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面虎走江湖
繁体版

第十三章 第2节

    雨天补墙麻烦了,土淋成了稀泥,垛上去就淌下来,得从地下挖出干土,和成湿土,砸到要补的墙上去,补好了,雨天得搭上席子油布,防雨再淋。

    有一张民国时期的老照片,能看出霍元甲家当年房屋的真实状况。那时,霍元甲已经去世多年,霍元甲的妻子王氏与霍东阁的妻子于氏及霍元甲的两个孙子霍雅亭、霍文亭还有他俩的妻子各抱着自己的孩子在霍元甲的老屋前照了一张全家福。这张珍贵的照片让后人看到霍家当年生活的困苦。全家福的背景是他们的土墙房屋,屋墙从上到下看不见一块砖。通常,门口与窗户四周为了牢固防碰撞,富裕一点的家庭都会用砖砌上边沿。霍家房屋的门口、窗户都是土墙口,没有砖。窗户是粗木棱子,糊着窗户纸,窗户上方吊着卷起来的草苫子,是冬天放下挡寒用的草苫窗帘子。屋子上头露出一点屋檐,是高梁秸秆搭盖的屋顶,没有瓦。

    这张珍贵的照片得以保存至今,向后人展现了九河下梢,十年九涝,盐碱地上那时候真实的农民生活。

    怪不得元栋、元卿发牢骚。

    一般的农村房屋,墙下头根基处都有几层砖打底,这是为了防潮,怕损坏屋基。门口、窗户四周也得用砖砌上,为的是防碰撞损坏墙角,也起到美观作用。照片上霍家的整个房屋上没有一块砖,可想卫南洼这里百姓的生活何其艰难。

    霍恩弟父子们与刘振声一直冒雨忙活到傍黑天,才给霍元甲补上了屋角子,又搭好盖好新补上的墙,才算完事了。霍王氏留他们吃饭,霍恩弟说:

    “走啦,一家人还见外嘛。好歹天黑前干完了。”

    天黑下来了,雨还是紧一阵慢一阵地下。

    挂在门鼻上的扫天娘还在不停的扫,雨不停,它夜里也得加班了!

    几天的连阴雨不住地下,霍元甲厨屋里的干柴火快烧完了,为了节省干柴,晚饭没开火,夏天不怕凉,吃窝窝头就咸菜糊弄了一顿。

    夜里,霍王氏老担心补上的墙角子再淋出溜了,屋外哗哗地下雨,揪着她的心,焦虑的睡不着。折起身看看,窗外乏着灰暗的光,啪啪的雨点子被风吹地打在窗棱上。夏天,为了透风,窗户纸撕下来,雨潲进屋里,土屋,土地面,雨天泛着浓重的湿气,加上伏天的溽热,屋里蒸人。这样也罢了,忍忍睡觉吧,该死的蚊子嗡嗡叫着上脸上碰,让人难以成眠,霍王氏拿起蒲扇呼嗒呼嗒扇几下子。

    在小南河较穷的人家,夏天窗户纸也不撕,要不到了冬天还得再糊上,屋里热就到院子里睡,雨天没办法,闷在屋里睡,热得难受,睡不着就坐一夜,总比再花钱买窗户纸强。

    霍元甲走回家,趟了二十多里水路,乏了,睡得沉。霍王氏睡不着,叫霍元甲:

    “他爹!你看看墙角子去,雨一个劲哩下,淋突撸了。”

    “咋呼嘛,睡觉哩!”

    霍王氏推他。

    “你这个死猪!屋子淋塌了看你咋睡?”

    “行啦行啦,睡一觉再看吧,搭盖哩严实,不怕。”

    女人心窄,雨下了一夜,霍王氏一夜没大合眼,把霍元甲叫起了好几回去看墙角子。她嘴里还嘟噜着,给天爷爷烧香白嗒了,扎个扫天娘,一会不停地扫,不管用。他奶奶个脚,这是咋着了,雨还会住下不?

    屋漏偏逢连阴雨,谁摊上能不心焦。

    现在,在小南河村也能看到霍元甲家的院落,如果霍元甲当年在卫南洼能有这样一座宅子,他得是个拥有百倾良田的大财主,他哪能大年根子底下挑着柴火跑二十里路到天津去卖柴?

    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那套演绎霍元甲的电视剧在大陆播出后,又把上世纪初的霍大侠复活了。有不少热心观众亲赴大侠家乡寻故,当地政府感到霍家后人住的土屋小院子与大侠精神不匹配,把民国照片上的那个土墙土屋院落拆除,在原址上盖成了屋墙院墙都是一色青砖的四合院瓦房,搞成了霍元甲故居兼纪念馆,不过这与霍元甲留下的祖屋那是两码子事。

    从霍家的家谱上看,由霍元甲这一辈上溯六世,霍利通那一辈人才来到小南河。霍家原籍在HEB省东光县北安乐屯村。霍利通兄弟三人,都是自幼习武,因为受到当地一位告老还乡的县令欺压,三兄弟自持有武艺不屈服,在反抗争斗中打死了人,为躲避官司,都举家外逃了。兄弟仨逃到静海县,霍利通在小南河落下脚,一个兄弟在静海县闫琢村落了脚,那一个兄弟也就是闯大祸的事主,逃去东北躲远了。俗话说,“出了关,没人撵”。关,指的是山海关。霍利通定居下来就没再挪窝,这就是霍家后人耿耿于怀落户穷地方小南河的原因。

    秋尽冬初,大水下去了,转眼寒冬来临。

    水退去后,倒是能在满洼里捡些鱼虾,这是不花钱的美味,可是,能吃几天?

    翻看天津的史料,九河下梢这个词语频繁出现,对于后人来说可能就是个概念而已。那时,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来说,九河下梢带给他们的却是无尽的苦难。

    九河,指的是南运河、北运河、大青河、子牙河、永定河五条干流及汇入这五条干流的几条较大的支流。从地图上看,五大干流及汇入它的无数支流如一把折扇,天津地区正好处在折扇的把柄之处。华北平原上众多河流通过各条支流汇入,流进五大干流,进入海河流到渤海。一下连阴雨,大水从各条河中溢出,天津地区就成了一片汪洋。这就是九下梢的“景观”。

    天涝,如果在别的地方发一场大水,不长时间水就退去了,对庄稼的收成也就是耽误一季,耽误不了下季的耕种,损失的是一季。而在九河下梢,耽误的是两季,甚至是三季。当季的庄稼淹了,没有收成,水退不下去,第二季种不上也没有收成,等水下去后已到了冬天,华北的寒冷把土地冻成一块冰,水分蒸发不了,开春后冻土化开再慢慢干透,春播这一季又得往后推,还能种好了?人一天不能不吃饭,咋办吧?卖儿卖女,什么力量能把亲骨肉分开?就是这种灾,明白了吧!

    这场大洪过后,据后人的推测,天津地区灾民在八十万左右,失去家园的人不少于十万。

    天寒地冻,北风狂吼,从一片片冰、一片片冻土的原野上掠过,退水后的九河下梢之处,成了冰野。

    庄台子高的村庄大水泡不到房屋,被雨淋坏淋塌的屋子还能修好盖起来;庄台子矮的村子被大水冲得房倒屋塌;没庄台子的村庄都被大水夷成了平地。无家可归的人急着找个遮风挡寒的的地方,哪里有建筑物哪里就成了人的聚集处,人们不知道到了那里是啥样,至少,高墙大院外头能避避风,有善人不忍心看着你活活饿死,备不着能给口吃的,总比在没人又没了家的地方等着饿死冻死强吧?

    持续冻饿的残酷,消磨掉了人的意志。死,甚至成了一些人的期盼,老弱病之人都挥手弃世先去了极乐世界。荒野里到处是死人,光溜着身子,冻成冰棍一样的尸体,他们身上的棉衣早被活人扒光了。在不被饿死就被冻死的时候,棉衣仅次于吃的东西,那会儿,还能喘气地人,就是两样事儿,找吃的和往身上披、裹,能穿暖和了就烧高香了,不这样就别想再喘气了。

    横在地上的是尸体,站着的是逃难的灾民,能站着的谁也没法管躺下的,就是自个的亲人也管不了,只能给他或她裹裹整整穿在身上的衣裳,挥泪离去,看不见不痛心。谁还顾得上找锨镐埋死人,就是他们手上有工具,谁还有力气能把冻土刨开?转眼,他或她身上的衣裳就被人扒个净光。

    霍元甲本打算这回回家不再去脚行了,这场洪涝也逼得他没了退路,眼下家里面临缺粮断顿,小南河有的人家扒树皮吃,当柴火烧的玉米芯子都成了好东西,磨碎当粮食吃。霍元栋把粪坑翻了个遍,早先扔里头不吃的坏萝卜、坏地瓜又扒出来,洗巴洗巴煮熟吃,他家过不了几天也得吃树皮了。霍恩弟见霍元甲待在家里不回天津,问他咋回事,霍元甲给爹商量半天,没別的出路,再回脚行吧。爹还是那句话,在那里自个不作恶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