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晋
繁体版

第五十二章 离去

    第二天,青州的文书终于送达。

    新任东莱郡守鞠羡遇乱民军,不敌,被斩杀。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很快就轰动了整个洛阳城。

    王乱平息、新帝登基、河间王薨、新年,一连串的好消息,让大家对未来都重新抱起了希望。但这则消息,把希望给戳破了!

    开年就迎来一场大败,似乎已经让永嘉元年蒙上了一层阴霾。

    一些人内心中积聚起来的气,开始泄了。

    他们发泄的目标,自然是当朝太傅司马越。虽然不敢明面说什么,但背地里风言风语漫天飞。

    司马炽拿到文书,也久久不语。虽然早已有心理准备,但真实发生,还是有着心理落差。

    他很快收拾心情,继续自己的节奏。

    正式征召祖逖,为中书侍郎。周穆、诸葛玫的空缺,也立马安排人选。

    傅宣补吏部郎,缪播补御史中丞。

    司马越对此,没有反应。他因为鞠羡平乱失败,上表请罪后,便又告病休养。

    但司马炽没料到,他这一番动作,顿时让朝臣如蝇闻臭,纷纷效仿。

    一份份上表,都是对人事的建议。

    有建议老臣复起的,如前尚书山简、前尚书和郁等。

    山简是山涛之子。和郁是和逌之子,和峤之弟。

    有在职到了年限,需要考核升迁的,如中书侍郎爰俞、散骑常侍庾珉等。按例,要升迁侍中或中书令,或者转为尚书,或外放地方。当然,也可以直接罢黜。

    爰俞,是爰邵之孙。爰邵,曹魏时官至卫尉。其跟随过邓艾伐蜀,为殄虏护军。

    庾珉,乃庾敳之兄。其父庾峻,在武帝朝,官至侍中。

    也有似乎是拍皇帝马屁的,建议调任卫尉荀组为侍中,升尚书郎梁芬为卫尉。

    卫尉职责虽然削减,不似以前九卿时的辉煌。但还有统率武库、公车、卫士、诸冶等令的职责。即管理武器库、宫门、卫队、武器冶炼等。

    其中武库、诸冶,是司马炽很看重的。

    西晋杜预就有杜武库之称,表示其学识渊博,犹如武库兵器,样样具备。

    之前,公车令鞠羡暗中投靠司马越,让司马炽头冒冷汗。

    公车令是公车司马令的简称。除了传达吏民上章、四方贡献及被帝征召者外,也有掌管宫门、夜间巡宫的职责。

    朝堂之上,俨然成了吵闹的菜市场。都在为自己一方争取利益。

    司马越不在,颇有些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架势。

    这也让司马炽知道,自己之前所想是对的。一旦司马越移镇出外,这些朝臣根本不会与自己同舟共济,他们会把之前对待司马越的劲头,放在自己身上。

    司马炽冷眼旁观,达到自己的人事目的后,适可而止,并没有再参与更多。

    最后跟司马越一样,也撂挑子,不再管事,随他们折腾。

    两个点头的,都不在。尚书令高光又是清正之臣,那些人也蹦哒不起来。

    司马炽下一步要为祖逖寻求兵权。

    不光张寔的骁骑将军可以选择,司马承的游击将军一旦空缺,也可以。哪怕都不得,将其外放,也要是加兵的官职。

    而且还要继续择选,如高韬这种能为自己所招揽的。

    二卫掌握在手,卫尉也到手,皇宫安全已经不再担心。

    那么就需要继续向外蚕食。

    城中除此之外,还有前后左右这四军,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这五校尉。

    诛杀周穆、诸葛玫,以及此次举荐鞠羡平乱被杀,两次策略失误,都让司马越声望大跌。

    朝臣也从开始时的试探到现在逐渐活跃起来。

    按这样下去,哪怕刘舆平江南成功,一旦邺城被破,司马腾被杀,司马越也很难再在洛阳呆得住。

    司马炽要确保,在这之前,彻底把城内中军掌握在手。若外部地方上,还能有意外之喜,那更好。

    …

    刘府。

    刘舆在跟父母妻儿告别。妹妹刘氏,也在场。

    他忍着没有说扫兴的话。

    最后,刘舆向长子刘演说道,“阿郎,阿耶离家以后,家里更多事务就需要汝承担起来。戒急戒躁!”

    刘演马上应诺。他已经被征辟太尉府。

    刘舆再向侄儿刘遵道,“子宪,待汝阿耶到达晋阳来信后,汝就准备过去。并州不比江南,并州形势艰难更甚百倍,汝父一人,需要有个心腹在身。”

    “最心腹者,莫过于血亲子嗣!”

    刘遵也马上应诺。

    上次刘琨来信时,刘舆就打算让其启程,追赶上其父。但被老爷子刘蕃阻止,言孩子尚小,待到其父到达晋阳来信,准备妥当再说。

    刘舆也没有多劝。毕竟太过强逼,就显得自己这个伯父过于苛责。

    对子侄说完,老父亲刘蕃开始对刘舆谆谆告诫,“吾儿此去,一定要注意安危,万事不可冲于前!”

    “汝弟已去晋阳,尚不知安稳。汝又要远行。切记惜身惜命,不可让为父百年之后,无捧土之人!”

    说着就被刘母打断。离别之日,说啥呢?不吉利!

    刘母也是一顿告诫。

    刘舆耐心听完。听在耳里却没多放在心上。

    此去,他十分笃定,自己是十拿九稳!

    听罢父母话语,刘舆不再与其他人多言,翻身上马,呼啸着部曲,朝东而去。

    耳中似乎再次响起,太傅府告别,潘滔那酸酸的话语,“庆孙此去,封侯拜相也!”

    刘舆忍不住笑意满面,目光看向江南的位置,一时间踌躇满志。

    中山刘氏,可否屹立青史!

    且看这一去。

    …

    傅府。

    新上任的吏部郎傅宣,下值归家。

    堂前。

    “见过阿耶!”

    正在坐着品茗的傅祗朝他点点头,“阿郎,回来了?新任吏曹,以为如何?”

    傅宣笑着摇摇头,“乱!太乱!”

    “贪!太贪!”

    “哦?”傅祗抬起头看着儿子。

    傅宣轻蔑冷笑,“满朝尚虚之徒,不事政务,只争权夺利,妄想身居高位!”

    傅祗瞥了儿子一眼,叱道,“哪来的那么大火气!”

    “彼辈有能耐高居庙堂,汝以为只尚虚?那王夷甫,汝以为简单?多少豪杰死于王乱,汝见王濬冲、王夷甫,有半点损伤?”

    “如今王夷甫更为司空,摄三公之位!”

    “温长卿怕是时日无多了。待他亡故,王夷甫早晚为司徒。”

    傅宣见父亲脸色不喜,连忙认错,“阿耶教训的是!是孩儿孟浪了!”

    “汝知道就好!”傅祗说着,长叹一口气,“如今朝廷局势,恐会剧变,我父子二人,身处其中,要时刻小心啊!”

    “哦?”傅宣立马来了兴致,“阿耶为何如此说?”

    傅祗缓缓说道,“太傅杀周氏、诸葛氏,又逢兵败,很多人已经在生怨了。刘舆去江南,二裴掌了徐州豫州要地,焉知这不是太傅在备后路?”

    “一旦太傅如成都王当时,居邺城遥控京都,怕是再起血雨腥风!”

    “还有那些个朝中大臣。刚稳些,就一个个要升官谋位,眼睛都要被权力糊住!”

    “还有,宫中那位……”