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善人
繁体版

019、一代天骄

    渊男建见状,便说道:“大唐还自诩天朝上国,连一点盐铁粮食,都不敢卖给我高句丽,不会是怕了吧?”

    “哈哈,怕?渊男建,你太无知了,朕是马上天子,南征北战多年,一个小小的高句丽,弹丸之地,朕弹指之间便可灭之!

    你回去告诉渊盖苏文,让他好自为之,若再恃宠而骄,不敬君父,把持朝政,祸国殃民,朕迟早饮马汉江。

    来人,把渊男建乱棍打出!”

    “是!”

    渊男建面对汹涌而来的左武卫,抱头鼠窜!

    殿外,那些等着朝见的外国使臣,看到这一幕,也是心有余悸,心想这千万可别得罪大唐皇帝,要不然,这苦头可有的吃了。

    他们就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最好李世民可以赏赐他们一些大唐的好东西,这样这一趟长安之行,便不算浪费了。

    吐蕃使者禄东赞,倒是有些表情复杂,一会儿点头,一会儿摇头的。

    而这个时候,高德出来,让禄东赞觐见。

    禄东赞进了大殿,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虽然不是跪拜,但是还算真诚。

    然后,禄东赞献上一瓶藏红花,李世民也挺满意。

    “吐蕃使者,不知你吐蕃有何求啊?”

    李世民问道。

    禄东赞说道:“大唐皇帝,我吐蕃赞普一向仰慕中原文化,外臣此来,希望可以得到大唐皇帝的承诺。

    大唐和吐蕃结亲,恳请大唐皇帝赐一位公主,下嫁我吐蕃赞普!”

    李世民闻言,不由得一愣。

    自汉朝以来,中原王朝,的确都有下嫁公主到周边各国的传统。

    大多数,都是和亲。

    但是和亲的效果,其实也不是都很理想。

    大多数和亲的公主,结局也不好,她们远离故土,又很难忍受番邦的风俗习惯,很多人在异国他乡,郁郁而终。

    所以,李世民当然是不想和亲的。

    “此事需要从长计议,吐蕃使者退朝之后,可暂居驿馆等候消息。”

    李世民也不想一棍子打死,便说道。

    吐蕃的实力,李世民还是知道的,若是因为这件事情,让吐蕃恼羞成怒,两国必定会有一战。

    所以,他的态度,现在还不明朗。

    禄东赞也没有咄咄逼人,这会儿唐军兵锋正盛,又在祁连山铸造石壁京观,吐蕃国内,也是大为震惊的。

    毕竟,唐军以少胜多,以去去几千人,全歼吐谷浑两万多精锐,唐军的战斗力毋庸置疑。

    禄东赞觉得还是能够和亲最好,至少,可以给吐蕃一些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接下来,各国使臣纷纷觐见,西域突厥各部,也纷纷请求,让李世民下嫁公主给他们的首领,这会儿都想好事儿。

    李世民一律压下。

    接待完毕,李世民又宴请了所有的使臣。

    宴会的气氛,相当热烈,万国来朝的局面,让大唐君臣,也都颇为自豪。

    宴会结束,李世民则紧急开会,和众大臣一起商议今天的一些细节问题。

    “诸位爱卿,吐蕃等使臣,都提出求亲的想法,诸位意下如何?”

    李世民先提了和亲这个事情。

    长孙无忌说道:“陛下,自古以来,和亲倒是不少,若能通过和亲,给大唐带来和平发展的好机会,此事倒是可以考虑。”

    李世民脸色一黯,显然不太满意长孙无忌的提议。

    尉迟恭说道:“陛下,老臣不同意什么和亲,咱们大唐现在兵锋正盛,谁敢不从,我们便出兵灭了他,何须让女人出面?

    如此得来的东西,也有损我大唐颜面,不要也罢!”

    “大老黑,你胡说什么呢?

    此乃国策,你一介武夫,哪儿懂得这些东西?”

    长孙无忌马上训斥尉迟恭,然后又道:“陛下的公主基本年幼,恐难胜任和亲的重任。

    不如择宗室之女,册封为公主,再与各邦和亲。

    只要给我大唐十年时间,我大唐到时候一定富甲天下,无人可匹,届时,陛下想要收拾谁,那必定就该谁倒霉。

    昔日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都采用和亲之策,这才有了后来汉武帝时期国力鼎盛,然后出兵大漠,一扫过去对匈奴的颓势,从而成就了大汉数百年江山啊,陛下,还请三思!”

    魏征也道:“陛下,赵国公所言有理,大唐如今虽然正处于上升期,但是还是不宜四面树敌。

    特别是吐蕃和西域突厥,他们的实力,都很强,一旦翻脸,必然难以避免摩擦,而我大唐根本没有把握迅速结束这种战争,一旦战争被拖到旷日持久,恐怕国内便会出现危机。

    所以,和亲的确还是一个好办法。

    自古以来,皇家便承担着天下重任,这些公主,又何尝不是呢?

    她们牺牲自己,却换来国家来之不易的发展时机,这是她们的荣耀才是。”

    李世民见魏征也同意和亲,心里倒是有些松动。

    这个时候,郑仁基突然说道:“陛下,老臣以为不必和亲。”

    李世民一看,倒是来了兴趣,郑仁基这段时间受到他重用,当然也是有郑华的因素在里面。

    不过郑仁基很多时候,倒是跟李世民的想法,有些相似。

    “郑爱卿,你细说。”

    郑仁基说道:“陛下,我家侄子曾与老臣谈到过大唐未来的一些预测,他曾断言陛下一定会成为千古一帝。

    如此看来,千古一帝岂能凭和亲得来?

    陛下文治武功,皆为自古罕见,如今我大唐又连续击败突厥、吐谷浑,又收服伊州,若是此时还选择和亲,只恐怕世人皆认为陛下过于热仁慈,反而会让那些番邦觉得有机可乘,日后必定会再向大唐提出更过分的要求。

    比如陛下若以宗室之女嫁给那些番邦之主,对方一旦识破,想要真正的公主,陛下如何自处?难道,还要继续满足他们的欲望吗?”

    李世民闻言,顿时眉毛一挑,怒道:“朕岂能答应?和亲之事,休得再提!”

    “陛下,老臣要弹劾郑仁基,他有私心!”

    王珪又跳了出来,这根搅屎棍,还真是无处不在,每次都要秀一波存在感。

    郑仁基则骂道:“老王,你放屁,我郑家对陛下忠心耿耿,岂容你污蔑?”

    “哼,郑仁基,你就想让陛下不要和亲,然后才有机会给你侄儿领兵打仗吧?这样,你郑家的功名利禄,就可以用大唐将士的鲜血来换了吧?

    陛下,自古以来,穷兵黩武,都是明君大忌,如今有和亲的机会,为何还要拒绝?

    今日朝见,高句丽明显来者不善,吐蕃也一向自视甚高,不肯臣服我大唐,西域突厥更是势力众多,若再煽动漠北薛延陀等部一起闹事,我大唐纵然兵锋正盛,也猛虎难敌群狼啊。

    陛下,切不可重蹈前隋的覆辙啊!

    陛下,三思啊!”

    王珪说到动情之处,竟然还哭了!

    也不知道这老家伙,到底是真哭,还是演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