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篝火
繁体版

冉冉篝火

    民国二六年年大清已倒了二十来年。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整个儿中国都有新变化,终止异族“大清”名垂青史的袁世凯,因想当“洪宪皇帝”变成遗臭万年,被人唾骂,成为全民公敌,各地纷纷举起义旗,BJ城的北洋政府经历“段祺瑞”“吴佩孚”“张作霖”城头不断不断变幻大王旗,各地军爷,各立山头又因为了政见地盘不合,时不时儿大打出手,用枪杆子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是一个欣欣向荣的时代,邢台城的时髦玩意儿,也随着上学儿的后生少爷们带到庄上,带到眼见着给村里带来新变化,村里兴学堂,有“俩子儿”庄稼汉,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学堂,读个“高小”出去做伙计,离开“庄稼地”改换门庭,也有的不安生的娃喜欢冒险当兵,当兵管饭有机会还来“外财”打几场战说不定就能当个什么官儿,给家耀祖荣宗,这是充满生机和机会的年代。

    元末明初河北河南山东战乱千里荒芜,而被战乱波及很小的山西人口众多,洪武到永乐四十来年数次移民,冥冥众生无声无臭的柳家俩兄弟,随着移民大潮来到巨鹿的荒芜之地扎营繁衍子孙,形成了以柳家人口众多的“柳家庄”另外两个“李姓”“王姓”是嘉庆年间闹捻军从河南还是山东投亲戚来此扎根落户,柳家说是捻军的逃兵,当然,李家和王家不认,柳各庄有三百多户,除了李家三十多户,王家二十来户,基本都是柳姓,村庄蜿蜒的围着“一泊”湖水而建,往外延申又分成一庄,称为前柳庄,前庄主要是柳姓老大的后代,有七十来户和李姓人家杂居,柳姓老大的后代人口多一些,主要住在本庄,随着年代大部分都出“五服”这么说吧除了兄弟,一般柳姓之间彼此关系并不亲密,高祖父在柳家庄是大户,他有一百三十多亩地,有三孩子,俩闺女,俩闺女一个嫁到邻村宋家庄小户人家,为什么嫁给小户人家,家里讳莫如深,另一个远嫁到保定买洋布做买卖的人家,三兄弟在都家在种地,老大读过”私塾“聪明伶俐自小三村五里远近闻名,长大点平常管家里记账,雇长工,和县里乡里官家士绅来往交际,为人和善,谦和朴诚,邻村赵家庄富户赵福贵看上老大,托人给高祖父主动嫁闺女,富贵的闺女断文识字,为人淑贤,两口膝下就这么一闺女。嫁妆是五根”大金条“这个婚姻简直就是”天作之合“婚后生了个”儿子“,婚姻美满,老大夫妇的生活简直就像在”蜜罐里“,老二就是我”曾祖父“也聪明伶俐,据村里老人讲,有点过于聪明伶俐了,不喜欢读书,字儿也认不得俩,喜欢新奇玩意儿,土铳打兔子,推牌九,骑自行车,”不吸粉“也算是幸运。门当户对娶了李庄的曾祖母,我曾祖父是个”大高个“水蛇腰的美女曾祖母个儿却不高,爷爷记忆中,曾祖母老是皱着眉,手里不停的干这干那,曾祖父打小就和大哥关系不睦,每每老大唉声叹气,老三就是我曾祖父的弟弟,相比就没有什么存在感,不上学,忠厚老实也不识字娶妻生子生了三死了俩,一般他在家里领着长工种地,种地他是一把好手,初夏他在地里每每一瞄就知道秋后这垧高粱能收几担。民国三年高祖父见了先祖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