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繁体版

465 出奔

    《楚世家》·昭王·出奔(下)

    十年冬,吴王阖闾、伍子胥、伯嚭与唐、蔡俱伐楚,楚大败,吴兵遂入郢,辱平王之墓,以伍子胥故也。吴兵之来,楚使子常以兵迎之,夹汉水阵。吴伐败子常,子常亡奔郑。楚兵走,吴乘胜逐之,五战及郢。己卯,昭王出奔。庚辰,吴人入郢。

    吴二公子逃亡到徐国和钟吾,吴王要求将二公子遣返不得,于是发兵败徐与钟吾,二公子奔楚。这时候吴国上下同仇敌忾,一致向楚。伍子胥组建游兵,分批袭击楚国,楚国不堪其扰。楚给予吴国二公子的城地很快被吴攻破,二公子被诛杀。伍子胥大仇未报,不甘心退兵。

    但是以吴国之力,长途袭楚,面临着战线拉长后勤不能供给的困难。这种态势下,突然有了意料之外的转机。蔡国、唐国与楚有了矛盾,这给了吴国分化离间的可能。

    事情起源真有意思,蔡国唐国本是楚国的盟国,但是蔡国主和唐国主都因为不舍得名贵宝物,被楚令尹拘押在楚——

    唐成公朝见楚昭王。他骑去两匹宝马。楚令尹囊瓦想占为己有,唐成公坚决不给。于是囊瓦将唐成公扣留达三年之久。唐国人为救唐君不惜违背唐君的意愿,偷走骕骦马献给囊瓦,唐成公得以脱身。

    蔡侯朝楚,身边携带华贵的皮衣,囊瓦索要皮衣不成,同样扣留蔡侯三年。蔡侯被迫献出皮衣玉佩,返国后蔡侯决心雪洗这次耻辱。

    蔡、唐二人离楚后发誓,天下诸侯,无论谁,如能伐楚,甘充前列。并求晋人伐楚。晋国组织诸侯在召陵会盟,商议伐楚。但这次会盟毫无结果。于是蔡昭侯派公子到吴国做人质,央求吴人讨伐楚国。经蔡昭侯牵线,吴、蔡、唐三国组织了一个以吴为主的反楚联盟。吴师的补给由蔡国和唐国分担。

    这样一来,吴国的兵力有了后勤保障。吴国不宣而战。伍子胥带吴国精锐,闪电奔袭,打得楚国措手不及,直捣楚国的腹地,楚国军队溃散奔逃,吴师进逼郢都。楚兵走,吴乘胜逐之,五战及郢。己卯,昭王出奔。庚辰,吴人入郢。

    之后,千古流传的伍子胥复仇故事,掘墓鞭尸——

    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後已。

    ——《伍子胥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