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繁体版

485 墨侠(1)

    墨侠(1)

    墨家创始人,墨翟,墨子。他出身底层,算是低级阶层的代表。但是墨子有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倡导兼爱非攻。墨家有着独立的组织结构,是一个纪律严明的集团。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亦见义勇为。中国文化中的侠义精神,差不多可以说传承自墨家。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不正是墨家兼爱的体现吗?

    先秦诸子,以儒墨为最,一时为显学,秦汉以降,儒学被奉为正宗,墨学神秘消失。有人说“墨子之学,亡于秦,西汉时莫得其详”。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家自然被官方抑制排挤,没有生存空间,因为墨家是强烈站在儒家对立面的。“孔子之徒为儒,墨子之徒为侠”——鲁迅。墨家兼爱,儒家仁爱,二家水火。孟子更是直斥“天下之言,不归杨,而归墨,杨氏为我,则无君,墨氏兼爱,则无父,禽兽也”。骂的很厉害。“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意欲操纵儒术的汉武帝当然不会放过墨家。墨家神秘消失不是应该的吗?

    儒家仁爱是有差别的,有等级的,最根本的还是要为背后的“礼”来服务,而墨子的兼爱思想否定儒家等级,主张平等,倡议“天下人皆相爱”,反对特权,为底层民众发声。

    统治者的抵触与排挤,墨学消失了,但是墨家的精神犹在。墨子主张“有力助人,有财分人,有道劝人”,这种兼爱精神恰如太史公的游侠“赴士之厄困”是符合的。墨子所谓“言必信,行必果”正是这种侠义之风。

    墨子止楚救宋,就是兼爱精神的体现,就是非攻的倡议。为天下墨家之徒“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战国以后的侠士基本上延续了墨家的这一传统。或排忧解难,或杀身成仁的献身精神,但是统治者以为“侠以武犯禁”。汉以后“侠”便几乎在史料中找不到影踪了。但是侠士精神却扎根在社会底层,成为中国民间的独特的文化。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就是墨家兼爱的精神表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