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浪潮
随着朝廷颁发诏书,昭告天下,颁发新的科举之制,这股反对废除八股文的浪潮终于达到了顶峰。
广州城内,大街小巷,成群结队的士子涌向行宫,口里嚷嚷着“复八股”、“废新法”、“逐奸臣”,声势十分浩大,引得行人纷纷避让。
林正茂与张子聪在附近找了一间清风酒楼,坐在二楼窗旁,望着街道上打头阵的马守直,不住叹息。
两人最终还是没有劝服马守直,反而被他一顿臭骂,直斥两人枉读圣贤书。
“哎!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也不知皇上会怎样处置这件事?”张子聪满脸忧愁道。
林正茂苦笑一声,道:“当今圣上可不是个轻易服软的主,在广西时杀的官员血流成河,又岂会被一群书生威胁!”
张子聪瞪圆了眼睛,倒吸一口冷气,瞠目结舌道:“难道皇上还要杀......”
“你想什么呢?”林正茂摇摇头道,“我估计杀人倒不至于,但怎么也会杀鸡儆猴,守直怕是难以幸免。”
示威队伍渐渐汇聚到了行宫前,停在了距离行宫百步开外,站在他们前面的便是戍卫行宫的皇帝亲军。
士子们还没大胆到敢冲击行宫的地步,况且望着眼前一排排寒光森森的枪头,还真没人不要命往上冲。
马守直等人带头,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高呼道:“八股不可废!若朝廷今日不收回成命,我等就跪在这里不起了!”
“说的不错!朝廷若真废除八股取士,我等便罢考!”黄智诚继续蛊惑道。
“罢考!”
......
说完,他们身后的士子乌泱泱跪倒一片,挤满了整条街道,一眼望不到头。
不远处,支持朝廷废除八股的一些士子看着眼前的一幕,有的摇头,有的面露不屑,忍不住讥讽道:“真是愚不可及!八股取士竟毒深至此!”
“呵呵!他们只是怕了,一群庸人为自己的前途担忧罢了!”
陈邦彦、黎遂球与好友邝露早就到了广州,他们在为朝廷改革科举拍手称快的同时,也不免为朝廷担忧,不知道皇帝能不能挡住这股浪潮。
此时,士子齐聚宫外的消息早已飞速传入朝堂中,瞬间在百官中引起骚动。
“陛下,您听见了吗?这是民意啊!”有官员脸色涨红,浑身颤栗,激动道,“民意不可违,八股不可废!”
“请陛下收回旨意!”
......
何吾驺这次却好似没事人,老神在在,他倒要看看这位皇帝陛下是否真的要与天下士子作对到底,这可不是一两百人,失了大明读书人的心,又何谈治理大明。
“陛下,如此之多的士子齐聚宫前,后面必定有人指使,臣以为应当立刻将带头的士子抓起来,严加审问!”丁魁楚说完,有意无意朝一旁的何吾驺望去。
丁魁楚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自然不允许科举改制之事再发生反复,否则的话,他这个首辅威望必然大损。
要说这件事背后没有何吾驺指使,丁魁楚是一万个不信的,若能趁机将何吾驺拉下马,那就再好不过了。
何吾驺依旧一副老样子,关捷先却是忍不住,跳了出来,怒不可遏斥道:“荒唐!士子们所犯何罪?朝廷岂可乱抓人?丁阁老此举莫不是要寒了我大明士子之心!”
“他们带头对抗朝廷政策,此举便是罪!”
“倘若朝廷施政正确,他们又何苦反抗?”
“你的意思是朝廷科举改制错了?”
“是非自有公断!”
“此次科举改制乃是经过朝会,众多大臣认可的,他们一群书生懂什么,朝廷政策何时要征求他们的意见?”
......
一群大臣喋喋不休,你来我往,吵个不停。
朱由榔在上面都听得烦了,皱了皱眉头,一言而决道:“够了!朕的圣旨已下,此事毋庸再议!
朝廷改革科举本就是为天下读书人减轻负担,使大明科举更加透明化,更加公平、公正。
他们所忧所虑,朕心里清楚,你们心里也清楚,不外乎因为废除八股文触动了他们自身的利益,说到底他们还是为了自身考虑。
现如今朝廷经已经拟定出一套模拟试卷,将此试立刻卷颁发各地,若有士子在看过试卷之后依旧反对科举新政,不想参加科举,那便不要参加了,朝廷不会因个别人而改变政策。
另外,此次士子集会,妄图干涉朝政,影响极其恶劣,此例不可开。
传旨,将此次带头集会的士子的功名全部革除!永不录用!”
何吾驺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望着高高在上的朱由榔,身体不由一晃,这位皇帝真的不知道这样做的会在读书人中造成多大的动荡吗?这是要自绝于大明士子吗?
朱由榔若知道何吾驺这样想,他只能告诉他一句‘你想多了’。
读书人所求很简单,无外乎一条进入朝堂的路,当一条康庄大道摆在他们面前时,真的还有人愿意走从前那条崎岖之路吗?
行宫外,在马守直、黄智诚等人的撺掇下,士子们的口号越喊越亮。
黄智诚站在最前面,因为太过激动,脸色涨得通红,鼓舞众人道:“诸位请听在下说一句,八股取士乃大明两百年之制,如今朝廷说改就改,可曾为咱们这些苦研多年八股的读书人考虑过半分?
今天朝廷能废除八股取士,谁能保证他日不会又废除新政,朝令夕改不过如此,难道我辈只能默默接受不成?
我们一定要团结起来,让朝廷看到我们的决心,朝廷必须恢复八股取士!”
不得不说,黄智诚还是有几把刷子的,一番大义凛然的话,煽动了不少人,一个个仿佛打了鸡血。
黄智诚双眼炯炯盯着行宫,只觉得浑身热血沸腾,他的前途究竟如何就在今天了。
关捷先早已允诺他,若此次成功,就收他为入室弟子。
黄智诚出身贫困之家,没有名师教导,一步步考上秀才,没人知道他经历过多少艰辛。他清楚自己若没有名师大家指导,也许秀才就到头了,眼前这个机会,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过。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在一众士子千呼万唤之下,行宫大门缓缓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