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二曹贼
繁体版

第四十九章招募赵云

    听了曹操的发问,程昱答道:“回主公,那夏侯兰已经找到,他并非谯县夏侯氏子弟。

    他乃当初主公居于河北之时所招募。

    因此人明于律法,故而在军中担任军正一职。

    至于少君找此人有何用处,在下便不知晓了。”

    当初曹操在汴水之战,一败涂地之后,便脱离张邈派系,投奔到发小袁绍麾下,并在当地招募了少量军马。

    夏侯兰就是那时候加入的曹军。

    曹操道:“季德行事,常有出乎人预料之处,既然他寻找此人,就命那夏侯兰去往季德面前效力吧。”

    “诺!”程昱躬身领命。

    曹操又吩咐曹仁道:“速派人前去,将那阙宣押送至长安领功,务必要小心谨慎,莫要让人半路劫去,也不要让他半途而死,否则便辜负了季德一番苦心。”

    “诺!”曹仁应声,又问道:“有这份大礼,朝廷必有封赏。

    既然如此,前去阻击金尚之军,是否继续委派?”

    曹操道:“该派还是要派。

    如今金尚已经大张旗鼓前来,等他到兖州,押送阙宣队伍恐怕还未到长安。

    假如任由金尚进了兖州,将会生起无尽事端。”

    曹仁点头称是,下去安排去了。

    ……

    曹德在华县很快就接到了兄长派来的人。

    一方面交接阙宣,另一方面宣布对他的奖赏。

    受封为骑都尉,并且麾下又多了一千军马,曹德当然十分高兴。

    骑都尉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掌监羽林骑,是极为风光的武职。

    只不过如今天下大乱,武职体系已经通货膨胀了,在各自诸侯独立任命之下,将军、中郎将等武职都满天飞,骑都尉已经不那么显赫。

    ……所以还是尽快提升到校尉才是,曹德心中暗想。

    值得一说,像曹操袁绍等,虽然私自任命手下官员,但也仅仅任命到县令以及杂号将军级别。

    他们对于郡守、州牧、名号将军这等文武官职的任命,都需要上报朝廷认可(不管朝廷能不能收到,但终究是要上报)。

    唯有公孙瓒这等边军军头,青州刺史,冀州刺史,幽州刺史,均由他自己任命,丝毫不管朝廷怎么想。

    令曹德感到惊喜的是,竟然这么容易就找到了夏侯兰。

    那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长相非常普通,身上带着一股书卷气,想来是能读书识字的。

    “见……见过少君,”夏侯兰站在曹德面前手足无措,有些局促。

    曹德非常随和的摆了摆手,春风和煦的微笑道:“不要紧张,且先坐下喝杯茶再说。”

    夏侯兰受宠若惊道:“在下站着听命就行,少君有何吩咐,只管开口便是。”

    曹德也站起身来,走到夏侯兰面前问道:“你认不认识一个叫赵云的?”

    夏侯兰微微一愣,“少君也听说过子龙?”

    曹德点了点头:“嗯,听人说起过,听说是常山真定人,武力非常了得,与你是否同县?”

    “少君找在下,便是找对人了,”夏侯兰欣喜道:“在下与子龙不止同县,还同乡同村,我俩从小一起长大,相交莫逆。

    少君是否……希望子龙到您身前效力?”

    “正是,”曹德道:“我在兖州求贤若渴,恨不得召尽天下贤才,像赵云这等英杰,正是我想招纳的。

    所以能不能劳烦你写一封信,将其招到兖州?”

    夏侯兰迟疑了一下:“以我跟子龙之交情,写一封信,自然能把他招来。

    可是不瞒少君说,子龙性情有些高傲孤僻,他能不能在少君身前留下,在下便不敢保证了。”

    “何以见他高傲?”太史慈在旁边搭话道。

    夏侯兰道:“子龙明明是个平民,却偏偏心怀天下,以匡扶汉室,拯救黎庶为己任。

    此前我们常山郡人多仰慕袁绍之威名,纷纷前去投奔,可是子龙却说,袁氏家族累食汉禄,袁绍仰仗家族威望,聚拢门生故吏,不思报效陛下,却为一己私利,要另立天子。

    这等对朝廷毫无敬畏之心,轻言废立之人,将来必然要步董卓后尘。

    所以,子龙便率领一众同族青壮,前去投奔公孙瓒了。

    可是近来又听到消息说,他对公孙瓒评价也不高,已经借口兄丧为名,回到了老家。

    试想,他连袁绍公孙瓒都看不在眼里,难道还不是高傲么?”

    曹德暗自称赞,不愧为云妹子,不止武力是一流的,连眼光也是一流的,他言道:“你只管写信把赵子龙招来,如何留下他,那是我的事。

    即使我留不下他,你也是大功一件。”

    “多谢少君,”夏侯兰深施一礼道:“在下这就去写信。”

    说完便转身出去。

    太史慈问道:“少君真的有办法留下那个叫赵云的?”

    曹德看着夏侯兰的背影道:“赵云有两个特质,一个是忠于汉室,另一个是崇尚仁政,只要我秉承这两点,定能让他欣然留下。”

    太史慈笑道:“这两点与我倒有些类似,我真想看看,能得少君如此看重之人,是否如名如其实。”

    “到时你便知道了,”曹德嘴角微微翘了翘。

    ……

    在华县,曹德还没等来赵云,却等来了荀彧派来的数千流民。

    如今曹氏集团文武泾渭分明,文一方面,主要仰赖荀彧戏志才为首的颍川士人集团。

    武一方面,主要依赖曹仁夏侯惇等谯县宗室集团。

    对如今的兖州来说,最重要的任务便是屯田。

    将当时黄巾军荼毒的大量无主之地重新丈量,然后将新招降的黄巾军,以及新招募的流民编为屯田民,设置专门的典农都尉,典农校尉加以管理耕种。

    如今华县费县被徐州军劫掠过,也起到了当初黄巾军过境的效果,空出了大量无主之地。

    荀彧作为曹氏集团大管家,自然不能放过这些地,紧接着就派来了屯田民。

    率领这帮流民的是枣祗,也是颍川人,当初便是他向曹操献上了屯田策,并将此策推行下去。

    “少君,”枣祗刚来到华县,便前来衙署见曹德道:“这支流民都是刚刚从青州招募来的,他们对我等极不信任,还请少君想想办法,能让他们安心留下来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