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实业路
繁体版

第九章 回国

    时间进入三月,天气依旧没有转暖。

    旧金山正值雨季,小雨接连好几天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江卫民来到商场,带着从梁思申外公那里提前预支的2000美元。

    给国内亲戚朋友买礼物…

    他首先走进书店,给江亚宁买了几本小说,《傲慢与偏见》、《小王子》、《麦田里的守望者》、《杀死一只知更鸟》。

    找了半天,没找到《霍乱时期的爱情》,才想到现在还没出版呢…

    从书店出来,转头就是电器商城,江卫民走到柜台前:“你好,这里有科学计算器吗?”

    “有的,请问您要什么价格的?”

    计算器是带给宋运辉的,他的工作常常需要长篇累牍的计算。

    “拿最贵的给我看看吧。”江卫民想着送宋运辉一个好点的,他在国内,坏了不好修。

    “好的!”服务员跑到后面搬出一台机器,比鞋盒还大一点,“这是我们这里最好的了。”

    “多少钱?”

    “75美元。”

    现在汇率是1:1.9,换算一下,接近150块人民币,宋运辉三个月工资,有点贵…

    江卫民咬咬牙,买下了计算器,顺带买了五六节电池。

    之后,又给其他人一一选完礼物,兜里还剩五六十块。

    按照国内平均工资40块算,逛这一趟商场,江卫民花了一个普通人八年的工资!

    回到家里,黛妮卡看着江卫民带回来的一大堆的东西,惊讶地捂住嘴巴:“我的天啊,江,你是打劫商场了吗?”

    零元购不是美利坚的特产吗?

    江卫民笑着对黛妮卡说道:“怎么可能?你知道的,我是一个胆子很小的人。我过几天要回国一趟,这些是给国内亲友的礼物。”

    “还会回来吗?”

    “当然,我学业还没有完成呢。这次回国是因为我妈妈要过五十岁生日了,我回去为她庆祝生日。”

    黛妮卡放心了:“那就好!江,说实话,你以前没住到这里的时候,我觉得一个人生活没什么不好,但这两年我大概已经习惯了有人陪伴。亲爱的,我想我已经把你当成自己的孩子了。”

    美利坚人的感情总是外化而直接的。

    江卫民对这个有点抠门的小老太太印象也挺好,走过去抱住她,安慰道:“没关系,我还有两年才毕业呢,即使我以后回国了,也会常常来看你的。还有一点我不得不说,妈妈可不会向孩子要房租…”

    “你想得美!”

    第二天,江卫民带着大包小包出门,准备去机场。

    “江,替我向你母亲传达生日祝福!”黛妮卡拿着一个小袋子出来,“这是我送她的生日礼物!”

    “谢谢!我会的!”

    江卫民没有拒绝黛妮卡的礼物,美利坚人对互送礼物这件事特别敏感,一般不会送很贵重的。

    此行回国一共四人,江卫民,梁思申和她外公,以及她外公的助理小王。

    十几个小时飞行,抵达香江,然后从香江回到安云。

    江卫民和梁思申约定好第二天一起到金州找宋运辉,与她分开,独在回到学校,跟校长详细说了一下他目前的情况。

    刚说完,就被李教授抓去了计算机研究项目组。

    国外计算机行业的现状、发展、研究方向,江卫民把自己了解的一一道来。

    直到他哈欠连天,实在睁不看眼,才被放走。

    时差没倒过来…

    “卫民哥?”江卫民走出校门,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

    眼前这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穿着大一号的西服,胳肢窝里夹着一个皮包,头发梳理油亮。

    他只觉得这个小伙子眼熟,想了半天,没记得在哪见过。

    “我,杨寻!”

    杨寻从东北回来了。

    在东北,他看到好多人靠倒腾物资挣钱,跟人学了一年,不甘心一直当别人小弟,又没人脉拿到那些物资。

    便回了安云,把东北学到的经验用在了这里。

    回来后,他听说沪上“666”牌座钟卖得很好,就找了个厂家做山寨货,按每台25元收购,再以32元的价钱卖给贸易公司。

    这一买一卖,空手套白狼般挣了7万块。

    “你现在可以啊,发财了?”江卫民想起他来了。

    杨寻摆摆手,有点讨好地说道:“没有,就挣个小钱…”

    “你不是去东北了么?”江卫民问道。

    “我在东北学到不少东西,想回来试试。”杨寻说道,“卫民哥,你不知道,有个大哥在海运有人,他从东北往咱南边儿倒腾玉米,半年就挣了三百多万!人家那才是发财了!”

    杨寻伸出三根手指头,语气中充满艳羡。

    “给外企的?”

    “哥,你咋知道?”

    江卫民笑道:“这还不好猜?有条子的企业,谁用个人倒腾玉米啊?”

    “嗨,咱就是没关系,不然也能做那个生意,倒腾玉米,谁不会啊,你说是吧,哥?”杨寻目光闪烁地看着江卫民。

    得,这小子好的没学多少,耍小心眼倒学了个十成十。江卫民看了他一眼:“我也没别的办法,这是定死的规矩,你就收收那份儿心思,老老实实地挣钱吧,别再让你妈去捞你一回。”

    “得嘞,我听卫民哥的。”杨寻点头很快,但点头越快,说明越没当回事,“哥,我听小辉哥说你出国留学了,这是毕业回来了?你真有本事,国外想去就去。”

    江卫民说道:“没有呢,回来有点事,过几天还得回去上课。”

    杨寻笑着说道:“哥,你还没地方住呢吧,要不住我那儿?差是差了点,但肯定比酒店方便。”

    “不用了。”江卫民道,“我有地方住了,你去忙吧,我得回去了。”

    杨寻干的活计有个专门的名字,倒爷。

    倒爷是经济转型期特定的历史产物,他们像蚂蚁一样啃噬计划经济的商品流通体系,经常引起商品价格乱涨和通货膨胀。

    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经济改革的进度。

    不过江卫民不太喜欢,他还是那句话:规矩制定出来就是给人遵守的。

    遵守规矩的人一个月挣四十块钱,破坏规矩的几百万几百万地挣,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