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善人
繁体版

044、惊涛拍岸

    现在天气还早,雪虽然化了,但温度还在零下。

    这个时候,耕作还是有点不容易的。

    郑华也没有得到批文,他也就暂时没有大的动作。

    不过,他还是借助训练为由,拉着队伍出去进行野战训练,同时,在一些无主之地和荒地周围,做上标记。

    另外,修建一些沟渠,形成灌溉的系统。

    有屯田精通这个技能在,郑华搞出来的灌溉系统,是很好用的。

    在外人看来,他们还是在帮着老百姓做事情,赢得了不少口碑。

    不知不觉间,张掖的水利系统,已经逐渐形成。

    不过这些天的系统奖励,比较小,基本上都是小东西,还有一些工具。

    而抽空,郑华也会通过两只海东青,观察前方战场的情况。

    没过多久,李勣的大军绕到了白道城后面,堵住了口子。

    而这个时候,李靖的大军开始发动进攻。

    当大军冲到白道城外几里路的时候,突厥人才发现他们。

    如此的情报工作,也难怪突厥人会一败涂地。

    颉利不敢跟李靖正面对抗,这会儿还在想着保存实力,等执失思力的回报。

    所以,颉利带着精锐部队赶紧撤出白道城。

    不过退出来不久,就撞上了李勣的大军,颉利虚晃一枪,逃往铁山。

    唐军不费吹灰之力,俘获了突厥约10万部众,以及牛羊马匹不少。

    李靖等人,也是该他们扬名。

    这次战争,好几次突袭,都让突厥人毫无防备。

    加上颉利一昧的逃跑,唐军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小。

    其实颉利如果真的硬拼,唐军即便能赢,绝对也会伤亡惨重。

    郑华通过观察,倒是学到了一些军事上的东西,比如突袭这种手段,就特别有用,抓住时机,兵临城下,让敌人毫无防备,这无疑可以占据先机,是获胜的重要因素。

    还有战术包围,也很有用,唐军做出多路攻击的态势,就是给对手压力,让对手不敢硬拼。

    愚蠢的颉利,这会儿还在铁山瑟瑟发抖。

    郑华倒是觉得,如果他果断一点,就该退入漠北,让唐军没有办法再找到他的踪迹。

    还在幻想李世民答应和谈,然后还给他地盘,假意称臣再图东山再起。

    他哪儿知道赵德言那点花花肠子,哪儿是唐朝君臣的对手?

    其实赵德言还是大唐的功臣,他给颉利这些年的建议,把突厥人害惨了,搞得突厥部落四分五裂,内部严重不和,而且,也没有模仿中原王朝成功。

    从这一点上,赵德言确实是帮了大唐的忙。

    ........

    长安城。

    执失思力终于是到了大唐的国都,不敢怠慢,马上递交了称臣的国书。

    李世民看到之后,也是马上召开了朝会,商讨对策。

    对此,武将集团基本上还是一个意见,要痛打落水狗,彻底灭了突厥。

    文官集团态度则截然不同,主张接受和谈。

    毫无疑问,两者形成了鲜明的态度对比。

    武将基本上依靠战功才有机会得到富贵,文官则不同,他们认为现在已经教训了突厥人,自己这边,也有点承受不住后勤供应的巨大压力,是时候谈判了。

    而且,文官还有一点,他们可不想被武将骑到头上来,这要是灭了突厥,那武将们的嚣张,绝对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如此一来,文官们要求和谈,也就更加容易理解了。

    李世民有点头疼,最后留下长孙无忌、房玄龄和杜如晦三人。

    “你们觉得是和是战?”

    李世民问道。

    杜如晦说道:“陛下,此战已经到了目的,但是消灭突厥人并不现实,我军也到了临界点,一旦不能达到目的,很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到时候就得不偿失了,所以,臣建议跟颉利和谈,不过,要把他的地盘分散,削弱他的实力。”

    房玄龄也说道:“陛下,克明说得在理,我军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作战,即便是再强大的军队,也疲惫不堪。

    再打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灭突厥部落,不是最好的办法,北方游牧民族一向更替有序,一个游牧民族衰落,必然会有另外一个取而代之,咱们是没有办法根除他们的。

    所以,臣也觉得应该和谈,最好对颉利、突利同时分封为王,令其二部相互掣肘,彼此消耗。

    等我大唐再发展几年,兵强马壮,到时候再择机对其进行讨伐。”

    房谋杜断,这两人的话,李世民一向都是深信不疑。

    没有这两位,他哪儿有机会坐到皇帝的位置上?

    “辅机,你的意思呢?”

    李世民又问自己的大舅子。

    长孙无忌说道:“陛下,克明和玄龄两位老兄说得对啊,既然灭不了颉利,不如趁着这个机会答应下来,让颉利到长安城负荆请罪。

    如此一来,既可以彰显我大唐天威,也让我军可以趁机撤回来修养,再等几年,国库充盈,兵强马壮,再找机会收拾这小子也不迟。”

    李世民这才点了点头,说道:“是啊,打仗确实不容易啊,以前朕还不觉得打仗有什么不好,自从坐上这个位置,朕才知道当皇帝的难处。

    现在国库已经没有多少存粮和钱了,加上这段时间打造陌刀和马蹄铁,消耗甚多,恐怕很难给前线支持了。

    也罢,这次就放过颉利。

    那三位以为,派何人前去出使比较妥当啊?”

    长孙无忌说道:“可派唐俭前去。”

    杜如晦和房玄龄闻言,也纷纷点头,李世民便道:“那好吧,朕就跟颉利和谈。

    对了,二路大军,现在情况如何了?”

    长孙无忌说道:“陛下,翼国公和宿国公已经领兵前往玉门关,只是蓝田县男却领军一千,留在了张掖,臣以为不妥,陛下应该下诏责令其尽快启程,前往玉门关。”

    李世民哈哈笑道:“这小子,还真是与众不同啊,他留在张掖有什么用?难道还想分兵去攻击突厥人吗?

    真是胡闹,不过到底是第一次出征,不懂规矩,也就算了,朕就不追究他的失职之罪了。”

    房玄龄却道:“陛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臣倒是觉得蓝田县男的行为不无不妥。

    臣听闻他在张掖帮助百姓,做了不少事情,现在张掖已经变了个样,百姓都拍手称快,感激陛下的恩德呢。

    如此一来,他岂不是无罪有功?”

    长孙无忌皱眉道:“玄龄兄,这可是越俎代庖之举,有甘州刺史在,他管得着这些事情吗?”

    杜如晦道:“辅机兄,你这就有点较真了,二路大军,目的就是补充,甘州刺史张宝相带兵讨伐突厥去了,张掖守军兵力不足,说不定蓝田县男就是看到这一点,才带1000人留下来协助守城。

    张掖可是河西重镇,不容有失,你可别忘了,颉利的叔叔阿史那苏尼失部距离张掖可不远,一旦他起了反心,夺我军后路,只怕会让我们损失惨重。”

    长孙无忌还要辩解,李世民摆了摆手,说道:“也罢,就让这小子留在张掖吧,说到底,这小子还是为大唐考虑良多,这陌刀,这马蹄铁,还有这精盐,以及现在西市卖得十分火爆的长安贡茶,无一不是出自他的手啊。

    既然他看到了问题,那就让他继续加强防备,给他写信,让他提防着点。”

    “陛下英明!”

    ......

    次日的朝堂上,李世民接见了执失思力,宣布了大唐的决定。

    执失思力闻言大喜,他的目的达到了,这一趟长安城没有白跑。

    随后,李世民封唐俭为使臣,领使团跟着执失思力一起,前往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