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农村
繁体版

第五十七回:双抢

    学生放暑假的时候正是农忙时节……

    在农村呆过的人可能都深有体会,皖南这边把这段农忙时节称为“双抢”。

    “双抢”简单来说就是指农村在夏天这个季节抢收庄稼、抢种庄稼。

    水稻在皖南山区一般种两季,七月一波早稻成熟;收割后,就得立即耕田、插秧,确保在立秋前后将下一波晚稻秧苗插下。因水稻插下后得六十多天才能成熟,八月插下十月收割。如果错过了季节,收成将大减,甚至没有收成。只有不到一个月的工夫,收割,犁田,插秧十分忙,所以叫“双抢”。

    提及“双抢”,无论村子里的谁都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大热的天气,在田里干活是什么滋味,面朝黄土背朝天……

    在后来的日子里,遇见过因读书走出村子里的人说,——“就是因为双抢才好好读书……”

    以前的“双抢”全靠人力肩扛背挑,不像现在种田大户都是机械化作业;那个时候小孩子都在田里帮忙干活,实在是走道不方便的才不出门,即便这样不出门在家还得看好晒的稻谷防鸡鸭鹅偷吃……

    每年的“双抢”电视都在播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也仅能看一小会儿就继续去田里干活,大人们通常会买西瓜、冷饮之类的“哄骗”孩子努力干活,其实说实话小孩子去了田里干活也一直惦记着西瓜、冷饮;而大人们的心思则不同于孩子,干一段时间才能休息一下,找个竹林之类的阴凉处切开西瓜吃……那年月,西瓜真甜!

    孩子就是孩子,吃完了西瓜、冷饮这些,宁可站在田里晒太阳抓青蛙,再怎么叫他干活,他也不会再搭理你了,因为已经没有西瓜了……当然这些小孩大都是因为还小,稍微大点的孩子还是会继续帮父母分担一些事情做,小孩子割稻子很容易割到手,但那时候反而不觉得疼,因为可以休息……呵呵,可想而知“双抢”确实是个真老虎,不是纸老虎,人人都怕它……

    “双抢”确实也锻炼了人,锻炼了人的体质、锻炼了人的意志、甚至锻炼了一些人的思想,因读书从村子里走出去的人就是思想得到了锻炼……

    如今“双抢”已经与绝大部分村子里的人没有关系了,但“双抢”在那个时代确确实实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刻在每个人的心里……

    “双抢”是农村的教科书、是农村的血泪史、是农村的试金石……

    每逢“双抢”之后的日子里,往往有小商贩开着拖拉机拉满满一车的苹果来村子里吆喝……

    “十斤稻谷兑三斤苹果”

    这个时候孩子们是快乐的,都纷纷主动跟家人说,换苹果的来了……

    说实话,那些年能吃到苹果的家庭确实是少之又少……可以这么说从那个年代走出来的农村人大部分没有吃零食的习惯,因为自小就没有吃过真正意义上的零食。

    小商贩们每次过来,都能将一车苹果换成稻谷,淘气的孩子有的时候还偷偷从家里搞点稻谷出来多兑点苹果……

    孩子们高兴了,小商贩们也高兴了……

    也许是小商贩们不想搞“双抢”吧,于是才有那个年月拿稻子换苹果的事……

    读小学的时候,有拿鸡蛋去村口小店换瓜子的经历,虽然都是以物换物,但总感觉拿稻谷换苹果有些亏……大概是因为经历过才知道稻谷的珍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