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北的心
繁体版

(5)史正才去建水寻找失散多年的弟妹

    太阳照着建水这座有历史悠远的古老城市。古朴、低矮的二层木结构店铺旧房,沿着石板路街道两侧排列延伸而去。便装的史正才挎个小包袱,瞧着手中信封的地址,顺着石板路街道东张西望,寻觅着店铺上的招牌。他走一街又一街,穿过一巷又一巷。他突然眉毛飞扬眼晴放光在一家店门招牌上看到“临安红陶土陶器瓦货坊”几个字。

    他疾步过去跨上石坎进入摆放着无数陶瓷瓦货的店内,拿信封向一位正在柜台里看账本的店员询问,店员看了信封、听他讲后摇摇头、摆摆手。史正才紧张而郁忧地盯着他。那位店员将半个身子伸出柜台,指着外面夕阳西下、浮云山影处说了几句,史正才方喜笑颜开,他鞠躬点头谢过店员后,匆匆赶路。

    建水城郊外、水田相连、道路纵横。咚咚马铃声传来,车老板扬鞭马儿奋蹄,史正才坐在小马车上颠波。车外景致不断变幻着,太阳渐渐躲进山脊只有夕阳余辉映在西方半边天际。赶马车的小老头停住车,用马鞭指着前面的村庄说道:“这里就是瓦窑村。”

    史正才付钱下了车。他望着前方两个高出屋顶的冒烟烟囱走去。天色渐暗下来,冒烟的烟囱越来越近了,他越发神采焕发。

    进了蒙笼的庄子转了两个弯,只见蒙笼的村路上铺了一层淡黄色的菜油灯光亮,是从一间茅屋半掩的门里透出来,门内传来朗朗读书声。他随声而去,只见小屋人影憧憧,桌上支块小黑板,黑板上写着“工农群众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文字,一位穿学生服二十多岁的年轻先生在油灯前讲课。下面的长凳子、草墩上坐着十多个男女小青年在听课。

    史正才悄悄走近往里细看,瞧了一会、一眼就认出自己的妹妹,他仔细辨清楚后不顾一切冲进去叫道:“妹妹、三伢妹、妹妹、三伢妹……”

    所以的人都吃了一惊回望他。史正才的妹妹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猛然见到自己的大哥。她楞神怔住不动了,突然她丢下书笔跑过来,激动地叫着:

    “大哥,大哥,大哥,大哥你终于来了,你终于来了……”抱住自己的亲人失声恸哭、擂着他大哥的肩头。所有的人都围上来听明白他们之间的关系。

    “原来是她哥哥……”、“她哥哥找来了、真太巧了……”。大家感动着、看着久经磨难兄妹俩,为他们的久违重逢深感叹惜和庆幸。

    史正才迫不及待问:“二弟呢?你二哥呢?”

    三伢妹:“二哥在,二哥分在火窑上干烧窑工。在炉子上上夜班,烧瓦件。我是白天干活计、玩泥巴做碗、做盆、做瓦罐罐等泥坯件的工人。”史正才松了口气。

    年轻先生过来:“你就是三伢妹的大哥?”史正才点点头。

    年轻先生:“我们都听说了,我很了解兄妹三人,祝贺你们兄妹三人苦难重逢。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三伢妹抹抹眼角的泪花介绍:“这是建水建民中学的王华老师,也是我们补习班的老师。”史正才与年轻先生手拉手、手握手。

    李超杰的女友秀华从小青年中挤出:“你从昆明云南讲武堂来?是李超杰的战友?”

    史正才点头:“是,你也认识他?你是……”

    秀华:“我认识他,他好吗?”

    史正才:“他好、他是我们工兵科班的班长。我们吃、住、学习、训练都在一起。”秀华开心地点点头。

    史正才:“王老师,兄弟姐妹们、我现在急着去见二弟,我还有几天假期,咱们慢慢聊,以后我们都是朋友了。”

    三伢妹迫不及待地拉住他的手:“大哥、走,我带你去见二哥。”

    她有礼貌地:“王老师、我请假去一下。”王华老师微笑点头摆摆手。

    镜头:夜空繁星斑斓,瓦窑炉火正旺。炉旁、史正才和弟、妹手拉手共诉亲情。月亮默默地照着三个命运多舛的年青人悲喜交加的泪花和久别重逢的笑容,映照出三个年青人聚在一起的月影。

    镜头:堂屋里,小黑板上写着:“工农群众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三本书放在桌上。王华老师打开“论持久战”。史正才、二弟、三伢妹与小青年们坐在长凳、草墩上听王华老师上课。

    镜头:阳光下,乡间溪河流水潺潺,岸边茂草丛生。土堤上、王华老师与史正才在小路上缓缓而行、侃侃而谈。

    镜头:堂屋里只有王华老师和史正才,王华老师把三本书交给史正才,史正才点点头、严肃地敬了个军礼,郑重地接过三本书。

    镜头:树阴下的农舍一角,坐在凳子上的史正才打开“论持久战”一书如饥似渴读起来。看了一阵端起矮凳上的那碗水喝几口、又认真地看起来。

    镜头:夜晚,透过堂屋的木格窗可见淡淡油灯光下,小黑板上贴着一面镰刀斧头紅色紙旗。王华老师率着秀华、二弟、三伢妹及史正才作入党宣誓,四个人眼中闪着激动的光芒望着党旗。王华老师领誓,四个人跟着宣誓:“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宣誓,永远忠于党,保守党的机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天上的明月照跃着这间窗口闪亮的茅屋。照跃着滇南的村舍及连绵迤逦的山川绿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