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善人
繁体版

048、遥想公瑾当年

    离开灵州之后,郑华回到张掖,跟张绍告辞之后,便往玉门关赶去。

    在张掖这段时间,郑华也给张掖带来了不小的变化。

    那些水利灌溉系统已经初步完善,今年可能会给张掖的农业发展,带来不小的变化。

    而且,郑华还教会了当地百姓怎么沤肥,张掖那些公共厕所,到时候也会派上用场。

    至于那些荒地和无主之地,郑华要等到秦琼或者程咬金上任甘州刺史之后,才会有机会进行集中屯田。

    现在做好记号,以后再来。

    不过估计整个河西走廊,郑华在这儿的经营时间不会短,所以,他也不急。

    出城的时候,倒是有不少张掖百姓来送,看来,这段时间,他们的确还是深得人心,成为了大唐子弟兵。

    不过,面对大家的礼物,郑华下令一律不准收。

    现在大家日子都不好过,这些东西,可能是他们的口粮,绝对不能要。

    相比之下,当兵的更容易得到食物。

    出了张掖,大军继续在一路行进。

    河西走廊沿途人口还是不少的,行商也挺多。

    当然了,沿途的安全,也不是很容易保证。

    在这一代,不但有吐谷浑、吐蕃虎视眈眈,还有一些土匪强盗。

    所以,沿途设置了不少的驿站,驿站有唐军驻守,人数不等,有的驿站可能有一百多人,有的可能只有十几个人。

    为了应对突发事件,他们肯定还是很辛苦的。

    要想保证河西走廊的安全,那就得解决掉吐蕃和吐谷浑,这是个艰巨的任务。

    现在解决了漠南突厥,也迈出了坚实一步,腾出时间,就可以有机会收拾吐谷浑和吐蕃。

    唐朝初期的历史,其实也是一篇征服史,不服就干,干趴下了不少敌人。

    吐蕃和吐谷浑现在还可以嚣张一段时间,但不会太久。

    特别是吐谷浑,本来实力就一般,还老是騷扰大唐边境,到时候首当其冲的,一定是吐谷浑。

    一路行军,因为李道宗送了三百匹战马,的确轻松了不少,包括粮食物资,都是马匹在驮着。

    这一千人,也非常听话,很好带。

    而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队伍之间的配合,越来越默契,体力也非常充沛,行军完全不是问题。

    郑华也没有忘记做任务,沿途还是特别喜欢帮助百姓,帮他们干点活儿,虽然耽误行程,不过为了做任务,还是要干的。

    得到系统的奖励也不少,不过,还是一些小东西,没有特别有用的。

    这些小东西,都被郑华用来送人了,队伍的中低层干部,基本上都有,这也让郑华的人缘越来越好。

    这也难怪,如果天天都是大奖励,那自己可能很快就可以统治整个地球。

    两只海东青在前面飞行,沿途传递信号,也让郑华知道前面有没有什么危险。

    其实之前二路大军就已经通过了一次,并没有遇到威胁,由此可见,这条路现在还是安全的。

    .......

    “捷报!捷报!颉利被活捉了!颉利被活捉了!”

    报捷的军士风驰电掣一般掠过明德门,沿途继续高喊。

    街道两边的大唐百姓,闻言都是喜形于色。

    当年突厥人饮马渭水,对大唐来说不但是个耻辱,而且是悬在大唐百姓头上的一把利剑!

    现在颉利居然被活捉了,这对他们来说,自然是如释重负,从此可以不用担心被突厥人长驱直入,威胁他们的家园和生命了。

    捷报很快传递到太极殿,听到外面的大吼,李世民都激动的站了起来,没有站稳,还差点摔了一跤!

    “快点,把捷报呈上来!”

    李世民急不可耐的催促高德,高德忙跑出去,从报捷的士兵手中接过捷报,赶紧又跑回来,呈给李世民。

    李世民快速的打开一看,随即哈哈笑道:“好小子!不愧是朕看好的人!太好了啊!”

    说完,一拳打在桌子上,手随即流出了鲜血,李世民却不自知!

    “陛下,您受伤了,来人啊,快叫御医!”高德急忙喊道。

    李世民这才注意到自己的手因为过于激动,造成了受伤。

    不过他哈哈笑道:“不用大惊小怪,朕当年在战场上,也不是没有流过血,这点小伤算什么?

    你马上去通知众大臣,让他们迅速来太极殿议事。”

    说完,自己扯下一块袖子来,直接给自己包上了。

    高德急忙出来,安排人去通知各位大臣。

    随后,又去叫御医,他对李世民还是忠心耿耿,显然怕李世民感染。

    不一会儿,御医跑来,给李世民重新上药,又开了点药。

    随后,大臣们陆续赶到了太极殿。

    “高德,给他们都看看。”

    李世民把捷报丢给高德,高德则下来,递到长孙无忌手里。

    长孙无忌一看,喜滋滋的说道:“恭喜陛下啊,这颉利一除,漠南再无战事啊,好消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啊,臣刚才就听到了报捷的声音,只是不敢相信,现在一看,这一切都是真的,恭喜陛下!”

    “恭喜陛下!”

    众人纷纷说道。

    李世民哈哈笑道:“颉利,不过是跳梁小丑而已,当初朕不予计较,这才放他归去,这些年,跟朕作对,现在好了,他很快就会到长安城来,到时候,你们可以问问,他到底有几个脑袋,敢跟朕作对!”

    “陛下天威,天下无人不服,颉利螳臂当车,自然是粉身碎骨!”

    房玄龄也说道,他这次,倒是不完全拍马屁,李世民这些年励精图治,他是看在眼里的,有这样的皇帝,大唐何愁不能平定四方?

    杜如晦也说道:“如今颉利已经被抓住,但是漠南的情况还是要重视,不能马虎。

    定襄城必须归大唐管辖,漠南也要设置都护府,布置重兵,继续震慑突厥各部。”

    “不错,陛下,突厥部落太多,如果给他们机会重新整合在一起,不出几年,恐怕又是一个颉利!

    现在二路大军已经在玉门关驻扎,可命翼国公率兵逼近西域,威慑西域突厥以及各国,再命李靖就地选址驻扎,征民夫,建堡垒,分割突厥各部,令其不能相融!

    如此一来,不出数年,突厥必定分崩离析,我大唐便再无边关之祸!”

    房玄龄说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这二位的意见,的确是让他很满意。

    长孙无忌说道:“陛下,前些日唐俭传回奏报,弹劾李靖,不顾使团安危,强行攻击铁山,这事儿李靖确实有抗旨的嫌疑啊,这人选,是不是应该重新考虑一下?”

    李世民微微点头,其实李靖的手段,他是认可的,机会难得嘛,所以,不顾唐俭等人的安危,也是为了江山社稷考虑。

    但是实质上,也确实是抗旨。

    关键是李靖这个人太稳,李世民也觉得有点捉摸不透。

    现在漠南已经平定,的确还是可以换一个人了。

    他想了想,便说道:“那就让李勣代替李靖,命他镇守定襄。等天气一暖,便征调民夫,以定襄为中心,兴建军事堡垒,密切监视突厥各部。

    再命秦琼领兵逼近伊吾,相机而动!

    对了,战争已经初步结束,论功行赏,不知道各位有何建议?

    特别是亲手活捉颉利的蓝田县男,朕很欣赏他,各位都议一议,看看该给他什么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