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农村
繁体版

第二十四回:露天电影

    一块大幕布已经挂在村里小学广场的墙上,即便是已经放学了,孩子们还是在电影幕布旁边舍不得离开;幕布挂起来,只要是不下雨,晚上就会有电影放映。

    八十年代,村子里只要是露天电影常常都是爆满;一般村里晚上放电影,不用通知大家就都知道,因为孩子们一放学就到处嚷嚷。一传十,十传百;自然每家每户都知道;知道晚上有电影看,每个家庭都会加快生活节奏,干完各自手头的事,回家吃好饭,收拾好,就往学校的操场上赶!

    路远的更需要提前做好准备,有拿小板凳的、有拿竹椅的、有拿长凳的、还有把小孩架脖子上的、一路都是村子里的村民们;队伍从四面八方的小土路上有序地汇集过来。有些小年轻会在村口的小店称些瓜子带上,爱喝茶的,茶杯也捧在手心里,相互之间在议论着“不知道今晚放什么电影”。那些年业余生活确实很不丰富,遇见放电影当然是件很高兴的事。有些人还是从别的村子里赶了十几里路,才过来。

    通常电影放映前,乡里乡亲都自觉地摆放好自己的凳子椅子,不用人指挥都很顺利的安顿好了各自的家庭;相互之间都比较谦让,不会出现你争我抢的局面。妥善找好各自的小位置后,大家就会催促放映员开始放电影了……没有什么仪式,也不会说跟领导一样搞几句开场白,直截了当,电影走起!农村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爽快!

    有些没带凳子的早就已经爬上了墙头,凡是能看到电影的地方都是集满了人。

    夜晚、荧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多少双眼睛聚集在这块幕布上;广场内的情绪波动也一浪高过一浪,那些年的电影都是以老影片为主,地道战、地雷战、红星闪闪、……之类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当然看电影也不是每个人都看,那些买瓜子的小年轻们就趁这个时候和还没过门的小对象在研究吃瓜子的事……

    老年人,结过婚的成年人,都很认真地看电影,小孩子则看不了多长时间就聚在一起胡闹去了……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电影放完就陆陆续续地散场,找小孩的找小孩、找凳子的找凳子、有些则同放映员打听下一次放电影是什么时候。

    多半孩子都会在投影机的镜头前打闹,荧幕上也会出现孩子们打闹的身影。直到投影机关掉后,广场上的人才渐渐少去……

    同路的、顺路的都一起重新走在回家的土路上,手电筒的光零零散散的散落在村里的小路上,一路上也大都是议论电影的精彩内容。有些人还会模仿一下精彩的电影对白……有说有笑各自回家。

    电影是生活的一部分,看电影也是那些年部分人的生活。

    没有那么多的忧愁,没有那么大的追求,当时的人只为走几里路看一场实实在在的电影,这就是当时的追求……

    追求一部最朴素的电影,追求那个时代最美的年华。

    时光飞逝,再也找不回那时看露天电影的乐趣,即便后来有露天电影,怎么也比不上孩提时看过的电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