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那三年
繁体版

17皮球和“兔子”

    母亲的话想针一样扎在她心里,她并不是没有努力过,相反在减肥这件事上,她比任何人都努力,她一整个青春期都在与脂肪做斗争。

    以前她也不胖,虽然不到一米六,可也只有九十七八斤,顶多是比较结实,而现在她长到了一百一十六,最胖的那段时间是一百二。

    为什么会这么胖?她想想……

    事情追溯到2007年那个夏天,那年夏天,她刚从初中毕业,来到县城读高一。那是她这辈子真正意义上的进城,虽然此前参加学习组织的考试她也来过几次,但每次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曾仔细走过每个街道,不曾仔细辨认每个商店。

    那一年,因为进城,她感受到了这辈子前所未有的自卑。林立的高楼,川流的汽车,琳琅的精美商品,让只见过小村小镇的她头晕目眩,她觉得这些东西是如此耀眼,眩得她都睁不开眼。

    因为母亲叫她出门在外,好好打扮,漂亮一些,才不会让人看不起。于是这个十五岁的小女孩开始学着穿衣打扮,见满街都是高挑纤瘦的美女,于是也开始节食,想要更瘦更美。

    她每餐吃很少的饭,菜吃几口都数了,绝不超过十口。饭只吃食堂阿姨打的三分之一,对,无论多少,只吃三分之一。

    她还从网上找了偏方,在家的时候就煮七日瘦身汤。七日瘦身汤里有洋葱、包菜、西红柿、芹菜……,不放油,不放盐,加水一锅炖,一日三餐就只吃这锅大杂烩。结果没几天,她闻到芹菜味和洋葱味就想吐,以前芹菜炒肉是她很喜欢的一道菜。

    七日瘦身汤没坚持到七日,她就倒足了胃口,体重瘦下来了一点点,全是饿的,不想再喝那弥漫着洋葱味和芹菜味的发酸倒胃口的汤,又不能吃别的食物,能不瘦吗?但是她无比渴望其他食物,以至于汤一结束,她就不受控制地吃了三大碗饭,身体发出信号,想要自动弥补这几天的寡淡。

    七日瘦身汤失败了,她尝试不吃晚饭减肥。最开始那半个月瘦得特别明显,过了两个月就不再瘦了。她还是咬牙坚持继续坚持,就这样大概坚持了半年后,她渐渐发现不对劲了。

    那天下午,大概四点多钟的样子,她打了一个嗝,胃里却还是中午饭菜的味道。以前正常饮食情况下,她四点多钟就会饿,胃会把中午吃的食物消化一空。但现在,吃同样量的食物,甚至更少,中午吃的饭却还留存在胃里。是身体自动把她的消化功能降低,把食物留到晚上消化,以度过漫漫长夜的饥饿。

    她意识到这点的时候,有点恐慌,她明白自身的代谢水平已经降低了。于是开始恢复吃晚饭,可节食的后果就是,一旦恢复正常饮食就会严重反弹,甚至更胖。

    于是辛苦半年减下的体重,不到两周就回来了。她不甘心,想快速瘦下来,于是再次不吃晚饭。是的,她又成功了,又瘦下来了。可好景不长,一旦恢复饮食,就又胖回去了。那几年,她的身体像皮球一样忽瘦忽胖,而且维持瘦的周期也越来越短,体重也越来越难减。以前饿半个月就能瘦,现在要饿两个月甚至更久,而且要吃得更少才能见效。

    胖就要挨饿,挨饿就造成新陈代谢降低,陈代谢降低就瘦不下来,瘦不下来就还是胖。胖就还是得减肥,于是又进入下一轮的“挨饿、新陈代谢降低、胖”的无限循环当中。

    更可怕的是,她的身体为了防止挨饿,开始不受控制地疯狂摄取食物。吃早饭和中饭的时候,她明明已经很饱了,明明已经吃不下了,却还是停不下来。

    那时的她还没有意识到身体这东西很聪明,它以为遇到了饥荒,于是在有食物的情况下,就不受控制地疯狂摄取,这是一种本能,是原始的求生本能,也是我们的身体在自救。

    因为暴饮暴食,她开始有强烈的负罪感。于是给自己催吐,用牙刷柄抵自己舌根,捅自己喉咙,好几次因为伸得太近,差点把牙刷吞进肚子。

    如果有心的话,到网上搜索一下“兔子”就该知道,暴饮暴食的人是多么痛苦。“兔”谐音“吐”,“兔子”是暴饮暴食后催吐的人的代名词。

    “兔子”这个群体是很绝望的,他们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贪吃。他们有很多人并不喜欢那些甜食和高热量食物,甚至厌恶,他们也深知那些东西对自己有害无益,但是他们却离不开。

    那种对某种东西厌恶,却又离不开的感觉,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更可怕的是,因为对食物的过度依赖,他们不仅痛恨食物,更痛恨离不开食物的自己。是的,由痛恨食物,变成痛恨自己。人一旦进入自我否定,就开始无休止地沉沦。

    社会批判他们胖,他们内心十分自卑,拒绝社交,拒绝打扮,拒绝学习,只躲在一个角落里自我封闭。这时,只有食物能够让他们从巨大的社会压力中,得到暂时的麻痹和解脱。其上瘾程度就和吸烟、酗酒差不多。那些吸烟和酗酒的人,抽烟、喝酒也并不是因为烟好抽、酒好喝,那只是他们宣泄压力的一种方式。虽然知道它不好,但又戒不掉。没有过这种经历的人,是无法理解这种痛苦的。

    她一直觉得是自己意志不够坚定,一次次立下誓言、戒掉甜甜圈、戒掉南瓜饼、戒掉巧克力、戒掉冰淇淋、戒掉肉、戒掉油炸……戒掉一切自己爱吃的东西。

    可身体是实诚的,发誓也没用。

    看着同学吃冰淇淋,她深知冰淇淋其实没有那么好吃,也深知吃了自己一定会后悔,在一次次思想斗争中,她最终还是动摇了,摸了摸口袋的钱,一路纠结地来到商店,手指伸向冰箱中的冰淇淋。她发誓,这是最后一次。下一秒便是,既然是最后一次,那就多吃点吧,于是一个冰淇淋,变成两个,再变成三个……

    新一轮的自责和自我否定又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