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人
繁体版

第190章 试探

    小太监抱着九大本账簿,来到院子当中,把账簿堆在地上,一把火点燃,只见烈火熊熊,浓烟滚滚,账本瞬间燃烧起来。

    文华殿的几个太监见大院里火苗腾起,以为是小太监纵火,大呼小叫赶过来。

    太监们见皇帝站在东厢房门前,笑眯眯看着小太监放火烧账簿,始知是皇帝授意烧东西,这才都松了口气。

    文立万看着一本本账簿,瞬间变成灰烬,自然而然对朱翊钧的信任,产生一种感恩之心。

    大明帝国权力最大的人,给予他如此信任,说明他做得这些事情让皇帝非常满意。

    满意的背后,必将是委以重任。

    文立万揣测,下一步皇上肯定会给安排更为重要的职位。

    小太监烧起东西来极为麻利,很快将九大本账簿化为灰烬。

    朱翊钧看着院子地上的账簿已经化作袅袅余烟,转身沿着屋檐长廊往南边缓缓踱步。

    文立万不敢怠慢,紧随其后。

    “文爱卿,不必拘礼,咱们一起散散步。”朱翊钧看了文立万一眼,示意文立万可以与他并排行走。

    文立万迈出一大步,走在皇帝身侧。

    朱翊钧突然问道:“刚才见到刘台了?”

    文立万答道:“嗯,刘御史也在西厢房候见,首辅出来后,说陛下不见他了。”

    “刘台是不是很扫兴?”

    “满怀期待前来觐见陛下,不能如愿,自然是扫兴之至。”

    “他是不是还有些愤懑?”

    “陛下要听真话?”

    “是啊。”

    “从刘台表情看,确有愤懑之情。”

    “此人你怎么看?”

    “臣与刘御史素无交际,此人品行如何,臣不能妄议。不过刚才在西厢房候见陛下的时候,以此人言行看,感觉乃是好大喜功,易冲动之人。”

    文立万早就知道历史上刘台的下场,也知道此人做辽东御史,在辽东大捷之后,抢功的行为。

    朱翊钧对刘台这种行为,肯定是有自己的看法。

    至于皇帝对刘台这种做法褒贬如何,文立万不得而知,他只是泛泛说了一下多数人的同感。

    “刘台在辽东大捷后的行为,让张学颜、李成梁极为不满。他们上疏,请朕撤换刘台的辽东御史。可见刘台在辽东很不受待见啊。只是首辅张先生,偏爱刘台的才干,朕才没有撤换此人。”朱翊钧一边走着,一边说道:“朕仔细回顾刘台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感觉此人有些清高、鲁莽,但忠诚还是有的。子萱以为然否?”

    文立万大吃一惊,朱翊钧这些看似随口说出的话,可都是重要的干部人事信息啊。

    皇帝如此随意和他说这些话,其用意何在?

    文立万略作思忖,觉得还是要把刘台为人,给皇帝提个醒儿。

    “刘台持才傲物,人所共知。不过此人有何才干,为臣至今看不出来。窃以为此人并非忠诚之人。”

    “哦?何以见得?”

    “首辅张先生爱才惜才,对刘台高看一眼。臣以为,此人对张先生未必买账。”

    “这话从何说起?”

    “此人心气甚高,不会安于一个御史职位,以后必然会有异于常人表现,陛下不妨拭目以待。”

    文立万当然不能把以后发生的刘台背叛张居正的事情,提前说给朱翊钧,但他觉得有必要提醒朱翊钧,对刘台还是要有防范。

    “难道此人会与首辅叫板?今日朕不见他,难道他也会记恨在心?”朱翊钧很敏感,也很聪明,他从文立万的话里,马上听出了隐含的意思。

    “天下什么样的人都有,性格各不相同,有人和缓,有人偏执;有人容易满足,有人欲壑难填。人是最复杂的动物,所以,人往往会做出人无法理解的事情。”

    显然文立万和朱翊钧之间,目前尚未出现足够的信任感。但彼此之间已经产生了欣赏感。

    这是两个智慧人物之间的欣赏。

    这种状况下,聪慧之人的对话,必然是点到为止。

    好在彼此都能意会对方想表达的意思。

    朱翊钧不再说话,只是默默走了一段,突然说道:“人是最复杂的动物。此话很好解释了另外一句话:人乃万物之灵。”

    文立万说道:“陛下圣明。”

    朱翊钧接着说道:“首辅张先生对刘台怎么看?”

    “臣才回京师不久,尚未听说首辅对刘台的评价。不过从刚才在西厢房,首辅看刘台的眼神,似有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首辅门生故吏遍布朝中,有几个跟不上趟的,也不足怪。”

    文立万有些吃惊。“门生故吏遍布朝中”这句话可不是什么好话。

    当初朝中大臣攻击高拱专权擅政,用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首辅张先生知人善任,他的门生故吏,朕还是放心的。”朱翊钧斜睨一下文立万,说道:“这个刘台也许就是性格使然,对朕应该没有贰心的。”

    “也许是的。”

    “也许?”

    文立万点点头:“是的,刘台应该是个不稳定的人。”

    朱翊钧刚才的一段话,把刘台、张居正、门生故吏、贰心等词汇串联在一起,仔细一想,文立万便已豁然明了。

    难道小皇帝对张居正已经有了猜忌?

    天呐,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内心竟然深不可测到这等程度。

    文立万不寒而栗,这就是他未来要陪伴的君王吗?

    但又一想,似乎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朝朝代代,皇帝总在苦思冥想同一道命题:为什么刁民总想害朕?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可以称“朕”的人,拥有天下所有的资源,权力、财富、美色、江山......这些人所共欲资源,都掌握在他一个人手里,而这些东西谁人不想占为己有?

    封建王朝的角逐厮杀,从来都是利益的角斗。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丛林法则,很好地诠释了一个再浅显不过的道理:各种所谓的道义,不过是胜者的一块遮羞布而已。

    “朕也可自称为孤,或者寡人,子萱知道为什么吗?”

    “臣不知。”

    文立万听了小皇帝此话,彻底晕菜。

    莫非朱翊钧深谙读心术?这眼睛也忒毒了一点,瞬间看透他刚才的想法?

    “首辅门生故吏比比皆是,处处有人捧场支招。孤只是孤,寡人只是寡人,满朝大臣谁能真正替朕分忧?”朱翊钧直视文立万说道。

    文立万大惊,赶紧躬身向朱翊钧作揖道:“朝臣皆是为陛下分忧者。”

    朱翊钧冷眼打量着文立万,说道:“未必吧。这种套话多说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