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缠绕
繁体版

第三章 新木桶原理

    如果参加高考,以丁大铭高中的学业成绩,顶多就能上个二本。这是班主任对他的判断和评判。

    但是这个废材却因为拿到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被保送首都大学计算机系了!

    这是多少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大学和专业!是多少高中学子的梦想啊!居然被丁大铭实现了。

    由此,他便有了一个外号——大铭丁丁(大名鼎鼎)!

    男同学知道其中更多的寓意。从此,在高中同学里大家都喊开了。

    大一时,学校组织参加全国计算机大赛,他所在团队参加比赛,顺利入围国赛,并夺金。

    大二时,系里已经大胆启用他加入大赛指导老师团队了。

    有一次,他去听一个学生会组织的讲座。

    那个讲座人讲了木桶原理和新木桶原理。

    丁大铭认真做了记录:

    以前有一个著名的木桶原理,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根据这内容,可以有两个推论:一是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二是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木桶的水就不可能盛满。

    在工业时代,这理论的确非常有效,但在全球化,互联网的时代,很多人对木桶理论提出了新的看法。

    古典在《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一书中写道:

    今天的公司实在没有必要精通一切。

    如果财务不够专业,可以聘用优秀的会计事务所;

    如果在人力资源上欠缺,可以聘用猎头或者人力资源咨询机构;

    市场、公关是如果是短板,有大量的优秀广告和宣传公司为你量身定做;

    同样的还有法律服务、战略咨询、员工心理服务等等。

    当代的公司只需要有一块足够长的长板,以及一个有“完整的桶”的意识的管理者,就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补齐自己的短板。

    所以,今天的个人成长、企业发展从木桶原理,变成了新木桶原理,即不在要求伟大的公司、个人把木桶的每块板都做强,而是把一块板做到极致。

    记得上学的时候,我们都听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其实谋士孙膑用的就是长板理论:

    田忌的三匹马分别都不如齐王,如果按照“木桶”逻辑,田忌赛马成绩的好坏取决于他最慢的那匹马——这马比齐王的任何一匹马都要慢,田忌必输无疑。

    谋士孙膑提出赛马策略:让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马去与齐王的上等马比,用自己的上等马与齐王的中等马比,用自己的中等马与齐王的下等马比,结果当然是田忌赢得比赛的胜利。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体会出“新木桶原理”的核心效用,那就是短板不短,长板更长,长短各有其用,以奇胜,以正合。

    新木桶原理对企业发展的启发是:

    百事可乐在中国的战略:只保留市场部运营百事可乐的品牌,仅仅做好品牌,把所以的制作,渠道,物流等全部外包。

    苹果公司在中国的战略:只提供产品生产技术,仅仅做好产品,把所有的制作,渠道,物流等全部外包。

    新木桶原理对个人成长的启发:

    我们作为一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从职业技能上来说,可谓术业有专攻。

    那位讲座人还现场说法: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这个人最大的优势在于肯钻研,最大的缺点在于不拘小节。

    如果按照木桶理论,我应该是要把不拘小节这个缺点补上的,但是已经花了6年的时间矫正,这个缺点依然保存,我想我这辈子可能会与它共存。

    按照新木桶原理,我要发挥自己的长处,然后在发挥长处的同时把作为一个独立的人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学会即可。

    换一句专业的话来说:努力做“一专多能零缺陷”的人。

    一专:指让自己有一项专长,非常非常强的专长;

    多能:指尽可能的多储备几项能力;

    零缺陷:指通过自身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弱势,让其及格。

    所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你可能需要思考下,你本人的专长是什么?找到它,然后做好它。

    这次讲座,对丁大铭的启发很大。

    他回顾自己走过的路,那个新木桶原理不就是说的自己吗?

    如果按部就班,各科成绩均衡发展,时间精力都用在补短板上,自己是没有时间去把计算机弄清楚的,也不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大二下学期,学校有个个为期半年的国际交流项目,他发现居然有巴黎大学,他毅然决然报了名。最终获得去巴黎大学信息系交流半年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