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枕山河
繁体版

随笔 有关苦难

    咱们中国人有一个特点,这是自小养成的。那就是在许多事情上总是先人后己,可以说是礼让,可以说是为他人着想,可以说是爱家爱国爱人民。不论怎么说,都像是传统美德。

    延伸到实际的事件当中,不论是政治事件还是社会事件,中国人民总能展现出强大而坚韧的一面。比如抗洪,抗灾的时候,解放军战士们为了保卫人民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有时候可能几天都没什么时间睡觉,最后能够休息的时候,条件可能也供应不上。因而每逢稍大些的天灾的时候,经常会有许多解放军战士们疲惫劳累,浑身污渍昏睡在地上,墙角等地方的照片流传出,令人钦佩。

    我个人判断其中的原因,觉得这种敬佩和感动来自于“牺牲”,战士们牺牲了个人的许多东西,时间,精力,乃至于生命,去成全了与自己个人无关的事情。但同样的,值得赞扬的事情是战士们愿意牺牲的奉献精神,而非是在奉献的过程中遭受的苦难。

    活了二十多年,我偶然间察觉过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在许多事情上,人们喜欢强调自己所遭受的苦难。比如说单相思的人喜欢自己感动自己,这就是强调苦难的行为之一。对自己种种所谓的“付出”反复强调,以此来证明自己明明遭到拒绝却仍旧在纠缠对方的恶劣行为是高尚的。可这两者有任何的关系吗?

    这个论证的逻辑实在有趣,就像是判断一道题做得对不对,依据的不是答案的数值而是做题时付出的努力有多少一样,匪夷所思,但却出人意料的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类似的语句还有用“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吗?”来反驳别人对于一位明星演技的评价。谈论一个人演技的好坏,好似只需要看作品便可,为什么要扯上所谓的“努力”呢?倘若那些个流量明星真的如粉丝所说的那般努力,这句话能证明的好似也只是此人的确在演戏方面没有天赋而已。

    总结下来,到底为什么人喜欢强调自己的苦难?我个人认为这是因为人本质上是趋利避害的,厌恶损失。如果消耗了许多成本在上面,也就是“受苦受难”了之后,自然而然地就希望得到回报。但世界的真相是,并非努力就会有回报,厌恶损失的人彼此团结起来,就构成了苦难的逻辑链。

    大家相互迁就,让损失了许多的人得到一些回报作为安抚,有时候甚至在法院的判决中,也考虑到了两边的赔付能力,让明明该承担全责的穷苦一方获取一些赔偿,这究竟是人文关怀还是规避极端事件,我不得而知。单从结果而论,受难的逻辑竟然能够凌驾于法律之上,让我颇为震惊。

    若是按这个逻辑,当部分人的利益受损的时候,其他人应当奋起维护才是,可近来的事情却并非如此。

    谁知道以后还有什么?

    我去年写随笔的时候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人活在世界上总要先有了点物质和精神的基础才能去做真的崇高的事情。跳过这个阶段是揠苗助长,不可能有好结果的。你要知道喊得最大声的人,自己不见得会身先士卒。无视大多数普通人利益的事情不该成为主旋律,也不该提倡。”

    这是一个很快的时代,再煽情再惊人的消息不到半个月就会淡去。

    我写过,早就写过了,所以这次就懒得写了,若不是今天有人问我,我也不会动笔。

    三年前某次扫黄打非的时候我就说了,我理解,性相关产业在中国现阶段无法合法化,我大清自有国情在此。但拜托扫黄打非的时候能不能打准一点?同人图网站殃及池鱼,几个毛站却依旧好端端的活着,这算什么事儿?

    那时候还有人骂我,说我观点哗众取宠,扫黄打非这么正能量的事情也要发表奇谈怪论。

    现在看明白这个流程没有?扫黄打非的时候,一些个同人站殃及池鱼,你不了解,觉得他们是罪有应得。

    别急,再等等,你会等到的。等到你利益相关的事情被一刀切的时候,你无比愤怒找人倾诉,得到的也会是同样的回答。和你有相同爱好的人发出的声音不够大。你想再去争取一些盟友,却发现很多人早就习惯了。

    在谈及自己利益的时候,喜欢强调遭受的苦难,在谈及他人苦难的时候,却又缺乏耐性去了解,觉得他人的遭遇与自己相比,不值一哂。

    想要争取自己幸福的人,他们微小的诉求被人打着正能量的旗号一批一批地一刀切了,一旁的同胞却犹自嬉笑着,觉得与自己无关,那种无奈的感觉才是最大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