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草蜢
繁体版

242魏征家的破房子

    贞观的第一次科举落下帷幕,众考生有喜有悲

    七月了,殿试由李世民亲自主持,现场开考,以作为对人才的重视

    科举由隋朝的隋文帝杨坚创立,起出也是少量取用人才,小打小闹

    到了隋炀帝杨广,他一心想摆脱士族的控制,对科举进行了改良,扩大了规模。士族看出科举对他们的威胁,那就换个皇帝,结果隋朝就这么被整死了

    李世民站在午门城楼上,看着新科进士们从端门列队而出时,非常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李世民才是真正看清科举对国家的好处

    中了头三甲的学子领头走在正前

    皇宫台阶正中石板上,雕有龙与鳌,考中的进士要站在台阶下迎榜,为首的状元则荣幸地站在大龟脑袋上

    榜眼和探花站在状元左右两侧靠后的位置,眼里只有羡慕的份了

    这个是有说法的

    相传古人经常担心天会塌下来,所以造了几个顶天立地之神,人类中撑天拄地的英雄是“开天辟地的盘古、双手举天的重、将地下压的黎”,动物界中获得这称号的只有“巨鳌”

    是鳌ao不是鳖bie。皇宫台阶正中石板上那个绝对不能叫bie头

    《淮南子·览里》中记载,曾经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在《列仙传》中,曾有“巨灵之鳌,背负蓬莱之山,而抃舞戏沧海之中”。又有传说东海中有巨鳌驮着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最初,它的巨足是顶天立地,同时又肩负着承载海上仙山的责任,后来鳌又被人们视为克火神物,

    在唐宋皇宫台阶正中石板上,雕有龙与鳌,考中的进士要站在台阶下迎榜,为首的状元则荣幸地站在大龟脑袋上,故曰“独占鳌头”

    李世民亲自勉力一番,完事干嘛呢?

    头三甲的好日子这天是还没完的,有重头戏,带上大红花,跨马游街

    那是仨大唐最靓滴仔仔

    一堆漂亮姑娘上街,相约去看才子

    等游街的状元老远看见一匹白马,兴奋大喊“倾城姑娘,倾城姑娘”

    倾城压根没搭理,平康坊是消息灵通之地,这么些天了,她想看看魏征的家

    一帮二世祖抢着带路,状元是个毛哇?哪凉快哪呆着去

    永兴坊挨着皇城边

    尚书左丞魏征家就在这

    一路上一帮二世祖七嘴八舌给倾城介绍魏征的事迹,尤其是直言敢谏已经数次气恼圣人了

    到了地方,给倾城一指

    “这里?”

    “昂,是的”

    魏征向来节约,家里很寒酸,连正房都没有,就几间破房子,有一个还是草顶的房子。外加一草棚当亭子

    “这也,太?”倾城皱皱眉

    魏征家太一目了然了,人家是高高的院墙,魏征家可好,半人高的土墙,是个人都能跳进去,典型的防君子不防小人

    “魏老虽为尚书左丞,正四品大员,可他家风简谱,故如此”

    看着那俩破破烂烂的木头板子当大门,倾城很怀疑起风给刮倒

    唐代私人宅邸大门上是没匾额的,寺庙道馆才会有

    有品级的会在大门两侧列戟。

    魏征品级不到,所以门口光秃秃的

    皇帝和各级官员都会在门前放置若干杆戟,以此象征自己的地位,这种放在门口的戟被称为门戟。按唐朝制度,官,阶,勋均在三品以上者方可列戟,不同级别的官员被允许列戟的数目也不同

    禁止百姓拥有的都是军队的制式装备。这么做有两个原因,一是制式装备往往杀伤力较大;二来,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战法,军队的制式装备就是为了当时的战术而存在的,老百姓要造反,战术上也脱离不了时代的限制。在晋朝,私藏戟是死罪。

    而唐朝就不一样了,唐朝政府禁止民间持有马槊和甲胄,却没有专门禁止持有戟,原因便是在当时,戟已经是不常见的武器了

    官员的家里大门有牌匾,上头写是宅,而不是府,现在魏征家门头上匾额就写了:魏宅二字

    影视剧里鳌拜家的匾额居然是“鳌府”,和珅家叫和府。那就是胡扯的!就看个乐得了

    《旧唐书》记载:“百户为里,五里为乡。村坊邻里,递相督察。”

    问问邻居街坊肯定不会问错,倾城下马来到魏征家院墙外,向里面观瞧,却发现一稚童在看书

    “你好,打扰了”

    这正是四岁的魏叔玉,刚学了些写字,正在温习,刚才家外一堆人唧唧咋咋,早就打扰到他了,现在放下书“你是叫我吗?”

    “嗯,这里是魏宅?”

    “是啊?你要找我阿爷吗?”

    “那倒是不必,只是城外看到你阿爷,所以来看看,想不到真如人所言,忧国忧民,却一贫如洗”

    “呵呵”魏叔玉听有人当面夸他父亲,心里高兴,又到屋里有动静,回头看见老娘出来“娘,这位姐姐是来找我爹的”

    魏裴氏出来,程处亮等人看见赶紧见礼问好,魏裴氏点点头以作回应,看倾城那高挑的身形“家夫还未下差,姑娘可有要事?”

    “小女子倾城,见过夫人。倒是没有,只是之前城外看见,心下佩服不已,故来此一看,打扰之处,还请海涵”

    “哦,这样啊,若是不嫌,入门一坐”

    “还是不打扰了,心下感触,留下一首诗,烦请夫人转交魏公”

    “哦?姑娘请”

    “一望二三里,烟囱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魏裴氏出身望门河东裴氏,也是自幼书香熏陶的人,自然品得出倾城诗的意思,只是有些不懂为何如此

    留下诗句倾城就告辞离开了

    如是几天,倾城依然去施粥的地方,魏征看见也依然当没看见她,专心监督差人

    半路回去没有到平康坊呢,太监带着一队人马远远追了过来

    “倾城姑娘留步,皇上有请”

    被拦下了

    “不知内官何事?”

    这太监看样子挺急的,喘息粗气到了近前“来不及细说,倾城姑娘快快随咱家进宫,快”

    “可有旨意?”

    倾城的意思是总得有个凭证吧?又不认识,你说跟你走就走吗?

    太监拿出自己的凭证给倾城看“是口谕,咱家真是宫里的,不骗姑娘,快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