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活成父母的样子
繁体版

哎呀,我说命运呐!

    我现在特别讨厌“懂事”这两个字,凭什么我一出生命运不济,穷到底了,还要懂事!我还不会写“懂事”这两个字的时候就被要求一定要懂事!凭什么我出生就要懂事,从上幼儿园我妈就对我说:“咱家家庭条件不好你在学校别惹事,咱家赔不起”。

    我现在回顾的的童年,如果有时光机我是不愿意回去。好不容易熬到长大自己赚钱,回去受罪干什么。

    日子过的不好可以不生孩子,别让他也跟着受苦啊,中国教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难道父母不懂吗?何况还是施加在自己孩子身上!

    我在社会晃荡十年看到的不是: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要给别人打伞;而是: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长大也要把别人的雨伞撕碎。

    我爸爸从小告诉我:小孩一定要吃苦。那是因为他给不了我不吃苦的生活,所以他必须合理化苦难他才能有理由活下去。

    我承认他的成长经历真的很艰难,但我一直气他拒绝改变,气他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他说:“都是你爷爷奶奶逼我结婚生孩子的,我为了孝顺满足他们而已”。他其实就是个不负责任的男人而已,这样的男人社会生多的是,好在他在我们老家有个美名:孝顺。

    一个孩子要天上的月亮就是可爱,要父母买些玩具就是不懂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同样是得不到,人们往往会美化绝对得不到的,刻意抹黑有可能得到的。

    有时候想命运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我们到底能不能利用自己的能力来逆天改命?

    我突然想聊聊命运,但学习资料越多,科学就越玄学。

    一个人年纪越大,越来越丰富,他就越容易相信宿命论这种观点。宿命论听起来确实有些偏激,说出来也难免会引起人们的争执和讨论。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认为命运是天注定的?

    我查询了一下相关资料。总的来说,出生背景和生活环境决定了人的命运和生活质量。从比例上来看,穷人家的孩子大多数都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寒门出贵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社会论点,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这个比例很小。

    穷人家的孩子并不是缺乏天赋,而是他们的出生环境和生活质量导致。他们无法获取更多的知识与能力去拓展自己的天赋。所以他们只能从事一些低门槛的工作。而低门槛工作的替代性比较强,无法让他们获得更高的社会技能和更广阔的人脉。如此一来,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而富人家的孩子不见得没有高的天赋,就算是他们没有较高的天赋,但是他们拥有良好的出生环境和生活质量,促使他们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所以他们其中的大部分人都能够从事一个高门槛的工作,这份工作可以让他们获得更高的社会技能和更广的人脉。所以,归根结底,出生背景和生活环境两个方面决定了一个人命运的走向。而这两个方面又不是人类本身主动去选择的,它都是未知的,也就可以理解为是被注定的。所以由此得来了这个叫做宿命论的观点。

    尽管寒门难出贵子,但是这个比例也是存在的。如果人的命运真的是由出生背景和生活环境决定的话,那么这些逆袭的人难道就是命运的落网之鱼吗?实际上,出生背景和生活环境并不完全能决定不了一个人未来的走向。

    想要看穿命运这张巨网,还需要把视角拉长。

    我小时候爸常常说:“穷不过三代,富也不过三代”。他就是一个百无一用的书生,小时候床底的几百斤他读过的书,不过没用,还是被我妈卖了,他依旧每天干着体力活,然后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对有钱亲戚说:穷不过三代富也不过三代的话。遭到亲戚讥讽挤兑。

    还好当时我足够机智,帮我把我爸的话圆了回来,我说:“富能不能过三代我不知道,我也没经历过。但是穷肯定过不了三代,你都穷的叮当乱响了,没房、没车、没钱给孩子好的教育,也没法让他娶媳妇成家,这样你就不会有后代了,所以穷就过不了三代了呗。”

    我机智的化解了好多矛盾,但这是我真心认为的观点,从小到现在!

    据我翻查的资料来看,这个世界上20%的人控制着80%的财富,这20%的人是会不断变动的。没有人能够一直富裕。大多数富豪家族只能维持三代。而有些穷人在第一代逆袭之后不会立马成为富人,而是会在酝酿三代以后再跻身于富人阶级。所以长远来看,大多数富人家族在三代之后会因为其后代的种种浪费与无能将财富挥霍一空。而大多数逆袭的穷人会因为其后代的节俭有多才积攒下众多财富,然后这部分逆袭的穷人会去替换掉这部分无能的富人。

    很显然我爸是一个得过且过且很偷懒的穷人,他还标榜自己生活工作很辛苦很勤劳,因为他天天干的体力活所以他“不懒”。

    你有没有想过这个时代,脑子懒才是最大的懒,或许?我冤枉这些体力勤奋的“懒人”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脑子。

    真正决定命运的,或者是真正决定整体命运的,或许不是出生背景和生活环境,或许是一个人的性格,性格就决定了这个人是否能逆袭。

    性格是出生背景和生活环境所注定的吗?行为主义学派心理学这么认为,感兴趣的人去搜搜巴浦洛夫的狗经典条件反射的故事。现在这个时代还说性格是出生背景和生活环境决定的就有些片面了,大多数人都忽略了基因的力量,这是现在教育系统教导的结果,什么“努力就会成功”、“人定胜天”,你也不看看你有没有那个基因。

    实际上,对性格影响最大的就是基因与非共享环境。耶鲁大学的发展心理学曾经在耶鲁大学的公开课上论证过,根据调查发现,基因才是影响人们的性格的关键。其次是非共享环境。而父母所创造的共享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共享环境就是家庭环境,非共享环境就是家庭环境以外的环境。比如非共享环境就是:你五岁的时候在幼儿园尿裤子,13岁的时候在学校早恋等等。

    由此来看,我们能够得结论就成了宿命论了,受中国教育影响很多人都觉得宿命论是在胡扯的。

    实际上:基因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个说法更加验证了宿命论这个观点,因为每个人出生就有着不同的性格,这个性格不管是后天环境再怎么影响,其实内在本质是难以改变的。

    再说说中国文化,认为命与运是要分开解,命是一个定数,是命数,人们无法改变,这是由天注定的。而运就是一个人一生的气运,是人这一生在世上的运势,这是人们可以借助外力进行修改的。

    综合我上面查到的资料,命其实就是性格,就是每个人的内在本质,它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基因,这是我们无法依靠自己去改变的。

    在古代就有这个说法,不过古人不知道如何描述基因,或者是描述一个家族的联系。但是在孔子所写的《易传》中讲到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秧。大意就是说,如果我们常做善事,那么自己的子孙后代就会得到福报。抛开善恶不谈,古人认为子孙后代命运的好坏与上一代人是有直接联系的,到这里,对于命运古人也就和现代就“基因”也算有了一个共识。

    那如果命是由性格决定的,那么运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耶鲁大学的实验结果,运就是由非共享环境所决定的。非共享环境说白话就是抛去父母关系,自己从小经历的一切变故。

    也就有了命能够决定运的说法。

    如果你生来是一头牛,那么你的命就是一头牛,这是无法改变的。而你的运就能够决定你是做一头任人宰割的牛,还是一头耕地的牛。这个就是命运之间的差别与联系。

    也就是说,在你命已经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运,可以让你的命运在一定范围内出现微调。

    那么这个微调的方法是什么呢?这个方法就是建立自己对这个世界全新的认知,学会自己做选择,不让命运做选择。

    说白了,父母他们的经验教你的你要全照做了,你就认命了。你这辈子也就是你爸妈的复刻版本了。但是你要有自己的选择和想法,那可能命运会发生一些改变呦。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看到了很多规则和道理,然后去遵守。有一天我们会想这个规则是不是对的,是不是适合我更好生存的规则?这个过程需要在行动和思想两方面不断的去论证。如果这个规则是对的,那么我们就要去实施。

    这就是可能就是非共享环境带给我们最大的差别。在知识共享时代,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为什么我们知道这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自己这一生呢?

    因为“我们知道”只是空想,只有行动才是改变现状的唯一做法。有的人或许一辈子都在遵循别人的规则;有的人一辈子都找不到自己适合的规则;也有的人即便找到自己更合适的生存规则也只会空想;有的人会去质疑,然后在迷茫中行动,在行动中失败,在失败中调整方向;而更多的人可能只是偶尔行动一两次而已。

    我爸就是:“既质疑他知道的规则,又拼命遵守规则,然后说自己被逼无奈的那个人”。

    说到底应该怎么掌握自己的命运呢?就算命是固定的。就算每个人的性格本质和内在都是早已经设定好的。但是通过我们后天对知识的汲取、思考与实施,还是能够对我们的命运做一些微调。平凡的学习思考就会对我们天生的性格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和改变。而这些改变就会从一定意义上改变我们对人生的选择。

    这或许就是改变命运的真实密码。

    鸡汤或许不是没有意义的,我如果能去实施,它就不是鸡汤,我如果不能去实施,那么我看到的它就是鸡汤。

    这一碗鸡汤,我自己翻资料熬的,大家随意,我也随意。我爸更随便,我都理他这么远了,也干涉不到我了,我也不想去改变我爸,毕竟我真那个实力改变一个用自己行为方式生活了50多年的犟种,我现在做咨询看到年纪大的,我都想放弃,太消耗精神且回报又不多,你自己生活开心就行了,别总想着改变了,毕竟你都以这样的状态生活50年了,我是没那么大的功力。

    现在想想吧,我觉得吧些事做不成就是玄学。菩萨让你做不成,那是在保护你。停电了、车坏了、晚点了、错过了。别抱怨,别生气,世间万物来去都是有定数的,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祸。

    人生各有各的渡口,各有各的舟,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