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实业路
繁体版

第十九章 留学?

    时间进入五月。

    这天,江卫民刚刚下课,准备回宿舍,班长叫住了他:“江卫民同学,校长让你去他办公室一趟。”

    “校长?”

    谁被老师找都会紧张,江卫民也不例外,更何况找他的还是校长。

    “对,让你下了课就过去。”

    校长找他有什么事?

    江卫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他和校长的交集仅限于刚入学时开学典礼远远见过一次。

    不过,不管有什么事,去肯定是要去的。

    来到校长办公室,江卫民敲敲门后推门进入。

    看到很多老师和行政人员,问过其中一个,他才知道原来校长办公室不是校长的办公室,而是学校的一个行政部门。

    校长在隔壁的办公室。

    “校长,您好,您找我?”

    江卫民见到校长,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很普通,普通的不像个学者。

    “江卫民同学是吧?”校长笑着从桌上翻出江卫民的成绩单,“学习很优秀,科科你们专业第一名,听你们老师说,你把大三大四的课程也学完了?”

    “没,就大致看了看。”江卫民谦虚地说道。

    校长指指旁边的沙发:“坐下说吧,听说留学的事了吗?”

    江卫民坐到沙发上,仪态板板正正的:“听同学提了一嘴,具体情况不太了解。”

    “不错,果然是军人家庭出身,站有站样,坐有坐样。”校长把一份关于公派留学的资料拿给江卫民,“先看看。”

    资料不多,大致是说各个学校可以派几个人到大洋彼岸留学,安云大学有8个名额,5个研究生,3个本科生,方向主要以能源、资源、机械制造、信息等关键领域为主,留学期限为12到24个月。

    江卫民看完后,校长问道:“感不感兴趣?”

    “我?”江卫民指了指自己。

    “不然呢,难道是我这个老头子?”校长说道,“你们计算机系的老师,还有计算机研究组的李教授都极力向我推荐你,尤其是李教授,给了你三个评价,英文好,学习好,想法好。”

    江卫民有些纠结,他自己本意是不想去的,但这么直接说出来好像有点不识抬举。

    在他的规划中,这辈子最大的努力已经做完了——77年从礁石上跳下,让江德福同意他参加高考。

    以后,靠着大学生的身份和超越时间的眼界,混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行。

    别小瞧平凡的生活,想把平凡的生活过好不容易的。

    大部分人少年时的星空与梦,到中年时都变成了房子和车。

    江卫民想过的轻松一些,把人生过成生活,而不是活着。

    说了这么多,跟留学有关系吗?

    当然有!

    留学不仅是机遇,还是责任。

    国家出钱把江卫民送出去,他回来做个普通人,这不是浪费资源嘛。

    拿去这份机遇,就要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这份责任之重,江卫民担心自己扛不起来。

    “校长,我不怎么喜欢外国。不过,我们宿舍有个叫宋运辉的,他学的化工,学习也特别好,很符合留学的条件。”江卫民思索再三,选择了拒绝。

    “不喜欢外国就更适合了!至于你说的那个宋运辉,我们也考虑过,认为他不太合适。前年,国家送出去860个留学生,你知道回来了多少吗?”

    江卫民摇摇头。

    “285个,还不到300个!”校长痛心疾首道,“虽然咱们的政策是来去自由,但我还是想选几个回来机会大的,多少能带回来点东西。江卫民同学,咱们攒点外汇不容易啊!”

    校长的意思他听懂了,这次留学不仅看成绩,还兼顾家庭背景。宋运辉的家庭背景,确实不太让人放心。

    江卫民不了解现在的情况,但他知道九十年代的出国热,当时,出国留学人数和学成归国人数最高比例到了7:1,也就是说,平均每七个留学的人里,只有一个选择了回国。

    从1996开始,某高校连续十年资助了1000多人出国留学,回来的只有600多人。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蒸蒸日上,情况有所好转,回国率逐年上升。然而,类似“新鲜空气”的情况仍旧时有发生。

    所以,他很理解校长的想法。

    “校长,我一时可能没法下决定。”江卫民觉得他即使回来做个普通人,也好过那些建设别的国家的人。

    “你不用急着决定呢,回去和家长商量商量,也别太久,周五之前给我答复。”校长说道,“好好考虑,这个机会可不容易碰到。我听说有个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为了争取一个名额,转校到了音乐学院。”

    “我会认真考虑的,那校长再见。”江卫民站起来,对校长说道。

    “哦,对了,还有一个事没说,人老了脑子不好用了。这个学期考大三大四的课程,你有没有把握?有把握的话,可以提前毕业,出国直接上研究生。”

    在任期间培养出了一个科科第一,仅用两年毕业,就出国留学的小天才。

    校长提议让江卫民提前毕业,不能说没有给自己履历添两笔的想法。

    但这对江卫民的吸引力也挺大,他已经学完了四年课程,从今年开年,他就时常感到无聊了。

    拿着材料回到宿舍,江卫民躺到床上,思考要不要答应下来。

    丁建国、田家昌和宋运辉下课回来,看到桌子上的材料。

    “公…派…”丁建国低头扫兴了一眼,惊讶地问道,“我去!谁搞到的留学资料?虞山卿钻营两个月时间了,都没这个资料厚。”

    “我的。”江卫民无精打采地说道。

    “你要去留学了?”田家昌问道。

    丁、田、宋三人盯着江卫民。

    江卫民坐了起来,烦得不行:“没决定去不去呢,你们吃饭了吗?一块儿吃饭去吧。”

    其余三人明显没有这个打算,听到这么大一个消息,他们哪还有心情吃饭。

    “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去啊?”丁见过问道,“你考虑什么呢?”

    江卫民把自己对未来的规划给三人说了下。

    本想得到他们的理解,却忘记了这个时代还没有那么强调个人感受。

    听到江卫民的话,三人皆对他怒目而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