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来袭:超人出击
繁体版

第十五章 武术和运动

    自打破极限之后,易阳尽管很少刻意锻炼生物力场,但是生物力场仍然以每天3kg左右的力量平稳增长;如果食物足够,锻炼充足,进步更快!

    为了更加了解生物力场,也为了后面的安全考虑,易阳刻意地选择在空中,控制着武器对假想的目标进行攻击和防护。由于需要先抵消自身和全身装备的重力,易阳在空中的余力并不是很足,所以他的飞行速度非常慢,使用武器隔空打击更是显得疲软无力。

    所以,易阳觉得除非以后生物力场可操作的重力大幅提升,否则还是倾向于地面活动较多,不过易阳想到,自己或许不必完全将自己置于空中,自己完全可以抵消一部分的身体重力,再依靠优异的身体条件,就可以做到类似于武侠小说里面的飞檐走壁和踏雪无痕等绝世轻功。

    甚至,易阳觉得自己完全可以以武术这种似幻非幻的说法来示人以目,达到隐藏生物力场的目的。于是,易阳想到更多的是,自己现在应该多学习一些有关武学的知识,否则到时候忽悠别人反而漏洞百出,就不好了。哪怕是骗子,也要有相当了得的专业功底的,提前做功课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不查不知道,一查真奇妙。以前看小说写小说,对这方面算得上了解一点乱七八糟的皮毛,但都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很零碎也不深入。当切身觉得对自己有帮助的时候,易阳就真的肯下功夫去钻研。

    “国术”为“中华民国”所创建的词,意即“中国武术”,国术也是对武术的一种尊称,凸显其强身卫国的重要性。为一种健身、强身、防身的体育运动,特别着重“术德并重,内外兼修”,以“武德”、“武艺”、“技艺”、“游艺”的传统民俗体育运动。

    1927年,国民政法委员张之江发起,冯玉祥、于右任、蔡元培等人呼吁,与南京创立了国术研究馆,称“国术馆组设,原本救国之热诚,以期强种强国,而循至于民众均国术化”。

    慢慢地,它不仅成为全民运动重要之一环,也是国际体育竞技的重点项目之一,为“中华民国”全民运动会的正规竞赛项目,与武术运动有所差异。比赛项目主要分成套路与擂台赛两种,前者为技能表演竞赛;后者则为选手对打竞赛。国术包含武术,被誉为“个人延衍强盛,国家繁荣安定”之术。

    根据中华国术总会的说明,“国术”作为类同于“国画”、“国医”的一个相当明确的概念,是一个以徒手与器械的格斗竞赛为核心的民族体育体系,包括了传统武艺遗存在民间的多个独立项目。

    有拳械套路演练,有徒手和长短器械格斗项目,又将自古以来与武术相辅相成的民族摔跤纳入其中,还包括了与传统武艺有密切关系的射箭、弹弓、毽子和力量测试等项目。

    总的来说,国术就是一个将中国传统身体运动进行整合与系统化的尝试。对于国人来说,国术既是神秘的,但又好像不是那么神秘。

    易阳在上大学的时候,体育这一门科目,里面就有太极拳学习。刚开始,易阳怀着好奇心报了名,学了一整个学期慢动作的24式简化版太极拳。

    当时教授太极拳的老师教得非常认真,非常注意抠细节,加上慢吞吞的动作,一边教一边还在巩固成果,他信誓旦旦地给我们承诺,如果我们学的快,还会考虑教授42式版本的。

    可是最后的结果却是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只能着急忙慌地将24式教完。离开学校之后更不可能每天练习喽,于是易阳很成功地将全部的记忆都还给了老师,易阳现在只能大概记得一个起势和一半的野马分鬃……

    现在重新拾起来,易阳才知道当时学习的时候确实很不认真。知识获得的途径太轻松,总是感觉很廉价,导致从心里上就重视不起来,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吊儿郎当的。

    进入社会才知道在那个年龄段学到的知识,原来真的很便宜却很宝贵,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错过那个阶段,等到再想去学的时候,发现不仅仅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还可能需要浪费更多的财力,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老话一点都不假。

    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由于太极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种,流派众多,群众基础广泛,因此成为中国武术拳种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

    其实,了解之后才知道,国术的入门门槛相当低,但是所谓易学难精,不外如是。别看公园里面的老大爷打太极拳有模有样的,但是他打来打去的,还是在依照拳谱里的一招一式。养养生,疏通筋骨还行,但是想要忽悠住人真的挺难的。

    网上能够找到的国术知识都是最粗浅的版本,既能够达到宣传的目的,又满足了门外汉的好奇心,但真正的传承不可能轻易地得到。

    所以易阳知道,在网上如果真的能只依靠视频讲解就能将一门武术练得好,必须得是那种武学奇才,不是所谓的骨骼惊奇、百脉俱通,而是对肢体动作很敏感,身体的协调能力很好,更要精心钻研。

    很遗憾的是,易阳一直觉得自己的手脚就很不协调,从小学学习广播体操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是比较慢的那一批人;大学军训学习军体拳的时候,更是差点没把教官气死。

    所以,如果易阳非得学习武术来遮掩生物力场的话,其实不是很明智,易阳自己也能明白,即使自己脱胎换骨过一次,他也不会觉得自己能够将一门一个学期都没有学完的太极拳,在短时间内练到无比纯熟,更别说达到唬人的程度了。

    易阳还记得一个新闻,一个军人面对歹徒的时候,打了一套军体拳,结果被捅了十几刀。这就是武术里面演法和打法的区别,顾名思义,演法注重表演,打法注重实战,即使是普通人也能一眼就区分出来。

    有些人觉得影视作品里面的武术看上去很厉害又很帅气,其实那是转镜头和配音的效果,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演法,实战效果几乎为零。

    所以易阳觉得自己现在最需要不是在花架子演法上浪费时间,而是一些擒拿格斗的基础要义和动作、了解身体的要害,以及人体的运动学规律。

    他只需要掌握一些偏专业的话术,别人问起来,自己能够向他输出、忽悠……毕竟所谓的实战打法,还是得靠生物力场来实现的。

    而且易阳自觉醒生物力场以来,他的身体条件变化最大的,其实不是协调能力,而是反应能力,以及靠着生物力场获得的感知能力,都决定了最适合他的,不是演法,而是打法!

    所以易阳最后还是觉得,对他来说,综合格斗和跑酷最是实用,里面的技巧动作简单直接。

    就拿身体动作来说,我们都能做出动作,但是不知道动作相应的名称,也是大有人在的。

    出拳动作,一般有直拳,勾拳,摆拳等;步法动作有移步,滑步,并步,垫步,交叉步等;出腿动作有鞭腿,扫腿,蹬腿等;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掌、腰、脚,几乎全身上下任何部位都能成为武器,相同的身体部位以灵活运用,形成不同的动作,以应对不同的情况。

    而跑酷这项极限运动则是以日常生活的环境为运动场所,依靠自身的体能,快速、有效、可靠地驾驭任何已知与未知环境的运动艺术。

    它也是一种探索人类潜能激发身体与心灵极限的一种哲学。跑酷非常具有观赏性,和疾走这项极限运动有相似的地方,但它们的区别也很大,疾走更讲求表演——即观赏性,而跑酷则是速度——即实用性。

    配合猿猴一样的灵活攀越,出其不意的动作,绝对超出了常人的想象。跑酷不只是对身体有利,思想也是很重要的。人总是在不断提升自己和突破障碍的,学跑酷会让人明白,怎么克服自己的恐惧,和加强克服困难的能力。

    它能使人通过敏捷的运动来增强身心对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这点和武术近似。不同之处在于,武术虚拟格斗反击,而跑酷虚拟紧急脱逃。

    易阳不止是看文字介绍,还有找了很多优秀的视频观看,确实是叹为观止,紧张又刺激。可惜的是在这边没有响应的场地,他总不能从五六层楼高的地方往下跳吧,而且这样对现在的他来说,意义根本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