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农村
繁体版

第五回:背包回家

    服务八年的公司倒闭了,强哥去了当初带他入行的师傅那里,师傅姓王,比强哥大几个月,虽说是师徒关系,但相处很融洽,当初带他来宁波的时候,一直就跟随王师傅学习技术。

    大概一算,强哥自己来宁波也十多年了,而王师傅通过自己的努力办了属于自己的的工厂。生意很好,正是缺人的时候,自己知根知底的人当然最合适。

    像王师傅的这种工厂,休息的时间很少,除了过年、重大节假日几乎没怎么休息,在外打工创业的,挣得都是辛苦钱。加之王师傅的工厂做的东西保质保量,深得当地各企业的认可,生意自然比同类型的工厂更好。

    较之前的公司有单休,强哥多少有点不适应。而现实中作为打工的人来讲也没办法,毕竟就是为了挣钱过日子。顺其自然地也就做了下来,生活原本就这个样,多少打工人已经做了示范,跟着干就行了,重复着重复的日子……

    正如强哥自己写的文字所述:

    黑夜总是在追赶白天的太阳

    太阳也在找寻它还未曾铺满阳光的地方

    而黑夜就是它遗漏的橱窗……

    当橱窗打开便没有黑夜的时光

    白天与黑夜总是在不经意之中擦肩而过……

    类似黑夜与白天的纠缠,生活中有很多……

    理想与现实也是如此

    彼此之间明知道不能相遇,却始终在坚持

    看似轮回却是轮回,轮回究竟还有几回?

    外面历练十几年,行业技术也有很大的修为。本应是顺风顺水的最佳时刻,然而事与愿违,强哥他父亲身体出现了问题——经诊断是精神方面的疾病,强哥不得不离开一个本可以继续坚守的城市。

    故乡对于每个人都特别亲切,不需要背井离乡去奋斗当然是上上之选,然而对于本该奋斗的年龄却没有背井离乡,那将是一次错误的选择。这是现实中地域经济的差异性决定了劳动力转移路线的属性,回家乡工作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皖南的工业基础当然比不了沿海发达城市那么成熟,自然而然也造就了极低的劳动力成本来服务于这些内陆小企业,对于技术性人才来说将是最大的浪费。

    可供选择的平台太少,有,也没有理想的工资待遇,强哥回乡以后才知道有很大一部分技术型人才都是因为家庭原因被迫回乡。回乡的时间长了,结识的机械行业技术性人才越来越多,彼此之间谈的最多也是对于现状的无奈。有的被迫改行,有去开车运矿的、有去做小菜贩的、还有直接去工厂两班倒做普工的、……生活所迫没办法。生活它打败了一切!

    一切的一切所造成的企业招工难和技术型人才找工作难的不对称矛盾,迫使强哥组织了一个机械行业技术型人才的微信群,都是返乡的技术型人才。虽然收效甚微,但多少给大家带来一些便利。

    说实话,一个行业的成长最离不开周围配套设施的鼎力支持。所有的一切都不能满足现有条件,可想而知强哥这般回乡人的窘境。

    频繁地更换工作,导致生活的拮据性越来越加剧……

    路在何方?

    所有人都在期待……

    多愁伤感,日月更迭。

    强哥回乡所遇所想多了,自然就多愁伤感,不免跟文字有了一些亲近,他觉得文字很真实,很会拉住人。写的一些文字表达的意思别人也不知道,大致的意思感觉就是千里马没遇上伯乐。

    从强哥的朋友圈找到一篇记录如下:

    ——恭迎七月——

    一衣带水,

    肤发从前。

    落了发,

    日月终归少年。

    陌道纷纷扰扰,

    河水埋青草。

    清流石涧出,

    浑浊世人仙醉了。

    凄崖绝壁,

    兰花独居一角。

    看得出来此阶段的日子,他很文艺却也孤独……

    经历总是让你熬过去才会有彩虹。

    “拿得起,放得下”真正有几个人能做到。

    角色的转变,空间的转变,往往会激发更多来自思想深处地灵感,会迸发普通人所没有的那种体验。

    回乡有乡村的风景、有乡村的人情世故。看得多了,想得自然也多,能够瞬间悟道的东西也就不那么飘忽不定了。

    ……

    接下来的故事,农村将是强哥的人生大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