合社会人,一个世俗成功标准标签、一个堵住父母和通过压力的风口交代一个未来投资的项目、一个预防未来风险的保障,还是以“孩子能给我带来什么”思维模式下的生育观。

    这样的生育观会导致一个人,人生源头就是不幸的。能给孩子带来幸福的父母考虑的永远是“我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生育动机其实就是就是百分之百父母单方面决定的事,孩子从源头就从未有过话语权,人类生育从宏观上来讲就是自私的行为。因为无论你是什么理由想要生孩子,都是为了你自己着想的,都是为了满足你们自身的需要。哪怕你抱着最正确的生育观,就是想奉献:“付出牺牲一部分自我来成全另外一条生命”,这些也是你单方面一厢情愿的想法。你的孩子是被你带到世界上,这件事孩子从来没有选择。

    我看到抖音上那些为了生孩子打个几百针的女性,在网上晒那个针管图片、生宝宝的艰辛、然后一直说她自己吃了多少苦、多伟大之类的。

    首先这个不能说明你多伟大的,这个只能说明你为了满足自身生育欲望愿意付出的代价有多大,这孩子毫无关系的。你当初打针的时候是为了孩子考虑的吗?你是怎样做到?为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人考虑的呢?

    你考虑难道不是你自己?你自己想要孩子,想要如果生不了或者排卵针不成功,你老公给和周围的人会怎么对你,怎么看你?所以说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自己,跟孩子毫无关系。

    我们绝大部分的父母的虚伪就在这里,生孩子本来就是他们为了满足他们自身生育需要,单方面做的决定,是他们自己需要孩子。因为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自身的无法主动完成成长,无法通过自己独立人格意识成熟去建立自己的生活,他们在自己的生命里找不到意义。他们这辈子不生个孩子,不去围绕孩子去开展生活,不通过孩子的成长被动、拖动自己的生活前进,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活下去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呢,孩子是他们的恩人,是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变化和感受生命的意义,让生活有了目标的恩人。

    但是可悲的是,他们却能通过,“我是你父母”的绝对优势,把这个关系完全给扭转过来,让孩子对他们感恩戴德。

    从小给孩子灌输“你的命是我给的”、“你是我养大的”、“我为了养大你吃了多少苦”、“我为了你我多伟大”。

    也不知道一个人自己的选择怎么能成为他人的恩赐,有多少父母说着说着最后把自己都说信了的。他们从小培养孩子的愧疚感,让孩子成年后为自己糟糕的生活买单,无论是情绪上还是经济上的。很多孩子一辈子都生活在“让父母无法过上好生活”的愧疚感无法自拔。

    事实是,绝大部分父母,哪怕没有你,他们这一生呢也是一样糟糕的。他们活着糟糕是因为自身无法主动成长,他们无法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也从未有过自己的生活。

    而你当下活在深深的对他们这种愧疚感中,这种心态,只能说明你是他们糟糕生活里的受害者。

    这个世界只有非常稀少的高级父母,他们精神世界完满。绝大部分父母的生育动机,都是功利性的。

    其实我也一样,我们很多成年人就是普遍爱无能,没有学会爱,就是因为我们的父母都不曾真正的爱过我们。他们这辈子的成就、得到过的东西,也无法交给我们。至于那些就给你买车买房呕心沥血的付出,那不是爱,那是因为你是他们生活里唯一的希望,是老来的依靠。下注越大,你面对他们的时候就越难说“不”。

    就跟饥渴的人走在沙漠里手上拿的那瓶水一样,他是爱那瓶水吗?不是的,他是怕失去。

    真正的爱是摆在我们面前有50种饮料,我依然选择这瓶水,这才是爱。而一个没有自己生活也无法去建立自己生活的人,是没有多余的爱可以给别人的。

    希望下一代的年轻人能够勇敢的去打破这个僵局,这个死循环,成年后去自我教育,去学会爱自己,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任。去抛开一切精神之后,以自己的个人发展为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和生活方式。你一旦被亲情羁绊,就是被道德绑架,被父母吸食生命力,被父母的物质诱惑,就走不出独立成长的这一步,你的人生就会步入你父母当年的轨道。

    一个无法建立自己的生活、无法主动成长的人,必然会进入一条被动成长的路。这是一条就是开头看似轻松却充满艰辛痛苦且无望的路。

    最后希望你能成为一个有能力爱自己、能够给他人带去幸福、未来你决定生育的时候想的是“我能给孩子带去什么”,而不是“孩子能给我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