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的智慧
繁体版

我的父亲与母亲(一)

    在我的印象里,爷爷不怎么爱说话,但是他会想着法子逗我笑,那段时光也是我童年最快乐的时光。

    从我记事起,爷爷爱喝酒几乎顿顿不离酒,听老人们说,自从我奶奶过世以后,他回到老家以后,就开始有事没事喝这么一口,也许是战争的创伤(抗美援朝退伍回来,落下的风湿病,喝酒御寒),也可能是现实的打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喝口酒缓一缓,这样不会太难受。

    他很感谢命运,让他完好无缺的从战场上走下来,又让他娶妻生子,可是偏偏命运又捉弄了他,把他的心伤透了,至此顿顿以酒相伴,以求得内心片刻的宁静。

    那时候我爷爷虽然已经辞职,由于因功退役,每个月都有津贴和补助,日子过得还不错。而我的父亲就这样喝着我姑奶奶的奶水一天天的长大。

    父亲是在上世纪60年代出生(也就是1966年),爷爷给他取名柏林,没有用他们那个辈分的字,所以取这个名字,可能有有地瘦摘松柏,家贫子读书之意,希望他能像松柏一样茁壮成长,也可能是为了纪念二战的胜利。

    我的父亲不怎么和我说他童年的往事,而我也只是从我父亲的只言片语中了解他的童年,而我的父亲是一个性格内敛,有底线的人,怎么说呢!一个男人的底线,凡是触犯到他的底线那必然是一顿狂风暴雨,这是我无数次经过狂风暴雨,得出的血的教训。

    由此可见,一个见证过生生死死的人,他表达爱的方式往往与众不同,所以也可以想象出来,我爷爷的教育方式,必定与寨子上有孩子的同龄人的教育方式大相径庭。

    因为他知道我的父亲从小没有母爱,所以他会给予我父亲更多的爱,可是一个军人你叫他如何表达他那如山一般的爱呢?那就是给他最好的东西,只要不触及底线,什么事都没有,从我母亲得口中得知,父亲年少时期,风流倜傥,喜爱与人结交,有江湖任侠之气,没吃过什么苦,不谙世事。

    父亲也曾求学,止步于初中,我父亲说的他可以读高中的,不愿去读,而后辍学每日玩耍,爷爷看不得父亲游手好闲,就想给他找一门婚事。

    而后,在我父亲弱冠之年,也就是1987年左右,爷爷给父亲找了一门亲事,那个年代虽说婚姻自由,可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个没有谈过恋爱的少男少女,结为了夫妻。

    我的母亲叫姚淑娟,1967年出生于荔波县洞塘乡尧所村上寨(也就是同村的另一个寨子)家中兄弟姐妹7人,家中排行老大,干活非常厉害,性子也凶,听说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找个厉害点的能干的好让我父亲安分起来,我爷爷才给我父亲找了这么一门婚事。

    母亲小时候的事情,也曾听她讲过,家中弟弟妹妹众多,生活条件不好,母亲小学三年级早早的辍了学,回家帮忙开荒耕种。

    曾听母亲讲过说父亲年少时期,交过一个女朋友,但是具体的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只记得,当初我母亲叫我在学校打听一个人,没有一个具体的名字,说比我小一届,听说是那个女儿的儿子,我妈说叫我去给他一个教训,我那时候的表情很是惊愕,到底我也没找着母亲说的那个人,我母亲说我不够用心,你可以想象因为这个原由(姑且称之为怨恨)让一个母亲教唆一个孩子去打架我被教唆去打架,这股子怨气必定很重,所以这里面有故事。

    父母结婚之后,母亲说父亲的的性子依旧漂浮不定,一直到我姐和我的出生,1989年我姐姐的出生,我1990年我出生了。

    这里面还有几个小故事,不是,因为这个事情我母亲说了我父亲大半辈子,而我父亲从不反驳,那就是有一点重男轻女,母亲说怀我姐姐的时候,那时候家里面条件还凑合,还有鸡蛋,但是母亲就是吃不下,结果全落进了父亲的肚子里,这里还有故事且按下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