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繁体版

317章 不屈民族(完)

    不屈向上的民族

    《大秦本纪》(完)

    从秦孝公到秦王政

    一、天下纷乱

    春秋末年,周王室衰微。诸侯各以力相征,强凌弱小,攻伐不断。你方唱罢我登场,诸侯会盟,政由霸者,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一片乱纷纷。诸侯内乱,臣弑其君,屡见不鲜。齐桓公始霸尚能尊王拥周,其后晋文公召周王,秦穆公霸西戎,庄王问鼎,宋襄公仁义之战一败涂地,礼乐崩毁,天下各行其政,诈伪频仍,用人以才,至于战国,尤为甚之,七雄林立,天下无共主,相继称王,大周名存实亡,苟存乱世。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各家学说纷纭,争鸣诸侯,于是乎中国文明史上灿烂光辉的一幕拉开了。

    二、秦晋冤家

    秦晋毗邻,秦有国以来,边境相争几乎没有间断。秦穆公晋文公在位时,彼此融洽,边境安宁,史称秦晋之好。两位之后,秦晋陷入无休止的攻伐战争状态,互为世仇。秦霸天下的路上,遇到晋国强有力的阻碍,直至晋国内乱,分韩魏赵,势力瓜分,秦得以纵横其中,各个击破,东进中原,这其中秦孝公继穆公以后再次强势崛起,广纳贤才,变法强国,始皇天下一统得益于孝公一系列改革,甚至可以说,周秦之变的源头正是来自秦孝公的锐意改革,也可以说中国史上最激烈的一次文化冲突,影响了其后两千年的中国文化,在这次文化变革中,儒家系统彻底完败,尽管有后来汉武的罢百家以儒,实际上儒家真正的核心已丧失殆尽,君子儒的精神不再,小人儒大行其道,外儒内法成为其后历朝历代的不二选择。秦孝公引发了中国史上第一次剧烈的文化革命。有人说,中国史在秦霸以后已经没有了,因为文化没有了。

    三、孝公发愤

    孝公立时,已二十一岁。其时,周室卑弱,天下强国有六,齐楚燕韩赵魏,诸侯之间相争相并,乍合即分,秦处雍地僻远,诸侯不与之会盟往来,视为不开化的一族,野蛮民族,即“夷狄待之“。孝公以为耻,于是诚求天下兴秦之才,欲续穆公遗业,壮秦声望,于是颁布求贤令。

    四、求贤令

    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这份求贤令,恳切至诚,远慕秦穆公勋业,痛心穆公之后秦室内乱,导致国力渐衰,在与邻敌晋国的争端中落于弱势,尤其是晋会集各诸侯一致向秦,秦败,更让秦在诸侯国的地位减弱,皆以戎夷视秦,从骨子里视我如蛮夷,所谓卑秦。这些事件深深刺痛到孝公,秦人的倔强与孤傲,秦人几百年为国荣光的豪迈令孝公不甘心,于是求天下贤。

    求贤令一出,六国英才纷纷向秦,于是有卫鞅者。卫鞅来秦,彻底变革秦政,秦国日盛,挥鞭东进,统一天下的战马奔腾,席卷诸侯,六国竟不敢正视。孝公知卫鞅用之而不疑,奠定了秦国铁马踏江山,天下归秦的坚实基础。乃至秦虽亡,秦法仍在,百代沿袭秦法治国,孝公不亦伟哉!

    五、助秦者非秦人

    秦孝公,

    力排众议以用商鞅,变法强秦。孝公十九年,天子致伯。孝公死,商鞅罪。然而秦仍用商鞅法。商鞅,卫鞅,卫国人。

    秦惠文王,

    张仪,魏国人。相秦。游说诸侯连横亲秦。

    秦武王,

    甘茂(楚国人),破宜阳,“以窥周室”

    秦昭襄王,

    穰侯魏冉,魏国人,举白起,东向无敌,诸侯敛手而事秦。

    范睢,魏国人,相秦,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远交齐而近攻韩魏

    秦庄襄王,

    吕不韦,卫国人,相秦,组织编纂《吕氏春秋》,兴兵向周、赵、卫,为后来的秦王嬴政兼并六国打下坚定基础。

    秦始皇,

    魏缭(魏国人),辅助嬴政灭六国;

    李斯(楚国人),谏《逐客书》,灭六国有功,天下一统,参与制定礼仪制度,法律,统一文字度量衡,李斯的主张影响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制度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