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善人
繁体版

052、谈笑间

    又过了几天,水泥的烧制出现了进展。

    一炉水泥完成之后,实验过后,郑华发现已经接近了标准,虽然比不上现代社会生产出来的,但是已经具备建筑效果。

    干了之后,用铁锤都砸不烂。

    如此一来,这种标号的水泥,已经可以用来使用了。

    现场目睹了这一神奇东西的程咬金,也是目瞪口呆!

    有了这种水泥,那以后修建的城池岂不是更加牢固?

    程咬金想马上就向李世民写奏章汇报,被郑华制止了。

    眼下还没有成熟的工艺,还是等自己把握好了之后,再说吧。

    郑华随即便让工匠记录好相关数据,让其它工匠,根据同样的配比和温度,来烧制水泥。

    很快,就得到了第一批差不多一吨的水泥!

    “哈哈,我们发财了!”

    程咬金抓起一把水泥哈哈大笑起来,他是亲眼见过水泥凝固之后的威力,对于这种宝贝,他是喜欢到了极点。

    郑华倒是没有抓起来,一看就知道这批水泥跟之前做实验的那一批非常相似,应该可以使用了。

    “的确是成功了,以后就按照眼下的工艺继续烧制水泥,就能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

    不过宿国公,可要加强安全工作,不能让别人偷学到我们的方法,另外,为了防止泄密,所有工匠,一律不准离开工棚。

    为了让他们安心,可以提高他们的待遇。”

    郑华说道。

    程咬金说道:“没问题,我已经派重兵把这里团团围住,一只苍蝇也别想飞出去!

    那接下来,是不是就可以挖水库了?”

    郑华说道:“不错,既然有了水泥,自然就可以开工了。”

    第二天,伊吾城外,简单的水库开工仪式举行了之后,浩大的工程,便开始施工了。

    郑华抽调了三千名唐军,开始挖掘水库。

    准备工作还是做得很不错的,工具早已打造好,大家干的也很认真。

    郑华看了一会儿,就放心的回到自己家里。

    随身空间里,那批土豆已经成熟,郑华得给它们收了,重新再种一批。

    进入随身空间,郑华意念一闪,地里的土豆便飞了出来,被郑华放进了系统储藏室。

    经过系统测评,居然收获了6000斤。

    看来,这产量属于偏高了。

    可能种子好,土壤也好,又有空间加速,这产量自然就高了

    而土豆的茎秆,则全部被郑华翻入土里,作为肥料继续服务。

    郑华也让随身空间的土壤休息一天。

    至于储藏室里的土豆,这伊吾的气候,显然也能够种植,等气候转暖之后,就可以在伊吾全面种植。

    到时候郑华打算买些地,自己种上,然后做生意。

    ......

    “捷报!捷报!二路大军拿下伊吾城!”

    报捷的唐军士兵飞驰过明德门,再次迎来大唐百姓欢呼雀跃。

    这个年代,没有比开疆拓土更让人兴奋的了。

    之前唐军扫平漠南,活捉颉利。

    现在又有二路大军出玉门关,收回伊吾,成就斐然啊。

    “太好了,我大唐真是太强了,又开疆拓土。”

    “是啊,那伊吾就是太远了,要不然我都想去看看。”

    “听说二路大军由翼国公、宿国公还有之前活捉颉利的蓝田县子带领,小小的伊吾城,那恐怕只是一道开胃菜,好消息好在后头,估计以后隔三差五,都能听到二路大军的报捷文书。”

    .........

    百姓们议论纷纷,脸上都非常兴奋。

    捷报很快到了太极殿。

    李世民听到外面大喊,激动得又想拍桌子,不过看看自己刚刚好的手,这次就没有拍。

    高德已经把报捷的士兵带进了太极殿,李世民指着他说道:“你不要急,慢慢说。”

    士兵忙道:“陛下,大捷!”

    “何处大捷?”

    李世民激动的问道。

    士兵道:“回陛下,二路大军日前已经占据伊吾城,伊吾七城,皆为我大唐所有。”

    李世民开心的笑了,刚刚搞定漠南,又攻略了伊吾,大唐在自己的手里,真是蒸蒸日上啊。

    他不由得想道:“父皇,你现在还后悔把皇位交给我吗?

    换了建成,他能做到我这样吗?”

    李世民笑了一会儿,这才回过神来,说道:“来,喝口水,再慢慢细说。”

    说完,把自己的茶水,递给了报捷的士兵。

    士兵也激动得浑身发抖,皇帝给自己递茶水,这真是无上的光荣啊。

    他哆嗦着道谢之后,然后咕噜咕噜的喝了下去。

    喝完之后,士兵便精神大振,这可是长安贡茶,不是谁都喝得到的。

    “多谢陛下,这是翼国公让小人带回来的奏章,里面有详细的过程,请陛下过目!”

    说完,士兵递上奏章。

    李世民亲手接过来,快速的浏览起来,一边浏览,一边不自觉的发出笑声。

    看完之后,又看了看补充报告,这才笑道:“好!

    天威浩荡,伊吾城主不战而降,太好了!

    高德,马上去请各位大臣过来商议国事。”

    “是,老奴这就去。”高德赶紧去了。

    不多时,大臣们来了。

    当然了,都是些重臣,小角色是没有资格参与的。

    等大臣们站好之后,李世民这才把伊吾的情况说了一遍,又让大家传阅秦琼送来的奏章。

    等大家看完之后,李世民这才说道:“都看过了吧?伊吾为我大唐所有了,现在翼国公请示建立安西都护府,跟昔日大汉的西域都护府一样性质,大家怎么看?”

    大家都不想第一个发言,这可是大事。

    之前漠南那边,比较靠近大唐,以定襄城为核心,掌控漠南还要好一些。

    现在这可是西域,距离长安城太远了,大家都说不好。

    见状,李世民只好点名:“辅机,你先说吧,畅所欲言,言者无罪。”

    长孙无忌只好站出来说道:“回陛下,翼国公等人的设想自然是好的,不过建立安西都护府耗费一定不小,陛下要慎重啊,毕竟我们现在国库并不充裕,如果要建立安西都护府,势必要给不少钱粮。

    眼下我们刚刚扫除了颉利的威胁,应该把精力放在国内,好好发展农业生产,尽快恢复国力,以应对日后的变局啊。”

    长孙无忌显然没有看清楚李世民的脸色,还说得头头是道,却没有注意到李世民已经脸色难看起来。

    对于设置安西都护府的想法,李世民显然是赞成的,他对于开疆拓土,十分的热衷。

    郑华写的奏章,阐述了设立安西都护府的利弊,强调利远大于弊,李世民也深以为然。

    没想到自己的大舅哥,却没有这种意识,李世民突然觉得自己这个大舅哥,恐怕距离郑华越来越远了。

    日后大唐,真的只能靠郑华了。

    这个时候,房玄龄说道:“陛下,臣倒是以为翼国公等人的话不无道理。

    那西域虽然遥远,但是只要我们掌控住河西,也不是不可能掌控西域。

    吐谷浑江河日下,吐蕃又内乱不止,正是我们掌控西域最好的时机。

    当然了,这的确要耗费不少钱粮,不过西域一向通商,我们设置安西都护府之后,完全可以让都护府自由发挥,自己赚钱,自己用,不用交给朝廷,这样,朝廷不就没有什么负担了吗?

    一旦安西都护府在西域成功站稳脚跟,咱们就可以把国门再往前推进几千里,陛下,这可是大唐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届时,陛下必定名垂青史,功绩彪炳史册,和三皇五帝相提并论,也并不是什么奢望啊!”

    房玄龄的话,让李世民不由得大喊一声:“好!说得好!

    朕也是这样想的,自大汉以来,西域脱离中原王朝已经数百年之久,恐怕他们早已忘了,这块地盘,其实是中原王朝的!

    现在既然有机会拿回来,我们为什么要推?

    占领伊吾就是个好的信号,有了这个跳板,我们日后可以对高昌、鄯善、突厥、铁勒等用兵,一统西域和漠北,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这奏章里写的很好嘛,就地取材,发展伊吾,吸纳人口,扩大城市规模,再对外用兵,五年之内,控制西域大部,再过五年,彻底消灭突厥,你们觉得这个计划,是不是可行?”

    杜如晦随即说道:“陛下,臣以为可行!

    西域辽阔,物资丰富,就地取材,绝非空穴来风!

    一旦做好了,以我大唐的文化,吸引外来人口也绝对不是什么难事!

    五年之后,我们也可以控制住河西,到时候完全可以为安西都护府运送兵员、钱粮等等,这时候,整个西域都不是我们的对手,一旦我们展示出实力,突厥绝对不敢轻举妄动。

    等我们消化完了地盘,再对突厥人动手,到时候一定会是一个一边倒的战争局面,彻底灭了突厥,我们大唐的疆域,就可以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比起大汉盛世,也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

    “好!说得好啊,朕也觉得就是这个理!

    这事儿就这么定了,安西都护府大都督一职,何人可以胜任?”

    李世民问道。

    房玄龄诧异的问道:“陛下何必舍近求远?翼国公不就是最好人选吗?”

    “哈哈,玄龄你有所不知啊,翼国公避嫌,让朕选派一个皇子或者王爷过去督阵,其实朕又怎么会不信任他呢?翼国公这是让朕为难啊。”

    李世民笑道。

    长孙无忌倒是说道:“陛下,臣倒是觉得翼国公考虑周全。

    如今皇子之中,太子不敢轻动,不过,越王李泰已经10岁,应该为朝廷分忧,可命他为安西都护府大都督,翼国公为副,辅佐越王,如此必定高枕无忧!”

    长孙无忌的话,顿时便让很多人议论起来。

    这表面上还是为李泰好,但是一旦去了西域,恐怕日后就跟皇位绝缘了。

    西域那么远,又不常在李世民跟前晃悠,说不定要不了多久,李世民就会忘了李泰。

    这样一来,太子李承乾的太子之位,不就稳固多了吗?

    众人心里暗想这只老狐狸真是狡猾啊。

    李世民也有些惊讶,李泰是自己最喜欢的儿子,长孙无忌居然这样说,看来,自己对长孙无忌真的是有点宽容了,宽容到了让他敢干预皇家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