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的智慧
繁体版

我的少年时光(一)

    我从小就是生活在一个传统慢慢向外面接轨的布依族小村落。童年的生活是苦涩而美好的。1岁到5岁是我童年最快乐的时光,每天不是在田间玩耍就是地头嘻戏,没有所谓的学前班,除了吃就是玩。我童年的早教的老师就是大自然,因为它慢慢的让我们从小就认识到了世界的残酷,看透了人心冷暖学会了坚强。

    我记得农闲时,爷爷带着我与姐姐在家里面玩耍,父亲与母亲他们编织凉席,然后给我看“花书”(一种特定的时代产物,小故事会,有人物绘画与文字讲述一个个故事和现在漫画差不多),那时候我只看人物,看不懂其中的文字,也可以一看一整天不哭不闹。

    我记得我家看房子门前,建有一个猪圈,是我父亲用水泥把顶上全部整平了,用来晒谷子用,在四个角用几根大竹子,然后中间用几根竹子捆绑好,平时用于晾晒衣物。

    小时候我很皮,我记得也是三岁的时候,我看到我姐姐与堂哥堂姐他们一起他们在我家的牛圈上,用手吊竹竿荡秋千玩耍,然后我也想加入,奈何那时候我个子不够高够不着,然后我就叫我姐姐抱我上去用手吊着玩耍,但是那时候力气太小,一不小心就掉到猪圈侧面的排水沟里面,里面全是乱石,头上开了很大一个口子,然后我就记得我姐姐被打的很惨。然后父亲连夜送我到广西金城江(就是现在的HC市)进行治疗,很多的过程我已经记不清了,我只记得吃了一种味道独特的跌打丸,终身难忘。

    也就是从那以后,我基本每年都会受点伤,就像长不大的药罐子,4岁以后,我和姐姐开始帮助家里分担一部分农活和家务,简单点就是开始放牛,砍柴,炒火做饭,好像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好像生来就会的一样。在做饭这方面我没有什么天赋,我姐小时候炒菜一学就会,而我总是闹不明白,我现在还记得我做的第一道菜(西红柿炒鸡蛋),我高兴的拿给在地头干活的父母吃,结果父亲淡淡的说了一句没有盐,下次记得放,不过后来我就再也没有下厨的机会。

    那时候每家都有2,3个孩子,一个寨子一大堆孩子,一起玩游戏,因为那时候的游戏都是一起玩的,也不是没有一个人的玩的游戏,比如铁环,但是我整个童年到底没有一个属于我自己的铁环,每次都是和别人借,借的多了也就不玩了。

    以前没有打米机,父母就会前一天挑着稻谷拿到隔壁寨子的水磨坊等候磨米,第二天再挑回来,有时候不够吃就会掺杂一些玉米一起住,但是我印象中,也没吃过几回。

    我是天生的左撇子,从我记事起(一般人3岁开始有记忆),我基本做什么事都是左手,我最开始夹菜就是用左手,夹一次父母亲就用筷子打一下手,让我换右手夹菜,我已经记不清楚为了用右手吃饭夹菜左手被打了多少回。我小时候也一直闹不明白为什么我的右手不如左手,父亲也不说,只是说让我用右手吃饭,后来爷爷说他以前也是左手吃饭,于是给我示范了左右手都可以熟练吃饭夹菜,我开启了我这一生最初的学习之路—锻炼右手,协调左右手。我还走不稳的时候就开始最初的学习,比说话还难,直到现在我右手夹菜也不是很稳。

    不管是什么农具、厨具,刀具等等制造的都是方便右手的使用,我不管使用什么工具都不顺手,自然的干什么活都比别人慢,我那时候就感觉到这个世界对于左撇子有浓浓的恶意,于是我学了隐藏与平衡,吃饭之类的用右手,砍柴,切菜等用力的左手,慢慢的习惯了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也知道了自己的特别,家上家庭环境,性格自然是木讷的。

    5岁以后,家庭突变,姐姐去读书了,就在外婆家的村子里面(尧所村小学现在已经改成村委会了,依稀可见当初的模样),父母整天整天的忙活,而我就一个人和爷爷在家做一些放牛割草的活路。

    童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玩水,不知道是不是天性,小孩子天生近水,那时候学习游泳都是父亲抱着我的腰,然后让我的四肢使劲打水,而父亲会悄然间放手,就这样一段时间就会把你往水里面扔让你自己扑腾,在然后慢慢的就学会了,童年的泳姿,不外乎狗刨式、猪刨式,所谓青蛙游,小时候为了游泳挨了很多顿打,但还是高兴的,悲伤的我小时候最好的玩伴不幸落水走了,其他小伙伴的我和他们都玩不来,从那以后我就在也没有在他游泳的地方下过水,因为害怕,从那以后我对于游泳就更加的警惕,有了分寸。

    没上学之前我也和我姐姐一起去过学堂,也在村口等候过姐姐放学,我和姐姐也有打闹,因为父母亲比较偏爱我,因为在农村小的犯错,不问缘由先打老大,这是常规套路,老大挨揍,必然的就会打小的,小的打不过,告状还要被打,就只剩下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