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繁体版

453 政变

    《楚世家》·楚平·阴谋家(5)

    初,灵王会兵於申,僇越大夫常寿过,杀蔡大夫观起。起子从亡在吴,乃劝吴王伐楚,为间越大夫常寿过而作乱,为吴间。使矫公子弃疾命召公子比於晋,至蔡,与吴、越兵欲袭蔡。令公子比见弃疾,与盟於邓。遂入杀灵王太子禄,立子比为王,公子子晳为令尹,弃疾为司马。先除王宫,观从从师于乾谿,令楚众曰:“国有王矣。先归,复爵邑田室。後者迁之。”楚众皆溃,去灵王而归。

    太史公的这一段详细交待了楚灵乾溪之难的缘起。

    人物:常寿过(越国大夫,受过楚灵羞辱),观起(蔡国大夫,被楚灵杀),观从(观起之子,亡在吴,联手常寿过),公子弃疾,公子比,公子皙。

    政变结果:楚灵所率军队溃散,子比为王,子皙为令尹,弃疾为司马

    截止到这里,最终摘取胜利果实的是子比、子西兄弟二人,对国家无尺寸之功,身边亦无能臣辅佐,又不曾见有过人之行,在外国默默无闻十几年,突然大运天上掉下来,昔日为亡臣,今日成为国主,不觉得太轻易而举了吗?

    这就是公子弃疾的高明之处。楚灵对公子弃疾不薄,兼任陈公蔡公,绝对上的封疆大吏,掌握着北向的要塞,陈蔡在手,天下我有。楚灵的野心便是东向伐吴解除后顾之忧,然后举全国之力北上灭周,实现楚国历代先君想完成但没有完成的宏伟大业。一旦伐吴大胜,挫败吴国,或者臣属吴国,楚国可谓是无敌天下,这个时候楚灵雄霸天下,可算是楚国有史以来独一无二,楚国内无人可以撼动。

    为了避免楚灵威望日隆,反动的势力一面在伐吴的道路上设置障碍,甚至楚灵率领诸侯联军都不能打服吴国,几次伐吴都不能称心如愿。联军伐吴的第二年,楚灵铲除了军队中的摇摆势力。要知道,这样的结果会导致国内政治力量借以兴风作浪,鼓噪不利楚灵的舆论。国内越是这样有不同的声音,楚灵越是需要对外的战绩来鼓舞执政的自信。

    楚灵十二年可以说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国家利益,披坚执锐,对外用兵,他大概也感觉到国内国际上对他的怨言,可楚国要兴盛,要雄霸天下,非如此不可。

    灵王次於乾谿以待之。王曰:“齐、晋、鲁、卫,其封皆受宝器,我独不。今吾使使周求鼎以为分,其予我乎?”析父对曰:“其予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荜露蓝蒌。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周今与四国服事君王,将惟命是从,岂敢爱鼎?”灵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今郑人贪其田,不我予,今我求之,其予我乎?”对曰:“周不爱鼎,郑安敢爱田?”灵王曰:“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吾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诸侯畏我乎?”对曰:“畏哉!”灵王喜曰:“析父善言古事焉。”

    乾溪对话,与其说是楚灵的志得意满,倒不如说是楚灵隐隐觉得兴楚之路艰难太多,他应该会意识到有很强的政治力量不喜欢看他成功,伐吴是必须的,明知道很多掣肘也要去做,只有伐吴才能北向,才能问鼎中原,甚至瓜分周鼎。楚灵想不到,导致自己失败身亡的是自己最仰赖的兄弟公子弃疾,也许楚灵并非完全没有所料,但是公子弃疾的势力很大,自己又无人可用,从国家利益角度上说,任弃疾为陈公蔡公比较看更有控制力,毕竟陈蔡两国复国的势力也不小。

    击败楚灵的恰恰是蔡国亡臣,这背后有没有公子弃疾的操控,很值得怀疑。弃疾带兵镇守边境,竟然能让一个观从来往自如,穿针引线,形成反对势力,如果没有公子弃疾的参与,会那么容易吗?更让人怀疑的居然从国外召回子比子西,有大功臣弃疾不用反而用子比,凭军权在身、战绩赫赫的弃疾,甘愿拱手将王位让给籍籍无名的子比吗?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这场政变需要一个背锅的,子比是最合适的人选。

    令公子比见弃疾,与盟於邓。遂入杀灵王太子禄,立子比为王。

    做事的是弃疾,承担责任的是子比,国内都是自己的势力,国外早已暗通陈蔡复国,又有中原诸侯的口碑,楚灵之败已在弃疾掌握之中。

    平王以诈弑两王而自立,恐国人及诸侯叛之,乃施惠百姓。复陈蔡之地而立其後如故,归郑之侵地。存恤国中,修政教。吴以楚乱故,获五率以归。平王谓观从:“恣尔所欲。”欲为卜尹,王许之。

    弃疾以乱立。

    太史公非常敏锐的指出“弃疾以乱立”,“平王以诈”。鼓动政变的观从得到楚平的承诺:恣尔所欲。大事已成,你想要什么都可以。不是昭然若揭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